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科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2014-05-26 17:11王健庆蒋笑燕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王健庆 蒋笑燕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本文针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信息学科教学的研究,以期使其在改进信息学科课程教学效果,培养信息学科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学科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或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产生时间不长,但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1]由于它在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显著实效,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但由于对其理论研究和应用方法认识不够深入等原因,我国高等学校信息学科教学中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开展还十分有限。而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却很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的研究。

合作学习内涵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各个动态因素,包括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以及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这些因素互相协调、促进学习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以期达到预先设置的共同性的教学目标。其中,异质分组、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以及小组自评是合作学习的六大要素。[2]

而目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还十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对合作学习这一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信息学科等工科教育不适用此类学习研究理论。因此这一理论多被应用于初等及中等教育中,在高等教育中也多限于外语或体育等合作模式较为直观的课堂中。

信息学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开设较晚的学科,教学中受传统理工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多采用单向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灌输的共性,忽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忽视了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信息学科教学已开始注重对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PBL教学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与提高。

然而,信息学科的具体实践和研究工作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各门课知识融会贯通,能够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综合运用其所学各门课知识,设计合理方案,采取最优方式方法和合理技术解决具体实践项目或研究问题。[3]而目前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单一知识能力的运用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4]基于PBL的教学方法虽也同样注重学生自主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但其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参与度过小,且较为适合较小范围的小组学习。鉴于信息学科课程特点及班级规模限制,并不适合在信息学科课堂教学中直接开展基于PBL模式的教学,但其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中医药院校信息学院的实际授课经验也验证了上述客观情况的存在。在多门课程授课中已开展的基于项目实施、软件开发及综合能力运用的分组合作、讨论中,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快、主动地接受与适应这一教学方式,多为被动等待任务分配,不能主动地寻求与合作者自发地运用所学知识开展项目实施与合理任务分配,教师的合理安排与适时适当地参与指点必不可少。在实际授课中还发现,由于学生知识背景、客观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个人对知识获取的期望也并不相同。因此分组中会出现知识水平较低或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不愿参与、过于依赖他人,而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过多任务的现象,从而并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说明采用统一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面向不同学生需求,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开展差异化的、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十分重要且极为必要的。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针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与需求,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合作学习理论研究

鉴于目前对信息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并不深入,首先应对合作学习理论及各国各高校该理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形式方法及教学效果等进行充分调研,提出适合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应对信息学科的课程进行有效筛选,针对每门适合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课程,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积累和总结。在设计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开展合作学习课程的选择。应通过对信息学科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充分分析,并在对课程授课情况与授课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强调运用所学综合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且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课程作为实践课程,如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等。

分组规则的制定。应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根据班级人数及学生差异情况,设计适当的分组规则,包括小组人数及成员组成等。可考虑几种不同分组方式,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各分组方式的利弊,以确定最优分组形式。

小组目标及个人目标的制定。根据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合理设定小组应实现的目标,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教师指导并协助制定个人目标。endprint

互动关系的确定。合理制定与安排小组的互动关系,以形成合理的合作与竞争机制,并符合班级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的参与程度把握。教师具有规则制定者、进程管理者、学习指导者、行为咨询者等多重角色与身份,应根据课程需要合理安排其参与程度。可进行不同参与程度的实验,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其优劣。

(3)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评定极为重要,应结合合作学习小组评分规则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在每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及教学结束后,利用合作学习的特点,开展以小组评分为主体的教学评价,并采取有效工具与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及时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修正,并逐步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2.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的方法和形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大差异。因此也应根据合作学习开展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习之后的学习效果与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针对考试课程,需结合必要的期末考试,强调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小组成绩的评价应参考已制定的小组评分规则,并在此基础之上,注重个体目标的完成效果。

针对考查课程,应以小组学习效果为主,综合评价分析小组成绩及组内个体目标的完成效果。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教学改革工作,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的应用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及应用工作,设计出符合我国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教学特点和特色的具备一定推广价值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法,其中针对不同课程具备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小组目标,设计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规划能力,锻炼其主动思考与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与互助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交、社会服务、竞争等意识与能力,考查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有效培养信息学科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构建符合我国中医药院校信息学科特色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建立符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促进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05).

[2]蔡铁权,叶梓.促进合作学习的概念图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04):97-100,108.

[3]潘怡.合作学习在“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22).

[4]刘威,张鑫,王其华.基于合作学习的大学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研究[A].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39-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