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雕塑艺术的时代审美与视觉表现

2014-05-25 00:29杨明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

杨明彦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浅析我国雕塑艺术的时代审美与视觉表现

杨明彦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渭南 714099)

我国雕塑艺术是先辈们表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沟通融汇所展现出的具体存在物,它所映射出的视觉信息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探索的延续。人们用它表达对世界的审视,储存自己的感知记忆、已知知识或未知精神领域的内容,其中,雕塑艺术中所呈现的时代审美观及其视觉表达方式等都需要艺术工作者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并学习传承其对美的“另类”诠释。

雕塑艺术;视觉形式;时代审美;视觉表现

在视觉艺术领域,雕塑通过各种视觉形式呈现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这些作品是人们借以表达自己思想观念,抒发内心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雕塑把原始存在美和主观的审视艺术美融合起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补充人们的情感生活,给予人们新的回馈,燃起内心“生”的希望,这就是雕塑师们带给世人在视觉观赏上的美好回报。从一个艺术设计工作者的角度而言,认真研究我国雕塑艺术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也自然是从业者的研究内容之一。

一、雕塑艺术中的淳朴稚拙

人类早期的雕塑艺术作品大多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从已知大量的考古中发现,主要是以陶塑和泥塑为主,现代的人们在看到先民们的这种“创作”时,负载了其“稚拙”的美学特征,现代的雕塑者更能将生活状态发挥想象:他们生活在自然世界与天然世界之间,随意拿来可以使用的某种东西使之便利于生活中的某个环节使用;或者为了生存的需要,将用来盛放食物的某种材料稍加加工即可成为一种器具;或者在不经意间使得常用的某种材料经过未加预设的工艺,使之成为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凡此种种,在后来的现实考古中都得到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实证,确系其创作者在“稚”的思维下生产了“拙”的作品,这也就不难理解最早期的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出了大量笨拙的形象塑造。

当时的人类还处于智力发展期,成人的智力水平和现代人类的孩童相当,因此,其艺术创作思维还处在朦胧迷茫的状态。思维还处在未知懵懂的意象状态。在石器时代的晚期,出现的骨器或石器上的装饰基本上是对自然物的利用和改造加工,而真正意义上的雕塑艺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开始正式出现。早期先民的生活与扑鱼和狩猎密切相关,因此,雕塑的主题形象和纹饰自然就成为了人类表现的对象,看到的动物人、渔猎的场面、制作食物的场景就会频繁地出现在雕塑作品之中。

图1 早期羊的雕塑

最早期的原始陶器、泥塑作品中随处可见日常生活中的动物,诸如羊、牛、狗、鹿、鸟、熊、豹等(如图1)。从这些雕塑艺术形象可以看出,表现形式简单、原始、技术手法粗略,但却形象传神生动。如在陕西宝鸡出土的一个陶制罐子,主体器形是一个成年男子头像造型,两侧突出的耳朵被制作成为罐子便于提携的提孔,既体现出了早期雕造时合理利用的一面,又表现了其质朴的风趣与创作中的天真烂漫(如图2)。

图2 男子头像陶罐

这个时期的人们将他们孩童般的稚气在作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什么就依照其型进行创作,喜好什么就依其为原型进行制作。因此,早期人类的雕塑作品中已经形成了单纯稚拙的创作思维并以质朴、简单、生动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对生的向往和对向往事物的愿望直接在日常器形中得以充分展现,所以,围绕生存环境与生存过程就产生了当时的审美特征。

二、雕塑艺术中的浑然天成

雕塑艺术中造型的变化和时代审美取向有极大的关系,秦代的写实装饰意趣、汉代的意向自由风格,加之其造型都具有气势磅礴、神采飞扬的外在特征,可以称为中国雕塑艺术界引以为豪的时期。

封建社会初期的雕塑形象主要以权力者的志趣为导向。据记载,秦始皇二年,在甘肃所属的临洮地区来了12个巨人,他们穿着汉族人少见的胡服,身材高大、气态严肃、宛若天神一般,秦始皇认为这是上天派来辅助自己治理天下的神灵,为吉祥之兆,于是便命人铸造巨人的铜像站立于阿房宫前保障自己治世长久。据资料记录,单个铜像重量达12万公斤,身高五丈、脚有六尺,如此巨大的青铜雕塑作品在当时堪称巨制。在现今陕西西安的阿房宫遗址景区内,就可以看到依据史料复制的12个巨大胡人铜像高大的形象。

规模宏大的兵马俑雕塑艺术充分展示了当时的雕塑师超凡的艺术才华,匠心独运的组合能力和巧夺天工的雕塑装饰制作技巧。秦时的雕造师将将军俑、兵士佣、车马佣的各种形态写实并加以精微的装饰进而艺术性地表现出来,产生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艺术雕塑作品。

汉时的雕塑艺术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当时主要社会矛盾来选取的,对战匈奴、藐视并战胜匈奴的题材充分展示了当时的时代烙印。其审美取向中具备着大跨度的浪漫主义情怀,构思创作大胆、风格豪放不羁,艺术性地反映出其社会进步、思想活跃的特点。比较著名的就是霍去病墓前雕塑;雕塑以战马为主,有立马、卧马、跃马,还有其他象征力量或战备资料的造型性,如虎、象、蛙、牛等其他十多件石刻作品。最为著名的是一尊雕像,取名《马踏匈奴》,塑造的主体是一匹雄骏的战马踩踏着一个蜷缩匈奴的形象,匈奴的弱小与具备无穷力量感的骏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战功卓著的这位将领短暂而不失辉煌的一生。多种类的雕塑艺术遗存证实,汉代的雕造师具备了对原始天然的大型石材依形创作的能力,其作品大巧若拙、浑然天成,即使质地粗糙的巨形材料也善于将之变化成形达到其创作目的。

从气势沉雄的兵马俑到茂陵汉代大将霍去病陵墓,雕刻风格天然浑成,从气势和写实的陶俑到浑成写意的石雕,都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趣味,即浑穆、石拙、雄强、俊逸的美学内涵,充分体现了萧何“非令壮丽,无以重威”的思想,成为秦汉艺术宏大气魄的纯正的艺术特征。[1]

三、雕塑艺术中的主观审美

魏晋之后,民族大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种思潮进行碰撞与融汇,既有综合的艺术形象体现,也有相对个性化的艺术特征。发展到唐代之后,雕塑艺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且作品可以进行更大化的艺术创作阶段,具体表现在艺术家们已经开始在雕塑艺术作品中更多地融入了主观性的审美情趣。

艺术创作及思维形式集古今中外优秀传统和经验为一体,人们更加注重艺术内涵、艺术本质的表现,创作出大批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2]87雕塑作品在此时可以较多地融入个体审美于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将自己征战多年的情感倾注于六匹战马上就是一例,六匹战马伴随着太宗征战南北取得江山,期间,有战胜时的神勇时刻,有战败的悲怆片段。太宗命人雕塑的这六匹战马石雕被后世称为《昭陵六骏》,“六骏”造型各有姿态,有战斗之姿、温煦之姿、还有闲庭之姿,成为当时雕塑艺术成熟的典型代表作。这组雕塑作品既有帝王“君临天下”的文治武功,还含有一定的时空情感滞留。

唐朝以后的大部分雕塑师已经成为一种固定职业,在积累行业经验的前提下锻造出了较高的艺术造型水准。随着佛教的盛行,统治阶级的宣扬,佛教雕塑题材也是创作者展现审美创作能力的平台。他们将唐朝的丰腴、磅礴、辉宏等审美主流传统继续发扬,借鉴筛选印度佛教造像的特征,创造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形式。创作师之中还有大量的佛教徒,因此,创作时既有对神灵造像的神圣意识,又有自我对审美取向主观的一面,所以,在造像的神态中,自然地融入了人间亲情、时代的形体美感等主观特征。

在唐代开凿的众多佛窟中,佛像大多具备母性情怀,诸如此时的观世音菩萨已经走向女相化。从造像中的细微特征到整体面貌,佛教的造像被工匠们更多地赋予了“人间”的色彩,这种和蔼慈祥、富态仁爱的特点正是与佛教所广为传颂的宗旨即慈悲、博爱对应相承。从唐代开凿的200多洞窟来看,造像特征都有了女相化的倾向,这既是创作者们的主观所为,又客观上符合了国人的时代审美思想和当时的艺术观。

社会制度的相对宽松给予雕塑艺术创作更大的自由度,主观性审美的融入则增加了更大的创作思维,在具体的视觉表现上则会产生各种表现形式,使得雕塑作品更加具备共属性和独特的别征性。诸如,杭州灵隐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雕塑,其造型主观特征比较明显,你可以从中看到农人、樵夫、渔民、长者等生活中的凡人形象。神态万千的形态中,有自由的、凝神的、有不屑的、不羁的等,体现出了由“凡人”到“仙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生活中不同人物瞬间的表情借鉴来描绘罗汉,突出自然社会中人的情感表现,应用到具体创作中便体现出思维上已经成熟。[3]54

四、结语

纵观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不同时代的社会群体关系决定了它必然会具备当时的时代审美印记,并表现出不同的视觉呈现方式。原始人的生存忧虑和对未知领域的迷惑决定了实用的器形和神秘简单的装饰;封建王朝的秦朝,雕塑艺术强调仿生写实进而注重细节的夸张与帝王的生死俱同的思维世界;魏晋南北朝对礼乐教化的推崇、表现着洒脱自由的浪漫情怀;唐代雕塑恢弘丰润、大气磅礴,表露着强盛的天朝气象;宋朝初期安定与后来的偏安一隅,使人们更加希望生活稳定,雕塑艺术审美表现出了更加趋向于世俗和平民化的现象。

雕塑艺术作品作为可视度较强的立体视觉艺术品,它不仅是当时时代的物象遗存,更是当时的权力者意识审美的实在物,也是创作者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朴素向往的凝结物。我们对我国历代雕塑艺术审美与其表现的关注与研究,不仅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前辈们的智慧、毅力、工艺带给我们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还因为它能够使我们看到人类在当时时代的生命印记,这些印记是人类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碰撞出的“火花”,而这“火花”必将照亮并带给艺术者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无限遐想。

>

[1]杨明彦.我国雕刻艺术的视觉艺术思维探析[J].文教资料,2011,(8):97-100.

[2]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马 俊】

The Era of Aesthetic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Sculpture Art

YANGMing-yan
(School of Media Engineering,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Chinese sculpture art is the concrete existence of forefather's 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 world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tinuation,and itmaps out the visual information to explore the good life.People use it to express self's view of the world,store their own perception and memory,know ledge presenting the known or unknown spiritual content,wherein,the sculpture art in the era of aesthetic and visual expression methods require artists to continuously research,and learn the inheritance of their“offbeat”interpretation of beauty.

sculpture art;visual form;era aesthetic;visual performance

J306

A

1009-5128(2014)17-0086-03

2014-03-13

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3D打印与数字化制造背景下的产品设计研究(GSX14012543)

杨明彦(1975—),男,陕西咸阳人,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主要从事数字化艺术设计应用与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
巨型雕塑
闻一多像(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纸的艺术
雕塑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