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将迎并购高峰

2014-05-19 04:23潘卫艳
中国房地产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企业

本刊记者│潘卫艳

“销售业绩急剧下滑,导致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被进一步拉紧,大小房企资金面的分化加剧,接下来,房地产行业很可能出现并购高潮。”在2014年诺亚财富房地产金融高峰论坛上,深国投商用置业创始人丁力业给出了这样的行业判断。

并购成为趋势

8月26日,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并购交易金额达1830亿美元,环比增长19%,并购规模创近三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0宗并购交易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同时,房地产行业并购交易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国内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91宗。其中,披露金额的海外并购交易70宗,披露总金额达515.31亿美元,环比上涨约40%。其中房地产领域的海外并购最为活跃,达到14宗,涉及总金额约为214.59亿美元,位列各行业第一。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路谷春介绍,“我们预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持续蓬勃发展,而民营企业仍将引领这一发展。它们的海外并购活动专注于寻求多元化投资机会,尤其是高科技和房地产等高增长行业。”

在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总裁殷哲看来,现在发生在房地产行业的并购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会从现在的几万家变成几千家甚至是几百家,这都是有可能的。

因为“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渠道不会是暂时的,可能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那些规模较小、运营能力不善的中小企业如果难以为继,只能选择出让自己的资产。”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并购需要的资金规模较大,必然需要金融机构的外部辅助力量。殷哲表示:“这种情况对于房地产并购基金来说,或许会迎来难得的机遇,可以在行业整合与分化大潮当中把握机会,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合。”

行业洗牌已然开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完成的并购标的交易宗数为73宗,交易总额为152.93亿元。而去年全年完成的并购交易也不过35宗,交易额142.97亿元。并购交易转让方更多为中小房企。

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总裁谢文利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规将引发并购走向市场化,中国未来并购市场空间巨大,蕴藏着历史性的机遇。证监会7月份已经就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许未来会有所改善。

第六次并购浪潮

摩根士丹利前任董事总经理娄刚分析认为,陆续传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消息表明,在资本的积累上,我们已经开始达到与国际资本对等的量级。这使得中国的企业开始真正获得国际并购的入场券。“第六次并购浪潮,已经眼看着从太平洋彼岸涌过来了”。

结合当下的房地产并购领域,受行业管制和市场起伏因素影响出现的并购案数目较多。娄刚认为,任何企业产权的转移都应该归于并购,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们也有过并购阶段,只不过大部分是在权力核心的主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在市场因素的驱动下进行的。上世纪政府主导的并购已经基本完成,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市场因素驱动的并购案件会越来越多。老的产业需要升级,新的产业有待于崛起,中国大部分产业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企业,都会被推到并购的风口浪尖上。

“美国100多年来出现了五次大的浪潮式并购,但在中国,只要十年,就可能把这五次并购历程同时上演,无论是横向、纵向、混合、战略还是杠杆收购。”昆吾九鼎投资合伙人蔡蕾果断地给出了这样的行业判断。“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次巨大的系统性机会,而主角就是那些优秀的实业企业和投资机构。成功的企业要么通过并购其他企业使自己快速发展壮大,要么被并购进另一家企业借力发展起来,一切成功的企业史都是并购史。”但蔡蕾同时强调,“根据美国并购经验,中国刚开始的并购潮中90%的企业可能会死掉。大浪淘沙后只有那些懂得趋势,不会头脑发热的真正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才会活下来”。

娄刚同时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要考虑并购背后的驱动因素。从美国经验来看,导致并购出现的原因大概有六点:周期性(有的并购是顺周期,有的并购是反周期)、行业管制、新技术出现、市场起伏、中介机构崛起、金融创新。六股力量共同促成了过去美国席卷全球的并购浪潮,观察看来,美国最成功的企业都是通过兼并、收购、并购发展成长起来的。枥,志在千里”的念想有多强烈,年龄已经无可争辩地摆在那里了,很快或者已经,他们要面对事业的传承问题了。

娄刚认为,未来5~10年,房地产行业将迎来“二代接班”时代,而企业传承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企业发生并购的重要因素。

宋卫平卖掉绿城,就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苗头。孙宏斌把这次并购定调为,“宋卫平、寿柏年转让股权给融创,是选择接班人,是为了绿城的品牌能发扬和传承,是嫁女儿”。而宋卫平却说:“以我本心,并没有打退堂鼓的道理,股权转让的决定,首先来自退休的需要。”卖掉绿城,是权衡再三之后做出的决定。

实际上,“房二代”对于继承家族事业顶着非常大的压力,抵触情绪非常严重。由于教育环境不同,他们与父辈在企业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大多数“房二代”接受的是西方现代教育,很早便接触金融和管理专业,对现代金融体系有着清晰的认识。而父辈们是在房地产行业打下的天下,这是一个资源高度整合的行业,处理与政府、客户、上下游企业的复杂关系,恰恰是“房二代”所欠缺的。这种情况导致房地产企业的传承非常困难。

企业传承将成为重要的并购因素

中国第一代房地产开发商普遍生于上世纪50年代:王石1951年,王健林1954年,许家印1958年,杨国强1955年,宋卫平1957年,许荣茂1950年……对于他们来说,无论“老骥伏

娄刚认为,传承的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把产业兑换成资本,然后培养下一代赚钱的能力。在家族财富传承问题上,洛克菲勒家族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就是通过反复的收购和被收购,变现和介入新的行业,通过资本的方式兑换资产变现,使得洛克菲勒家族的巨大财富顺利地传承到了第六代,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娄刚给出的忠告是:“产业是没有办法传承的。能传承给下一代的,一定是资本和投资的能力。”

如果说在10年前企业家还为是否跟PE合作的问题而纠结,现在当金融和并购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企业家能控制的选项了。资本并购市场是非常残酷的,在今天这样一个资本和产业整合得如此紧密的时代,出现在一些相对高端领域的并购案件,基本上是改变行业格局的。“如果不参与,基本上几轮下来就会被行业淘汰掉。”

并购三人谈

殷哲:写字楼是天然的并购标的

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总裁

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通道,并购发生的机会开始增加,同时也给房地产金融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就我们目前经手的并购案来讲,并购案在住宅项目上比较少,主要还是商业项目,写字楼是天然的并购标的物。并购本身是相对容易的,难的是并购之后的运营问题。市场上是不缺钱的,缺的是好的项目和运营团队。住宅已经拼过一轮运营了,接下来会进入商业部分的比拼。拥有好的运营团队,在资本市场上找到钱并不难。并购需要优质的钱,速度也很重要,为此我们正在酝酿第三期的母基金,专门应对行业内的并购案,为开发商提供很好的资金支持,期望规模在30亿元左右。

丁力业:并购时代要看资产运营能力

深国投商置集团董事长

并购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亲自开发一个项目费时费力,直接购买项目可能会节约很多时间成本。国外没有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多以资产运营商为主,随着并购时代来临,对资产运营能力的要求会更高。对于深国投来说,一直以来都是坚持持有经营,拒绝散售型物业,我们在商业运营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是项目的并购还要好一点,如果是公司的并购会困难得多。并购公司之后不可能替换所有的团队,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方能不能认同,怎样发掘他的潜力,激发他的积极性,这都是在并购之前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彭庆邦:危机中的机会

基汇资本执行合伙人

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基本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况,存量市场太大,严重消化不良。因此现在很多机构寻找经营不善的项目,重新包装,重新运营。这是非常适合当下的中国环境的。正是因为房地产目前的危机,给我们机会可以收购一些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的项目,比如今年3月从李嘉诚家族收购的盈科中心项目。可能李嘉诚并不看好中国目前的市场,而我们仍然比较看重中国中长期的价值潜力。太平洋百货搬离后导致商业地块部分的闲置,我们接手重新包装运营上市,基汇资本获利的途经,就是提升租金和出租率,实现资产价格的增值。我们有这个运营能力,不能说肯定能赢,起码输的概率很小。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