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锐意进取创新未来

2014-05-26 17:23付震中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企中心实验教学

付震中

为响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方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交通运输人才,西南交通大学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用以支撑全校23个专业本科生的交通运输基础实验教学任务和交通运输(国家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交通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坚定了西南交通大学持续弘扬实验教学理念,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信念。但在该教学示范中心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慢慢突显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阻碍了实验教学示范项目的良性发展。

出现问题

1.实验资源相对独立,整体优势不明显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即时性等特点,而一个独立的系统无法体现交通运输系统的实际情况,往往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系统同时运作,方可与实际情况接近。

2.实验资源难以开放共享

实验教学资源在各自系统内能够良好运营与使用,却无法与相关系统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因此无法体现实验教学的全面性,也无法判断其最终结果的风险评估。

3.资源分散,利用率不均衡,不能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个系统资源相对分散,系统用户只利用本系统资源,而对于其他系统的有利资源,无法获取。

出现以上问题是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多环节、跨区域、高风险、大信息量等特点考虑不周所致,同时系统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操作人员岗位复杂、地域分散,需要各环节协同配合。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是熟悉单一系统的操作,感知效果与实际情况会相差甚远,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交通运输设备运用、组织和指挥等技能掌握不足,也使融入实际工作的周期加长,局限了实验教学的优越性。

解决办法

学校通过多方了解、考察与调研,最终选择了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信息网络技术,共建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共建、共享、共管、共营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在校企共同商讨和努力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心原本存在的诸多问题。

1.多系统融合,实现虚拟现实化

虚拟信息网络技术将分立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与融合,将虚拟实验最大限度接近实际情况。

2.系统资源开放式共享

通过信息融合技术,打破了无法共享与开放的瓶颈,主要方式是应用虚拟化,采用虚拟终端的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虚拟的运行环境。在用户访问一个虚拟化的应用时,用户会获得如同运行本地应用程序一样的访问感受。避免了软件安装,不受时空限制,不受设备限制(如图1)。

3.资源得到整合,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将人、实验教学应用、实验学术资源等各种数据一一进行了整合(如图2)。

(1)统一身份认证

完成了用户统一管理、单点登录、模拟登录及API授权管理。

(2)实验教学应用

将交通运输系统实验教学应用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对实验教学应用的统一管理,权限识别,可分院、分专业、分用户多维度管理,解决了应用的管理、整合以及最大化使用资源的问题。

(3)实验学术资源

统一管理实验学术资源在教学流程中使用,解决了学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问题,并支持动态教学流程使用。

(4)数据中心

建设标准统一数据管理、标准数据库、数据交互中心,实现了教学平台与现有系统间的整合,将分散的实验教学应用组合为跨专业主题或其他类型综合实验系统。

此外,我们还通过校企合作,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完善了实验过程与师生互评机制。即平台不仅支持课程大纲要求的基础实验项目执行,跨专业分岗类综合实验执行,同时还支持教师或学生创造的个性化创新实验项目执行,对实验过程可实现精细化跟踪,包括对过程的录播、监控、实验操作步骤跟踪、互动交流。此外,还形成了师生互评机制,对教与学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校企合作创新了实验中心管理与建设机制,开辟了校企合作新模式。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会继续借助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技术,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理念,构建更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不断前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中心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