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中的量词及其语法化程度

2014-05-26 18:41翟秀峰
文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法化量词

翟秀峰

内容摘要:初唐是汉语量词从魏晋六朝大发展期走向唐五代成熟期的重要过渡阶段,而这一时期量词的系统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考察《全唐诗》中初唐诗歌部分的量词用法,特别是对量词构式“数+量+名”的使用,反映了名量词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动量词表示法中“数+量+动”构式占据绝对优势,是初唐诗动量词使用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初唐诗 量词 语法化

一.引言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汉语量词不是先在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从无到有的语法化过程。汉语量词系统发展的框架在两汉已经构建起来,魏晋以后量词在这一框架中进一步充实、发展,直到宋元之际“数+量+名”构式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量词系统臻于完善,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多差别了。唐代是汉语量词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但目前对唐代量词的系统研究还远远不够。唐诗量词使用独具特色,选取《全唐诗》前113卷中确定为初唐时期的诗歌,对其中的量词进行全面、穷尽性地考察,可以发现量词系统从发展到完善的语法化历程的重要特色。

二.初唐诗的量词系统

根据称量对象的不同,量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初唐诗中共有量词61个,名量词53个,动量词8个。

(一)名量词。根据初唐诗名量词的实际情况,大致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衡量词和借用名量词四类。初唐诗中的名量词已经呈现出子类丰富,分工细密的特征。

1.个体量词。在汉语量词里是最常用和最有特色的一类,也是初唐诗量词的核心部分,总计30个。其中多数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用法而获得了新的发展,般、点、轮、局则是初唐新兴的量词。

般 《集韵·桓韵》:“般,亦数别之名。”作量词,相当于“种”、“类”等。

(1)梅花百般障行路,垂柳千条暗回津。(张说《先天应令》,卷87.36)

点 “点”计量点状物。按,《汉语大字典·黑部》“点”字条下量词义始见书引宋苏轼《洞仙歌》,其实初唐诗已见。除用于小而圆的点状物,“点”可以隐喻感觉上分量的轻,表“微量”的意义。如:

(2)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刘希夷《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卷82.15)

轮 “轮”本指车轮,而在车轮的形貌基础上,从车轮发展成为平圆之物的计量单位。在初唐诗中,多用于日、月两种吟咏对象。如:

(3)纵无汲引味清澄,冷浸寒空月一轮。(郭震《野井》,卷66.15)

局 由“棋盘”引申出下棋一次叫“一局”。“局”在唐代多用于棋局,偶尔量其它对象。如:

(4)六局黄公术,三门赤帝方。(王绩《游仙四首》,卷37.18)

2.集体量词。用来表示人和事物若干数量的集合的词。初唐诗中计有8个:双﹑队﹑群﹑丛﹑簇﹑行、架﹑户。队﹑簇﹑架则是该时期新兴的量词。

队 “队”由“群队”引申作量词,语义为行列。“队”在初唐诗中用于军队。如:

(5)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王勃《临高台》,卷17.39)

簇 计量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按,《汉语大字典·竹部》“簇”字条下量词义始见书引唐白居易《题卢秘书夏日新裁竹二十韵》,其实初唐诗中已见。如:

(6)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牛峤《杂曲歌辞·杨柳枝》,卷28.20)

架 用于有支架的或支架状的东西。按,《汉语大词典》“架”字条下量词义始见书引元武汉臣《玉壶春》,其实初唐诗中已见。如:

(7)蔷薇一架紫,石竹数重青。(徐晶《蔡起居山亭》,卷75.7)

3.度量衡量词。作为计量单位表示长度、重量、容量等一种大略的数量,计有13个,其中长度单位6个:寸、尺、寻、仞、丈、里。“里”、“尺”、“丈”最为多见。初唐诗中多为表示估量的虚数,与“百”、“千”及“万”等数词搭配。

4.借用名量词。初唐诗中的借用名量词有杯、壶,是借用某种容器作为计量单位来表示一种大略的数量,又称为容器量词。如:

(8)百壶渌酒千斤肉,大道连延障锦轴。(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卷86.65)

(二)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秦简中已经开始萌芽,但先秦专用动量词仍很罕见,而同源动量词却已产生了,显然两者是同时获得发展的。两汉时期初步发展,直至唐五代时期,动量词才开始得到广泛使用。

1.专用动量词。是指专门为称量行为而设的量词,具有虚词性。专用动量词是动量词这一范畴得以形成的决定性环节,所以对于它的产生和发展最应该注意。初唐诗中,专用动量词有6个:度、回、阵、遍、匝、过。

度 作动量词是由其动词义“度过”发展而来的,度过一次称一度。“度”与“回”的异同,二者仅在计量与其本义有关的动词时稍显区别,其它则无异,“度”、“回”成为初唐诗中最常用的专用动量词。初唐诗中,“度”可用于含有“度过、经过”义的动词(如“经”);也修饰有一定过程的动词,如征伐、行走、攀登类动词。另外,“度”语义泛化,不再仅仅强调动作的过程,可以与数词搭配用于称量动作发生的次数。如:

(9)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卷23.47)

回 “回”由动词虚化为动量词。初唐诗中,“回”不断泛化,使用频率亦有增加。南北朝时期,“回”多用于有完整过程的动词。初唐诗中,可以用于带有方向性的动作(如“来去”),更多则是与数词搭配用于称量动作发生的次数,不再过多强调动词的环绕性与过程性。如:

(10)此曲只应天上去,人间能得几回闻。(《杂曲歌辞·入破第二》,卷27.29)

2.借用动量词。不同于专用的动量词,它是由名词或动词借用而来的,本质上还是名词或动词,作为动量词只是临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借用动量词几乎只能借用部分名词。唐五代时,由名词借用的动量词更为常见,如“声”,“步”等。endprint

三.初唐诗量词的语法化及其特征

与魏晋六朝量词相比较,汉语量词发展到初唐,新兴量词大量产生,称量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语法化程度进一步深入。

1.名量词语法化的发展

在使用量词的构式中,“数+量+名”构式逐渐占据优势。相对于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的非量词形式或量词的其它使用形式以及“名+数+量”等构式,“数+量+名”构式更加稳定。初唐诗中,“数+量+名”构式总计219例,加上数词为“一”而被省略时形成的“量+名”构式的18例,总计达到237例,占物量表示法中使用量词的情况的54.36%。而“名+数+量”构式则是103例,占23.62%。可见,唐初“数+量+名”构式开始占据优势,表明名量词语法化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但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在称数法中仍占优势。初唐诗中“数+名”构式1440例,占物量表示法的52.90%;“名+数”构式总计191例,占物量表示法的7.02%;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达59.92%。这一方面是受上古称数法的影响,另一方面唐诗凝练短小,抒情叙事状物,受五言﹑七言字数限制,也造成数名直接组合在称数法中的广泛使用。

2.动量词语法化的发展

汉语动量词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初唐诗动量词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在初唐诗中,动量词用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经常与数词结合作状语,即“数+量+动”构式,而作补语的则少许多,“数+量+动”构式总计38例,如加上数词被省略时,形成“量+动”构式的5例,总计43例,占动量表示法中使用量词的情况的72.88%;与之相比,“动+数+量”构式总计16例,占27.12%;而数词与动词直接结合的形式仍然占据优势地位,“数+动”构式有89例,占动量表示法比例60.14%,“动+数”构式未见。

四.结语

通过对初唐诗中量词的考察,特别是对量词构式“数+量+名”的使用,反映了名量词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初唐是汉语量词从魏晋六朝大发展期走向唐五代成熟期的重要过渡阶段。初唐诗中“数+量+名”格式较之“名+数+量”开始占据优势,表明名量词语法化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动量词表示法中“数+量+动”构式占据绝对优势,是初唐诗动量词使用的重要特征,但初唐诗中动量词的发展还未达到成熟,表现在数量上的较少和使用范围的不广泛。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张显成.从简帛文献看汉语量词系统建立的时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1).

[2]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作者介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法化量词
量词如何巧区分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我的“量词”朋友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量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