准格尔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2014-05-18 09:25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全旗非公有制民营企业

近年来,准格尔旗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亮点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我旗非公有制经济与沿海发达的地区相比,还相差一定的距离。现就结合工商联实际,对如何加快我旗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几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准格尔旗非公有制企业基本情况

准格尔旗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202家,从业人员为58125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9家,从业人员为38888人;个体商户27202户,从业人员为69076人。其中:伊东公司从业人员7000多人,满世公司从业人员6000多人,汇能公司从业人员5000人,生力集团从业人员2000多人。

2012年,全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财政收入2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0.12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完成710亿元、179亿元、436.3亿元,分别占总量的71%、73.7%、79.3%。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114户、产值为1151.07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01户、产值为885.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59.3%。

全旗煤炭企业数为74户、产值为1017.0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68户、产值为783.75亿元;地区年产千万吨级企业数为8户、百万吨级企业数为33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千万吨级6户(不包括伊泰集团),产值517.9亿元;百万吨级企业31户,产值739.79亿元。

全旗建筑房地产企业数为38户、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数为12户,其中一级资质等级的企业数目,建筑房地产从业人员数为4068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产值)24.92亿元(建筑业产值为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产值)。

全旗地区纳税上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有伊东集团、满世集团、汇能集团、生力集团、特弘集团、伊泰集团,恒东公司,久泰公司。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有伊东集团、伊泰集团、汇能集团、满世集团、特弘集团。

全旗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中,本届人大代表17名(其中市人大代表7人、旗人大代表10人)、政协委员42名(其中市政协委员5人、旗政协委员37人)、工商联33名(其中市工商联副主席4名、商会副会长2名、旗工商联副主席12名、商会副会长15名)。

全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共计122个,其中党委4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100个,党员人数1100名,党员占从业人员的1.4%。

全旗有1个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基地(大路煤化工基地),建成1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正在启动满世工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全旗大部分商业网点集中在薛家湾和沙圪堵两镇,其它苏木乡镇规模较小,正在发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的障碍

从总体上看,我旗民营企业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要求民营企业更加快发展并积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也使我们必须正视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障碍和困难。其具体体现如下:

(一)企业融资困难。对民营企业来讲,首先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是融资问题,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靠自有资金是不够的,企业发展要融资,主要是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而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对民营经济无论从观念上、体制上还是技术上,对民营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不如国有企业,再加上企业本身的公信力不够,对一些中小企业,银行担心对他们的贷款无法收回而不予借贷,致使企业无法融资。其次是国有企业银行不太愿意给私人贷款,认为给私人贷款是方向性错误。国有商业银行不太愿意给小企业贷款,嫌麻烦,贷款成本高,因此尽量把款贷给大企业。

(二)人才机制不灵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管理,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三)管理水平、设备科技含量低下。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家族式”的管理机制加上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此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政府管理体制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还需进一步理顺。在体制方面的一些制约因素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1、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2、政策不到位,信息渠道不畅;3、行政审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民营经济发展;4、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存在多头管理,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统计口径不一;5、基层行政执法单位执法素质差、执法混乱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挫伤企业家的积极性。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我旗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二)以落实国务院新36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要争取在突破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土地、市场准入等瓶颈方面制定实质性措施,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小额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作用,创造宽松环境,使民间资本更多的进入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二是对龙头企业加大培育力度,重点筛选一批优势企业,帮助他们通过资本运作、品牌创造、科技创新等方式做大做强;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类园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民营企业成长的乐园,年内配合旗委、政府启动满世工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四是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在落实职责、强化服务上进一步下真功夫,减少或取消系统内的各种创建、达标、评比等活动,坚决禁止因应付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而中止重要岗位服务、影响服务实效的行为;五是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执法检查行为,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六是推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扶持伊东、生力、满世等重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六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建议新闻媒体开辟民营经济专栏,强化舆论保护意识,重视对企业家的关爱和培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重商文化”氛围。

(三)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要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五)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第一,理顺税制,减少重复征税,取消按所有制划分的差别税收政策。对新创办的民营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改革。第二,增加财政支持。国债贴息范围应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扩大,取消享受技改贴息优惠政策的企业所有制限制,技改贴息要坚持技术进步的标准,对国内企业(不分所有制)只要技改投资项目确实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准、市场前景良好的都可给予贴息优惠,要特别重视对装备工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其它可以带动结构升级的技改项目的贴息支持;有重点地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或财政贴息,带动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为民间投资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要设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制定适应民间投资特点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

(六)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工商联的对外联络工作是政府开展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工商联组织网络优势,密切同异地商会的联系,加强对外宣传,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挥企业家执委的主体作用,引导会员企业以企引商,以商招商。利用工商联民间商会的独特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会员到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学习、培训、考察,让会员开阔眼界、寻求商机、加强交流服务。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引导民营企业抢抓发展机遇,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信息和引智服务,重视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工商联网站等渠道宣传党委政府的决策,传递政策和商情,帮助企业引进国内外专家人才。制定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基础设施投入、信贷融资、项目审批、技术创新、建设用地、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倾斜和支持。鼓励引导本土企业加快与旗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联合,切实提高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全旗非公有制民营企业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探析
敖汉旗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榜单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轮流主讲抓实旗委中心组学习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杭锦旗:系列“微”党课初显成效
依托沙漠风光探索旅游扶贫
给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