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受阻成最大风险

2014-05-24 18:17康怡李晓丹
公务员文萃 2014年4期
关键词:财政赤字财税经济学家

康怡+李晓丹

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城镇化是2014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但在这些改革推进的同时,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行业垄断等问题。因此,2014年的中国经济,围绕着上述经济风险和改革,其宏观经济政策也需要做出调整。

三大风险

2014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仍然未变,但经济学家最担心的还是改革受阻,占比37%,产能过剩和地方债风险各占比16%,政策不稳定占比13%,金融系统风险占比8%,国际经济影响占比7%。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认为,“2014年经济的最大风险就是改革受阻。”

本次调查还显示,未来经济的潜在风险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地方债和银行债务,占比16%;企业创新排在第二位,占比16%;地产调控排在第三,占比15%。

“这些突出矛盾和风险与体制改革滞后有关,也是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大规模扩张政策的代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似乎至少有两大希望:一是改革,二是美国复苏。但全面的改革需要时间,无法做到一步到位。”

无法一蹴而就的还有国企改革。问卷显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行难度最大的是:破除价格垄断占比41%,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占比32%,红利上缴30%推行占比13%。同时,2014年资源价格上涨幅度最大是天然气,占比54%;其次是石油,占比24%;煤炭占比20%。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相关篇幅使用‘国有资本,而不是‘国有企业,这可能意味着新一届政府更希望以持有商业资产获得股权回报的方式对待国有资产,而不是以它们的规模或可用作‘国家调控工具的能力。”但他对国企改革的前景并不乐观,“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分歧最大的一个领域。”

2014年哪个行业会最先进行破除垄断改革?39%的经济学家认为是油气运输,37%认为是铁路网,17%认为是电网。而与此相对的一项调查结果是:2014年表现强劲的行业是能源,占比33%;紧随其后的是房地产,占比22%;零售业占比17%,金融业占比11%。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改革推进的进度做了这样的预测,“三中全会定下的改革蓝图非常宏大,但推进难度不小,推进加快的会是投资和服务业放松管制、要素价格和金融领域改革,但财政、土地、国企和政府改革的推进则会相对较慢。”

“双刃”改革

在货币和信贷整体“偏紧”下的改革,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产能、金融、地产,这三个风险背后有着一个共同纽带,那就是货币政策。问卷显示,43%的经济学家认为财税制度改革最快,35%认为是银行体系的深入改革,7%认为是国企和反垄断。

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会加大吗?3%的经济学家认为2014年银行面临的债务违约风险会加大,这主要是由淘汰产能过剩引起的企业淘汰导致的坏账增加。另有47%的经济学家认为银行整体的负债水平仍是正常的,不会出现违约风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的建议是,“完善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很重要一点就是对影子银行的治理,使影子银行得以阳光化。”

与此相对应,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主要办法也会有所变化:发行债券占比38%,土地出让占比36%,扩大税收占比10%,申请中央补贴占比8%,引进外资占比8%。

2014年金融改革的深入会明显体现在哪里?34%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是制度改革,也有34%认为是资本市场,还有32%认为是银行。

“尽管利率的市场化可以解决金融资源错配,有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演绎,受到冲击不仅仅是货币市场,也将冲击到资本密集型产业。”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说。

另一项被认为是意义深远的金融改革就是上海设立自贸区。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自贸区与国资改革、土地改革,可以成为拉动2014年经济的‘新三驾马。”王志浩认为,“上海自贸区的重点是贸易,而不是金融改革,预计到2020年中国资本账户将基本开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也强调,“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等于资金可自由跨境流动。”

重点调整财政、金融

2014年仍将是中国经济继续调整的一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是什么?经济学家认为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占比35%,淘汰产能过剩占比30%,城镇化占比22%,农业占比7%。

国盛证券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明剑认为,“2014年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是化解产能过剩。”鲁政委认为,“宏观调控要适应新的经济周期。”而汪涛认为当前宏观调控要不能忽视信贷周期,“保持信贷周期平稳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如果收紧银行同业业务监管,比如信托产品,很可能造成银行流动性再次紧张,从而抬高资金的边际成本。”

对于一直都在讨论的提高财政赤字问题,汪涛也认为2014年的财政赤字不会超过2%。祝宝良也认为,“2014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安排9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中央代地方发行5000亿元地方债,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全国财政赤字率规模增加到14000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保持在2%左右。”

与货币政策配套的财税制度改革也需要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建议,“财税体制改革措施需要细化和落实,还要进一步研究个人所得税如何协调平衡工薪所得税与个人财产所得税。”祝宝良建议,“以市场调节为主,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技术、区域等政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王志浩认为,“2014年是中国经济改革成败攸关的一年,地方债和城镇化相关问题是财政和金融改革绕不开的问题。”

(摘自《经济观察报》)

猜你喜欢
财政赤字财税经济学家
“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创新驱动体系构建
三个愿望
财税补助与研发投入:倒U型关系的检验
中国一季度罕见财政赤字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
“全球80名经济学家预测经济走势”
对我国高校财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
谁给了经济学家“出场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