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05-25 00:30杨金花李国华
卫生软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课程体系

杨金花,李国华

(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 医学教育 ●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杨金花,李国华

(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通过构建体现全科医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筹建课程中心、完善成绩评定方式、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等措施改革现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农村;全科医生;教学质量

为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2~3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提出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定向全科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湖北医药学院作为湖北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院校之一,已连续4年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按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培养。为培养高质量的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学人才,在总结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全科医学生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实践技能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办学实际,在总结临床医学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论证,确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全科医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2 改革教学模式

2.1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体现全科医学特色

围绕培养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课程设置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人文”原则,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生物医学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体系框架图

在新型课程体系中,注重加强医学人文类课程、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类课程的建设。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加大了临床实践课程整合的力度,开设临床基本技能学,贯穿于第5-9学期的全程。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注重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强公共基础与医学基础系统综合课程的相互衔接,重点放在基础医学各课程之间及其与临床课程的纵横交叉融合上,初步构建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

2.2 构建临床实践模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生临床实践分为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为提高临床见习效果,学校积极推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计划,即:新生在接受入学教育时进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见习,熟悉临床环境,建立临床初步概念;进入临床见习阶段,采取化小教学单元、临床见习与病区临床查房相结合、导师制培养等方式,确保学生在有效的见习时间内见到病人、熟悉病种。通过实践,学生临床见习效果明显增强,临床技能明显提高,理论学习也更具针对性。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义诊、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突破了临床见习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近年的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临床见习效果,达到了见习教学目的。

临床实习离不开附属医学院及教学医院的支持与配合,为密切与教学医院的关系,学校一方面积极探索学校—医院共兴共荣发展之路,如签署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等;另一方面,学校制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实习标准与带教要求,不定期对教学医院带教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规范开展实习管理。同时,定期开展优秀实习医院、优秀实习带教教师评选等活动,提高教学医院教师带教积极性,激发其参与教学的热情。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巡回教学工作,选派教学管理干部、辅导员定期看望实习生,实习队长定期汇报实习工作,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促使教学医院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学校每两年还举办一次临床教学工作会议,通过这种形式,交流了实习管理工作经验,也密切了学校与医院的关系。毕业技能综合考核、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显示,近年来,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2.3 筹建课程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医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展自身学习技能、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为促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内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一方面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精简、优化、重组课程内容,有效避免了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与脱漏,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整合资源筹建课程中心,将目前分设在部门网站、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英语语言学习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下的多类教学资源予以整合。内容涵盖精品课程、在线考试、教学视频、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教学资源素材库等,全面应用于师生开展各专业各课程的数字化网络自主学习。学校还针对实验室功能单一、使用率较低、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构建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大专业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有效避免了资金的分散投入,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在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标准的建设、高效率的运转,使这两大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这两个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早期接触科研训练、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

2.4 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客观评价学生

为规范学生成绩的评定,学校建立了成绩评定体系,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规则,以此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在成绩评定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态度、知识、能力等的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见图2。

图2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成绩评定体系

一是加大形成性评价改革力度,加强课堂提问、PBL表现、课外作业、读书报告或小测验等在评价中的作用,加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全过程评价方式。

二是终结性评价改革。减少每门课程结业考试所占的比例,同时在考试命题中引入典型案例,加大对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三是临床技能考核改革。坚持“四种技能考试”,即实验课程操作考核、技能模块考核(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临床实习专科技能考核、毕业考核。其中,毕业考核分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三个模块。理论考核按照执业医师考核的范围,实施临床综合考试;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毕业论文答辩采取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形式,所有考核合格后方能取得毕业资格。

四是职业态度考核改革。增加新的典型案例和临床情境设计,完善对职业态度的考核。通过以上措施,改变了以往以单纯的理论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有利于更全面地掌握教与学的情况,从而更客观地评价学生。

2.5 积极开展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为增加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拓宽知识面,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激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设探索性实验,加强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培养;成立大学生科研小组,训练学生科研能力,鼓励每个学生科研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校内、外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要求每个学生科研小组在统计源或统计源以上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2篇或参与完成一项科研项目。此外,学校制定了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制度,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自由选课、选教或免于跟班上课,达到课程结业要求的给予相应学分;制定《本科辅修专业与双学士学位管理办法》,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选课和修读课程,成绩考核合格予以承认;达到毕业要求的,根据学生所修核心(学位)课程颁发相应学位。如目前已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危急重症、整形美容、妇幼保健等辅修专业方向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双学士学位专业。通过实践,这种修读方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成效与经验

3.1 领导高度重视,保障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财务、人事等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科医学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免费医学生教育的组织领导、总体规划、部署实施,协调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免费医学教育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相关专家(含综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相关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按照国家“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全科医学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业务培养要求,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拟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确保经费足额及时拨付到位。除教育部、财政部大力支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外,学校首期投入500万元经费,作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学校每年在教学经费划拨中,优先考虑全科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学生活动经费,鼓励学生开展社区义诊、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另根据专业教学条件建设计划投入足额经费,用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扩建、教学综合楼建设、实验室改造等,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之需要。

3.2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各级领导尤其是学工、教学等职能部门领导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宿舍,与学生座谈交流,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动态,及时解答他们的困惑,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服务基层的决心与信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流程,使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系统,并开展了系列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一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校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加强对质量监控的领导和指导;深化校、院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职责,强化学院的管理和自查职能;二是不断完善相应的规范制度和工作标准,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修订、调整部分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研究制定《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质量考评办法》、《专业建设评估办法》等文件,完善修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教学过程、教材质量、考核考试、临床实习等的监控。四是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构以教务处、教学督导专家组为主,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学生信息员、学生家长、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校院联合反馈预警机制以及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制度。

目前,该校全科医学班学生专业基本思想稳定,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各门课程平均成绩、四六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高于同专业同年级其他班级。但由于我国开展免费医学本科教育的时间不长,各项配套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例如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困惑与担忧、上级部门的经费资助有限以及免费医学教育的连续性尚不明晰等),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该校的免费医学教育尚停留在探索阶段。我们期望上级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政策上、经费上的支持,各兄弟院校能提供更多的先进经验、给予更多的帮助。

[1] 高志祥,刘铮然.改革实践教学 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52-53.

[2] 俞林伟.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8):615-617.

[3] 白 波,张钦凤,李建民,等.强化临床实践教学 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0-22.

[4] 秦 学.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5] 杨桂染,牟兆新,陈树君.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3):245-247.

(本文编辑:何庆节)

R-05;R192

B

1003-2800(2014)03-0157-04

2013-10-09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2010A060);湖北医药学院2011年教学研究立项项目(2011007)

杨金花(1981-),女,湖北十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

李国华(1967-),男,湖北十堰人,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