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与温针灸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功能的疗效比较①

2014-05-25 00:36司徒万德曲姗姗黄焕琳陈俊琦王升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火针肘关节肱骨

司徒万德,曲姗姗,黄焕琳,陈俊琦,王升旭

毫火针与温针灸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功能的疗效比较①

司徒万德1,曲姗姗1,黄焕琳1,陈俊琦2,王升旭1

目的 观察毫火针与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恢复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功能的效果。方法肱骨外上髁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毫火针和温针灸治疗,均同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临床疗效、肘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及项目分变化。结果毫火针组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组(P<0.05)。肘功能量表总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2周和4周,毫火针组症状体征评分高于温针灸组(P<0.05)。治疗后2周,温针灸组日常生活评分高于毫火针组(P<0.05)。结论毫火针与温针灸在改善患者肘功能方面效果相当,毫火针改善症状体征方面较优,而温针灸能短期内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肱骨外上髁炎;毫火针;温针灸;康复;肘功能

[本文著录格式]司徒万德,曲姗姗,黄焕琳,等.毫火针与温针灸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功能的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226-229.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又称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起点附近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上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毫火针与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恢复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功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8月于南方医院针灸门诊,以及香港司徒万德中医诊所和邓镜明中医诊所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90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关肱骨外上髁炎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辨证分型为风寒阻络、气血亏虚型;③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治疗前1个月内或治疗期间使用其他疗法或镇痛类药物;②毫火针、温针灸治疗禁忌症;③孕妇、精神病;④并发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疾病;⑤并发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致衰竭。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温针灸组,各45例,分别接受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和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肘功能评定总分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45)

1.2 方法

采用环球牌0.35×25 mm、0.30×40 mm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清艾条为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截为2 cm长艾炷。

主穴:阿是穴(患侧)。配穴:曲池、手三里、合谷(患侧)[2]。

定位阿是穴:位于局部压痛或硬结最明显处,选1~2处。

主穴分别采用毫火针或温针灸治疗,配穴采用普通针刺。

1.2.1 毫火针 患者坐位,暴露前臂及肘关节。穴区消毒,医师左手持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捏干),使火焰靠近针刺部位9~12点间(左上角),距离皮肤表面约3 cm;右手以握笔式持0.35×25 mm不锈钢毫针,于外焰处先针体后针尖灼烧,至针体下2/3烧至炽白后,1 s内迅速垂直刺入针刺部位,深度0.2~0.5 cm,留针不超过2 min后出针[3]。换用0.30×40 mm不锈钢毫针,针刺配穴,深度1~2 cm,得气后留针30 min,间隔10 min捻针1次。每周2次,共4周。

1.2.2 温针灸 患者坐位,暴露前臂及肘关节。穴区消毒,医师持0.30×40 mm不锈钢毫针,针刺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合谷;得气后,在阿是穴针尾套艾炷,艾炷距皮肤约2~3 cm,燃尽更换1壮,共2壮;配穴得气后留针30 min,间隔10 min捻针1次[4]。每周2次,共4周。

1.2.3 康复训练 ①离心运动练习:患者仰卧位,肘关节伸直置于床上,前臂旋前使手掌向下,手掌悬垂在床沿边;手腕尽量背伸,然后手腕逐渐放松,在30 s后掌屈至最大程度,然后以健侧手帮助患侧手回到背伸位置。练习中可能出现中度疼痛,但不影响练习。如疼痛严重且影响关节功能,则停止练习。如患者练习后病情好转,疼痛或不适消失,可改抵抗重力背伸。10次为1组,间歇1 min练习下1组,每天3组。②桡侧腕短伸肌静力牵拉练习:患者肘关节完全伸直,在健侧手的辅助下使前臂尽力旋前,手腕尽量屈曲并尺偏。根据患者的疼痛感受决定其活动幅度。保持此位置30~45 s后放松,间歇30 s后重复。每天6次,离心运动前后分别练习3次[5]。

每周练习5 d,周末休息,共4周。就诊时由医师监督练习,其余时间由家属监督练习,并填写康复训练卡,就诊时交予医师。

1.3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分别记录临床疗效及肘关节功能评价。若2周内达到临床痊愈,停止观察。

1.3.1 临床疗效 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估判断标准判定疗效[6]。优:外上髁疼痛完全解除,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没有感到握力下降,腕关节背伸时不诱发疼痛。良:外上髁疼痛偶尔发生,用力活动以后出现疼痛,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感到握力没有或有轻微下降,腕关节背伸时不诱发疼痛。中:用力活动后外上髁感到不舒服,但与治疗前比较要好得多,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或中等满意,感到握力轻微或中度下降,腕关节背伸时诱发轻度或中度疼痛。差:外上髁的疼痛没有减轻,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感觉握力明显下降。

1.3.2 肘关节功能评定 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肘关节功能评价法[7]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评分表[8]拟定肘功能评定表,评定指标由症状体征(50分)、日常功能(50分)两大项目组成,最高分100分。

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适。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由专人整理,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毫火针组优25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总有效率93.3%;温针灸组优11例,良25例,中3例,差6例,总有效率86.7%。经Ridit分析,P=0.014。

2.2 肘功能评定

两组肘功能评定总分治疗后2周和4周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分项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日常生活项目得分治疗后2周和4周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01);治疗2周后和4周后,毫火针组症状体征评分高于温针灸组(P<0.05),治疗2周后温针灸组日常生活评分高于毫火针组(P<0.05),但治疗4周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表4。

表2 两组患者肘功能评定总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肘功能评定症状体征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肘功能评定日常生活分比较

2.3 不良事件

治疗过程中,毫火针组有8例患者配穴普通针刺出针时有少量出血,不影响治疗;未出现晕针、感染、滞针等不良事件。温针灸组有1例患者在首次治疗时出现晕针,经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治疗;6例发生出针后出血,不影响治疗;未出现感染、滞针、烫伤等不良事件。

3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属于祖国医学中“伤筋”、“痹症”、“肘劳”的范畴,是以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为特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9]。中医认为主要是慢性劳损所致,多由体质素弱、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筋,致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10]。现代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骼肌群附着处局部变性、机化、粘连等,形成无菌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为伸肌总键的撕裂、瘢痕形成,伸肌总腱下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骨炎,肱桡关节滑膜皱襞增生、肥厚,血管神经束筋膜嵌顿以及环状韧带变性等[11]。

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众多,主要包括常规针刺、灸法、温针灸、火针、耳穴疗法、针刀、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推拿手法等。温针灸疗法能够激活内啡肽系统,提高痛阈,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并促进白细胞吞噬,从而起到温经通络、抗炎止痛的疗效[12]。现代有关实验研究表明,火针淬刺局部刺激强烈,即刻循经感传不明显,但治疗后淬刺部位腧穴-经络不断保持内在传导感应,作用时间持久,故治疗慢性病症有持久可靠的疗效[13]。毫火针在火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属中医微创医学,是创新的针灸特色疗法[14],能激发经气,有高温热凝作用,能够直接刺激病灶及反射点,迅速改善局部组织粘连、挛缩等病理变化,激发受损组织和神经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局部康复[15-16]。

康复训练在患者的自我功能恢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中以行为干预及功能练习较为重要。在急性发作期则应该注意休息,必要时用支具将前臂伸肌固定在休息位,可以使症状得到更快缓解。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减轻肱骨外上髁炎的症状,增加患者的耐受力,使患者可以承受更长时间的劳动[17]。反复的Mill征动作可以拉长腕伸肌,而伸腕肌的等长训练及持哑铃做腕肌向心和离心收缩运动可加强腕肘的力量[18]。缓慢渐进的离心运动练习和桡侧腕短伸肌的静力牵拉练习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肱骨外上髁疼痛,改善肘部功能。患者在医生监督下进行有计划的练习较家庭自我练习疗效更好,但正确的家庭自我练习能够节省患者时间,便于患者早期及随时自我治疗[5]。

本研究以康复训练为基础治疗,探索毫火针与温针灸在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功能及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比较发现,毫火针组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种疗法在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效果,毫火针在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优于温针灸,而温针灸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毫火针快,但治疗4周后两者效果相当。

总之,毫火针与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均能显著恢复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虽然两者在改善患者肘功能总体评价上效果相当,但毫火针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优于温针灸,而温针灸在短期治疗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改善优于毫火针。

[1]李庆泰.手外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1-72.

[2]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53-56.

[3]刘恩明,周凌云.无痛针灸——毫火针[J].中国针灸,2006, (增):87-89.

[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213-214.

[5]Stasinopoulos D,Stasinopoulos I,Pantelis M,et al.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a home exercise programme and a supervised exercise programm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J].Br J Sports Med,2010,44(8):579-583.

[6]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59.

[7]石井清一ほか.日本整形外科學會肘機能評價法[J].日整会志,1992,66:591-603.

[8]Inglis AE,Pellicci PM.Total elbow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Am,1980,62(8):1252-1258.

[9]樊粤光.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1.

[10]蔡玉梅,黄文燕,郑继范.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46-747.

[11]高艳红.毫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J].中国临床研究, 2013,5(4):38.

[12]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48.

[13]李竹,刘承宜,杨小红,等.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6):48-51.

[14]周小云,嵇明月,马明云,等.毫火针临床应用心得[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58-759.

[15]张钊.火针治疗网球肘60例[J].河南中医,2012,32(2):219.

[16]周传龙,包洁,方剑乔.关刺结合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12):883-884

[17]Garg R,Adamson GJ,Dawson PA,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a forearm strap brace versus a wrist splint for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0,19(4):508-512.

[18]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077-1078.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Filiform-fire Needle and Warming Needle on Elbow Function post Lateral Epicondylitis

SZETO Man-tak, QU Shan-shan,HUANG Huan-lin,et al.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filiform-fire needle and warming needle on rehabilitation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Methods90 patients with lateral epicondylitis were randomized into 2 groups to receive filiform-fire needle and warming needle treatment respectively based 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ir clinical efficacy,total and item scores of Elbow Functional Scale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better in the filiform-fire needle group than in the warming needle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s of Elbow Functional Scale between 2 groups.However,the scor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improved more in the infiliformfire needle group 2 and 4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P<0.05),while the scores of daily living improved more in the warming needle group 2 weeks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Both filiform-fire needle and warming needle could recover the elbow function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patients based o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former is advanced in relieving symptoms and signs,while the latter is in improving daily living in short time.

lateral epicondylitis;filiform-fire needle;warming needle;rehabilitation;elbow function

R686.1

A

1006-9771(2014)03-0226-04

2013-09-18

2013-10-21)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市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广东广州市510500。作者简介:司徒万德(1962-),男,汉族,广东开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针灸临床。通讯作者:王升旭(1962-),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针灸临床。

10.3969/j.issn.1006-9771.2014.03.007

猜你喜欢
火针肘关节肱骨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浅谈火针练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