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

2014-05-26 17:18陈型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预科学法基础

陈型伟

当前,内地新疆班信息技术预科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①教学组织无合适教材可依;②教学内容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③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索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法,结合预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策略。

改进教学内容

我们主要采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一、二两册作为辅助教材开展预科信息技术教学。这就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作为面向浙江地区学生所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中的内容不符合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较少涉及利用信息工具处理学习者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的应用,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等内容,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必修部分是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根据预科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的要求做了一些调整,重点放在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和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强化上。调整后的该部分内容以“Word—PowerPoint—Photoshop—FrontPage—Flash—Excel”常用应用软件为线索,以单元为组织结构,实践活动典型案例更多地涉及地域文化(如宁波、新疆的人文风情),培育审美修养和人文精神,解决预科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我们设计了6个章节下的25个单元总计58课时的课程内容。

选修部分为信息技术拓展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拓展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常用软件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等五部分内容。选修部分课程内容主要面对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选修教学和合作探究等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改革学习形式

在班集体生活中,由于预科学生初到新城市、新学校,常常能互帮互助,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给预科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分组合作学习心理基础,可将预科学生乐于协作的特点迁移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信,使其体会到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倡导同伴互助成为预科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可在学期初按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分组,以分组安排座位,以预科一班为例,将42名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并通过调查分析和学生自主推荐,从中挑选出10位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学习小组组长的职责为: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和分工;协助教师指导组内基础较差同学;负责组员练习的完成情况;等等。

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小组合作完成的课堂任务外,分组合作学习也要求在日常课堂活动完成过程中组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课堂内容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分组合作教学发挥了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学生的特长,以此促进基础较差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指导的过程,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并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预科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首先,从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分析来看,在新疆18%的学生经常接触并使用计算机,27%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网吧和其他路径接触并使用计算机,有55%的学生很少使用计算机。其次,预科学生在语言交流与理解上也存在较大困难,有些学生只学过三年汉语。因此,预科信息技术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层次进行递进式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根据问卷调查和日常观察,依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大致将预科学生分为3个学习层次——A层:信息技术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信息技术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信息技术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以此为依据,开展分层递进教学。

当然,分层是动态的,每个阶段按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对学生分层后,根据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如对A层学生,以自主学习和指导学习为主,鼓励他们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前提下主动利用网络进行选修部分的学习,并通过对同伴进行指导巩固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对B层学生,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和激发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对C层学生,以一对一的辅导和落实课堂学习任务为主,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要求他们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

设计任务驱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讲授,学生在学完知识后常会不知如何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对教学模式也大胆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设计更多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学为所用,学能为所用。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学科魅力。

课堂任务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出发,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为支点(创设的教学环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容易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只要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兴趣去了解,学习方式自然是积极主动的;正是在这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从中体验成就、学习知识、学会互助、学会学习。

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他们的能力发展。在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不强制灌输,重在引导点悟,渗透指导;操作方法要求具体明确,不繁琐笼统抽象,示范指导;习惯养成需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不一蹴而就,交流指导。信息技术学科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学法指导中,我们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预科学生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的因素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学习主动性上,许多学生表现出不愿提问,不能按时完成课堂活动,不愿意和同伴展开合作学习等。为此,在课堂中加强学法指导也是开展预科信息技术教学所需改进的主要内容。例如,要求学生每节课必须携带书本、笔记本、笔等必要文具,学会在课堂上做笔记等,这些虽然都看似事小,但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预科学生而言则意义重大。所以,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如在课程和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材料、活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状况,使学生有情感、有内动力地投入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建立新的科学的学习习惯。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科学法基础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跟踪导练(二)(6)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