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要 创造不一样的体验

2014-05-21 04:11
艺术汇 2014年3期
关键词:观者个展黑夜

可能是因为毕业于四川美院设计艺术系专业,赵要的作品似乎不像其他艺术家那样“严肃”或者“直接”,而体现最多的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在这个结果下,他的装置作品拥有着一份思考过后的平和与淡然,在一个空间内,他不仅赋予了观者一个新的视觉体验,最为重要的是,他交给了观者一份对艺术以及艺术家关系上的重新理解。

赵要曾在北京公社有过两次重要的个展,第一次为“我是你的黑夜”,第二次为“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两次个展,从主题的观念上可以看出,赵要一直想突出“我”和“你”这两人的关系。这里“我”和“你”,分别可以代表艺术家和观者或者更多。

在“我是你的黑夜”中,赵要与观者做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以新趣味的形式出发——“在一个由既得概念建造而成的展览系统中,“解读”究竟是对信息的获取还是屏蔽”。当观者走进空间,以惯有的当代艺术感知分析评判的思维进行触碰时,却发现无接可对。这种没有和预期保持一定的感知并不会让人有任何失落,反而会被其领入一个新的思考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赵要的装置作品以及绘画颠覆了观者的想象,通过他这种类似“破坏”的干涉,观者建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那些以往经常被提炼出来的“模式下”、“机制内”的思维在这里也变得无路可走。至此,赵要展示了一个常识以外的“我”与被触动下的“你”,他没有严肃地告诉你这个事实,而是通过这种互动让你有感而发。

如果说“我是你的黑夜”是赵要有意推翻观者对艺术家作品的认知,而在“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这个展览中则是在于重新审视展览的意义和有效性,破坏艺术家与观众之间通过一次次展览而建立的简单的对应关系。试想,让观者彻底放弃对艺术家的想象,然后让艺术家逃离出来,从而真正做到自我创作,是否能够消除艺术家的约束?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个艺术家,都难免桎梏在受众的观点中以至于影响主观意识,如同赵要说“创作的动力常常只是在欲望的惯性当中滑行”。这里的欲望,也一定包括受众的看法以及观点,所以他对“创造力”以“不切实际”的追求产生了怀疑,这种矛盾的出现,也是他自我否定的一个过程。在这次展览上,他通过延续上一次的“观念”,几乎照搬了之前的模式,就连作品,也有原来的翻模、从收藏家收回或对某些作品进行放大或者缩小等等。他在重新试探观者的反应,他通过这种“重复”,像玩笑一样痛击了当代艺术生产的问题,他无意去反讽这种现象,实则是想让观者理解关于艺术展览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创作与观看的关系。

不得不说,赵要是个出色的构建者,他的作品已经完全成为了他的语言或者工具,他用全新的思维,通过各种“重复”,将观者所关注的艺术品本身拉回到形式背后的概念上。如《一万次》、《每天一次》等作品,均突出而明确地呈现了他这个观点,这种重复性覆盖了时间、动作以及对一种状态的强调。赵要仅仅是留下了一个线索或者标志,但不直接表态,然后放置一个公共的平台供观者思考,在这里面他不仅研究了人们在环境、文化、教育、宗教甚至政治方面的经验,还挑战了人们难以磨灭的惯性理解“观念”的提出与实际的创作是赵要的重点,可以看得出,反复思辨控制了其作品的情绪,他将“连续”、“重复”放到一个焦躁不安的当代艺术环境中,以这样新奇的样式,探索出了一种观者的新认知,这种认知不是他本人直接灌输到观者的脑海里面,更多的是他只给了观者一个不一样的“体验”,这种“体验”瓦解了人们以往的知识背景,更多的是消除了人们对艺术家的期盼以及直接感应,从而重新认识当代艺术乃至艺术家的创作。像在他的展览中,陈列着各色装置和架上作品的展厅内,歪歪斜斜的一排排的文字“啊”穿插其间一样,伴随着耳边响起的水滴声,观者应该会发出一种惊叹,这种“惊叹”是给予艺术家作品新奇的一声惊呼,更是对自己在对待当代艺术时常规模式下所产生认识的一种感叹!(撰文:王泽 图片提供:北京公社)

猜你喜欢
观者个展黑夜
端午节观龙舟赛
展览纪录
沉默
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香格纳北京推新展
黑夜过桥
颜磊、何迟双个展
“大北方”杨光个展亮相爱慕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