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译:以信仰的高度去敬业

2014-05-25 00:27张勤李显彦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4期
关键词:杨译秀山公诉人

文/张勤 图/李显彦

杨译:以信仰的高度去敬业

文/张勤 图/李显彦

人物简介:杨译,土家族,1971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全国检察机关第八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个人一等功”获得者。

这是关于一个工作狂的故事。

故事里面,有着当好官带好队伍的责任。

故事里面,有着对检察事业的思考与讨论。

故事里面,有着不断精进追求信仰的励志分享。

马上,跟随我们,走近主角——杨译。

跨专业,仍然做到最好

一个优秀的公诉人就是要让法官无事可做。

——杨译

有一种人,不管他进入哪个行业,都会干得十分出色。因为敬业,不甘人后。杨译便是如此。1993年,22岁的杨译大学毕业。物理专业的他进入四川省黔江地区检察院(重庆直辖后为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公诉科当了一名公诉人。

既然不懂法律,那就学习法律。杨译用了6年时间,陆续完成了法律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学习。法律的门外汉,这样走进了门。

“一个优秀的公诉人就是要让法官无事可做。”这个有志青年豪言壮语。

在为期十年的公诉生涯中,杨译承办了很多重大疑难案件。尤其是职务犯罪类和经济犯罪类案件。这两类案件只要移送起诉,他都抢着承办。期间,辖区所发生的三起“金融三乱”案件,他一个人承办了其中两件——彭水县田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00余万元案、黔江区张某集资诈骗2000余万元案。

还有两起刑事案件,杨译一直记忆犹新。

有一件故意杀害儿童案,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没有任何问题,犯罪嫌疑人也供认不讳。但杨译发现犯罪动机不合理。仔细审查中,他发现犯罪嫌疑人在供述时说过一句话“我多次听见那个娃儿说要搞死我,我就先下手为强”。尽管这句话在多份供述笔录中只出现过一次,但杨译坚持要求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而鉴定的结果是犯罪嫌疑人有间歇性精神病。该案最终作法定不起诉。

还有一件仍然是故意杀人案,杨译将案件提起公诉后,法院却判决无罪。杨译却十分镇定地对检察长说:“案件没有任何问题。法院判无罪是它的权利,抗诉是我们的权利。”四分院随即向市高级法院提出抗诉。市高级法院收到抗诉后,没有按照一般惯例发回重审,而是直接改判无期徒刑。

从杀人犯到不承担罪责,从无罪到无期,办“铁案”绝不含糊。杨译诠释着审查起诉工作的理性和细致。

在四分院辖区,杨译作为公诉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甚至广为人知。若是杨译出庭当公诉人的案件,外界就会调侃律师不用去当辩护人了,因为“杨铁嘴”在法庭上会让律师无话可说。

“既严肃打击犯罪,又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罚的地方,用不着律师给犯罪嫌疑人辩护,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大家这么评价。

“是否优秀,至少应该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比较。”杨译这样要求和鞭策自己。

2000年,四分院给公诉处配备了第一批电脑,杨译随即成为辖区第一个改纸质办案为电子化办案的人,他用电脑制作的审查报告,也被辖区公诉部门作为模版。

有了电脑之后,杨译做了一项“大工程”。他把《刑法》所有罪名以及构成要件、对应的司法解释,录入电脑,编辑了一个法律法规查询系统。在工作之余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全部编完。而当时网上还没有法律法规的查询系统。

杨译编辑的这个查询系统得到院内公诉人的一致好评,并运用到工作中。“点击到某个罪名,该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对应的司法解释就出来了,不需要翻书了。”而这一年的编录,他自己收获更大,“在当时,我能够把《刑法》背下来80%。”

从纸质办案到电子化办案,从翻书查阅到电脑查询,杨译走在了时代前列。

从跨专业到变成杨铁嘴,从杨铁嘴变成紧跟时代的公诉人,杨译的十年公诉人生涯留下了太多的闪光点。1999年,杨译参加了重庆市首届法庭论辩赛,获得了“优秀选手”荣誉,同年获得四分院授予个人“三等功”。2000年,重庆市推行首批主诉检察官之时,杨译成为其中之一。

杨译检察长在人代会上作工作报告

杨译传达全市检察长会议精神

总结10年的公诉工作经历,杨译如是说,“培养了我作为一个法律人的基本素养”“公诉人首先是要理性,甚至于冷酷式的理性,只有这样才不受到非法律因素的影响,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正义。”

超越自我,先卸下光环

从零开始,所有的事情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杨译

他的工作热情,像一团火,走到哪里,事业的烈火,就燃烧到哪里。2003年3月,杨译通过竞争上岗成为职务犯罪侦查局副局长。事实上,越是优秀的公诉人,进入职务犯罪侦查战线所受的限制越大,尤其是执法思维的影响。

“公诉人,首先是假定犯罪嫌疑人无罪,再来审查现有证据能否证明其构成犯罪。而职务犯罪侦查,首先是判断查处对象可能有罪,再去搜集证据证明其有罪。”

十年的公诉思维,根深蒂固。分管检察长为此专门找他谈话,“虽然你现在是中层干部,尽管你公诉工作搞得好,但公诉和职务犯罪侦查是两码事。你必须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干警,从头学起。”

杨译把这句话记到了心里,融入了行动。要超越自我,必须放下一切包袱,甚至光环。

2003年、2004年,整整两年,他没有把自己当成副局长,所有的事情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学习如何制定侦查方案,如何搜集摸排线索,如何化妆侦查接触当事人,如何异地实施抓捕,如何审讯和记笔录,如何固定证据。案件突破期间往往通宵达旦,而杨译从来都是最后一个休息。

“最初两年,我都在学习。”2005年,杨译带队查办辖区某县国土局副局长受贿案,这一次,分管检察长没有再指导他。案件侦结后,领导肯定地说,“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职侦人了”。杨译逐渐在辖区职侦战线树立起了威望,也有了自己的体悟。

“如果说公诉工作是检察机关的脸面,那么职侦工作就是检察机关维护清正廉洁的拳头,而拳头必须掌握在党的手里。”杨译坚持“讲政治”。他以身作则并带领职侦团队严守政治纪律、廉政纪律和保密纪律。

“如果说公诉工作考验承办人个人的办案能力,那么职侦工作考验的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译坚持“讲团结”。他身先士卒却从不争功,反复强调“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一个案件的侦查。”他从来不说也不允许干警说自我标榜的话。他坚持有误会和矛盾当面说清,严禁带到工作中。

“职侦工作的查处对象大多数都是穿皮鞋的,社会关注度高,对程序的要求非常严格。”杨译坚持“讲规范”。他在办案中总是对程序问题亲自把关,严格打表。他以身作则强力推行电子化办案,所有的笔录、文书及报告,全部实现电子化。他还根据法定办案流程,梳理制作了各个程序节点的规范化文书及表格,并发到每位干警的电脑中。“只要打开文件包,每个程序节点该做什么、怎么做,就能一目了然,再不怕有遗漏了。”这是职侦干警的评价。而杨译推行的这两项工作也走在了全市职侦部门的前列。四分院职侦局的执法规范化水平也陆续被纪委、检察、法院等系统包括律师所了解、肯定和称赞。

“如果不能一棍子把‘老虎’打死,宁愿不打。”杨译坚持“讲质量”。“侦查终结的案件,最终是要交给公诉人审查、法官审判的。”杨译一直坚持以审判的标准来衡量职侦案件的质量。他要求笔录和报告除了要把事实表述完整外,还应当逻辑清楚、条理分明、用语准确精炼,“一份好的笔录和报告,会让公诉人和法官心情舒畅,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的思维向我们靠拢;而一份磕磕巴巴的笔录和报告,会使公诉人和法官在潜意识中对侦查过程产生质疑。”

杨译老调重弹——“一名优秀的侦查员,就是要让公诉人和法官无事可做。”2009年底,杨译重返公诉处任处长。上任之初,他把本处公诉人的审查报告和本院职侦局的侦查终结报告当众进行比较,然后狠狠地批评公诉干警,“作为一名公诉人,你们写的报告,竟然不如侦查员写的报告质量高,你们不觉得脸红吗?”

秀山检察院机关环境和文化建设

2008年,杨译带队查办原黔江区建委主任(后任重庆市照明管理局局长)冉某受贿280余万元、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500余万元及其妻子龚某共同受贿案,面对复杂的案情,侦查团队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最终冉某夫妇心服口服地认罪服法。冉某在法庭上说“侦查机关已经把案件办成了‘铁案’,像钉钉子一样,不但钉得牢,还把露在外面的部分蹩了个弯。没有上诉的必要。”也因为这个案子,侦查团队被市检察院记集体二等功,杨译被记个人三等功。

面对成绩,杨译喘了一口气,而他在背后的辛苦付出也非常人能想。

“当了职侦干警,就要有‘拼命三郎’的勇气,要有无私奉献的自觉,要有牺牲家庭甚至牺牲健康的思想准备。”杨译经常这样告诫干警们,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通宵达旦工作是经常,节假日加班是家常便饭,按时吃饭睡觉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办案时,杨译常常忘记了吃饭。开始干警们见领导不提吃饭,也不好意思提,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问是否该吃饭了,杨译才恍然大悟,“还没有吃饭吗?”

案件突审期间,杨译对干警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手里的工作做完了,就抓紧时间睡觉,因为随时会有新的任务。”而这个时候,杨译还要思考下一步的工作。2005年的“五一”长假,之前连续通宵达旦工作的杨译,面对难得的假期,却在家整整补了三天觉,连大门都没有出。

很多职侦干警的体型偏胖,不是因为生活安逸,而恰恰是这种完全没有规律的生活所致。杨译婚后长期没有孩子,到医院检查时,医生看了检验报告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干什么工作的,生物钟完全紊乱。”

2008年,当杨译终于迎来他的第一个孩子时,他正带队在外地办案。匆匆赶回去时,孩子已经降生了。短短逗留了两天时间,将妻儿托付给父母照顾后,又匆匆返回了办案一线。再次回家时,孩子已经满月了。“职侦干警最亏欠的是自己的家人。”杨译现在想起,也会有些无奈。

“不是我们想过这样的生活。只是要把案件办成功,就必须和犯罪嫌疑人抢时间,和证人行贿人抢时间,和法律规定抢时间。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杨译淡然地说。

“他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的眼里只有工作。”这是干警们对杨译的评价。在四分院工作了18年,到辖区石柱县办案的次数少说也有30次,但杨译到今天都不知道“避暑圣地——黄水”是什么样子。每次工作结束,他都是带领大家立即返回四分院,从不在外多逗留哪怕半天时间。在他心中,始终会有新的工作在等待着他。

就是这么个严厉甚至严酷的领导,大家却尊重他,多年后都在怀念他,感谢他,因为跟着他,挑战了自我,得到了成长。

2005年以来,四分院职侦局逐步在辖区树立起了威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办案强队。每次下区县办案,都会让当地很多人感到心惊肉跳,在他们眼里,就没有这支团队突破不了的案子。辖区基层院也从最初的质疑到逐步认可再到形成依赖。市检察院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想到地处老少边穷、民族地区的四分院,短短几年职侦水平提高如此之快。”时至今日,当初那支团队中的11名干警,除了局长和杨译外,还培养出了三名处长、两名副处长和一名副处级干部,涌现出了全市检察机关十佳、十优侦查员,并多次受到市委、市检察院的表彰奖励。

回顾7年的职侦工作经历,杨译说道,“它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党的领导。”“那是一支特别让组织放心、特别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每个人都在无私地奉献,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并为之添砖加瓦,我至今感到自豪。”

当检察长,是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

希望回头看这段经历的时候,没有遗憾。——杨译

2010年10月,杨译调任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两年后,当市检察院领导问及他当检察长的感悟时,他用了八个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我时常反省自己,当这个检察长,对得起党、全县人民、全院干警和自己吗?”杨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这样的,“回头看这段经历的时候,没有遗憾。”不管是执法办案,还是党组决策,杨译做到绝不能让后来人诟病。

“检察干部既然被称为‘官’,就应当成为‘民’的表率,要有饱满的精气神,要有遵纪守法的自觉。”杨译首先从工作纪律作风抓起。他亲笔起草制定了《上班签到规定》《上班期间临时外出规定》《请假管理办法》《出差管理办法》《接待管理办法》《使用公车规定》以及《工作纪律作风督查办法》等规章制度。

党组会上,杨译提出“制度的关键在执行,执行的关键在领导带头”。以杨译为首的院领导以身作则,在全院强力推行纪律作风建设。

“现在没有以前自由了。”“他们当领导的都能够做到,我们也只能遵守。”这是干警们的反映。

为了方便在工作中执行制度,杨译亲自主持设计,通过软件公司编程,制作了“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将订餐、请销假、出差、接待、用车、纪律作风督查等全部纳入系统。

“现在请假、出差和报账,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行了,不再跑上跑下到处找领导签字。如果不符合规定,电脑还会提示。”干警们普遍感觉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不用担心违反制度。

因为人少案多,基层干警普遍只注重案件实体公正,忽视执法规范化,甚至有抵触情绪。杨译将推行执法规范化作为加强业务建设的切入口。

“规范执法体现的是程序公正,民众不仅要求结果公正,更要求过程公正。”“规范执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办错案,是案件质量的基础。”“规范执法既是对案件当事人负责,更是对案件承办人负责,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承办人。”杨译不断给全院干警“灌输”执法规范化的理念。

2012年7月,全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最初几天,杨译一头扎进案管科,亲自操作体验系统的运行状况。在一个月内,杨译连续三次主持召开业务部门联席会,及时解决案件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杨译的推动下,秀山检察院的案件管理运行的非常流畅,执法规范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市检察院、第四分院组织的执法规范化检查中,都获得了名列前茅的成绩。

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公安、检察、法院应当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只讲配合,不讲制约,既是一种失职,也不利于共同提高办案质量,会‘包着一起烂’。”杨译对检察职能以及与公安、法院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秀山检察院与吉首大学开展人才培养合作

杨译解读新《刑事诉讼法》

上任伊始,杨译主动与法院院长达成共识,“法院认为该判无罪,就直接判,我绝不找你说情;检察院认为该抗诉的,会坚决抗,你也不要找我说情。”与法院关系的正常化,确保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又以互相制约的方式倒逼提高办案质量。

“打铁还要自身硬。要监督别人,首先自己要做到最好。”杨译经常这样教导干警。

2011年、2012年,秀山检察院对秀山法院的刑事判决,共抗诉8件,其中7件被改判。在全市检察长会议上,杨译代表秀山检察院作了“加强审判监督”的经验交流发言。

2013年以来,秀山法院的刑事案件质量明显提升,检察院已经很难再发现抗诉案件了。而秀山检察院至今未出现一起撤回起诉或者无罪判决案件。

“检察干警不能只是办案的机器,检察机关同样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增强素能、展示风采和提升精气神。”这是杨译对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理解。

2011年底,在杨译的推动下,秀山检察院办公大楼进行了功能性改造。新建了党建工作室、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荣誉室和院史陈列室、廉政文化和群团文化长廊以及健身房等。那段时间,杨译亲自对整栋楼的每个角落进行勘查和设计,实现了最大化利用。

秀山检察院的党建工作、机关建设和文化建设,成为了全县标杆。全县基层党建现场会在秀山检察院召开。邻近的湖南省和贵州省的基层检察院也纷纷来参观学习。

在任检察长的头两年,杨译紧扣创建规范化基层检察院主题,凡事亲历亲为,强行推进。

这期间,有很多声音冒出来:“检察长累死了,其他人闲死了。”“他管得太细,不知道放权。”“他直接管到干警了,下面的人没有发挥空间。”

“我非常清楚作为主要领导管得过细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在当时,我只能那样做。”杨译颇感无奈地说,“当时,包括班子成员在内的全院干警,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新进检察院不久,有工作激情,愿意推行规范化,但却不知道如何推行;一类是在检察院时间长,受旧思维影响深,对推行规范化有抵触。”

所有质疑,丝毫没有动摇杨译强行推进规范化建设的决心。2012年底,秀山检察院圆满通过市检察院验收,成功创建“规范化基层检察院”。

与此同时,杨译在党组会上提出:“随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今后我只对班子成员进行管理,希望各位班子成员能够大胆管理、尽责工作。”

“规范化建设只是将火车纳入轨道,只有提高火车的性能,才会更快。”2013年初,杨译在全院大会上指出,“素能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秀山检察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一步的中心工作就是“切实提升队伍整体素能”。

“百年大计,树人为本。作为检察长,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确保队伍不出问题、改善基础设施,只是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培养检察事业的接班人。”杨译这样诠释检察长的责任。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连续一个星期,杨译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集中全院干警,亲自进行领学。

为提高职侦干警的办案能力,杨译用一个星期时间,亲自给职侦干警上课。还经常亲自坐阵侦查指挥室,面对监控器,给职侦干警分析讲解如何审讯、如何取证……

为提高公诉干警的出庭公诉能力,杨译亲自参加“模拟庭”进行评议讲解,甚至亲自充当公诉人作示范。

为提高民行干警的监督能力,杨译连续两年将两名民行干警交流到法院民庭去锻炼,“让法院帮我们培养‘监督者’。”

“我们应当‘好为人师’和‘善为人师’。”这是杨译对班子成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资深检察官的要求。“‘好为人师’是一种态度,‘善为人师’是一种能力。”

在杨译的带领下,秀山检察院的队伍建设有了明显成绩:50余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能手”“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十佳控申举报接待员”“第三届全市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等一大批优秀典型。秀山检察院先后获得“重庆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检察机关基层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秀山检察院正以武陵山区“窗口”检察院的形象,展现着重庆检察的风采。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八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他获得了“个人一等功”荣誉。这不仅仅是对他21年检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一个做实事的好干部的认可。

故事讲到这里,暂时将划上句点。读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杨译是一个工作机器人,那么你错了,在工作之外他特别随和,经常喜欢自掏腰包和同事们小酌一杯;如果你觉得杨译是一个过度理性的人,那么你错了,只要干警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去帮忙解决,甚至不惜以检察长的身份去求人;如果你觉得杨译是一个霸道的领导,那么你错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的自我检查是最深刻的。杨译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哲理:敬业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生信仰。当你以信仰的高度去敬业时,就能在你热衷的领域精益求精、日臻完美。

杨译慰问贫困党员

杨译调研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杨译秀山公诉人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浅析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Analysi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文化语境视阈下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策略的选择
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技巧
意识形态与翻译副文本的变迁:杨译鲁迅小说副文本研究
论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秀山花灯
雪花
“幽灵抗辩”与公诉人举证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