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长制”在中职护生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4-05-27 08:38唐丽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护生学长护理学

唐丽萍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314500)

护理技术教学是帮助护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护生获得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对实现护生向护士的转变极为重要,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护士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不断探索的课题[2]。我们尝试在中职护生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专业学长制”,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校2009级中专护理专业随机抽取4个班,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24人)为试验组,乙组(120人)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业学长制”分批培养的方式进行操作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组的教学方法。两组均为二年级护生,入学随机分班,入学成绩及前期基础课各科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选用同一教材,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价。

1.2.1 “专业学长制”加强护生理论知识学习,利用临床真实事例来提问,引导护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同时播放操作录像,教师演示,演示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及操作过程中易发生的错误。每班挑选8~10名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护生作为专业学长,每组安排两名专业学长(两名专业学长在操作时能起到互补作用),先培养专业学长,其他护生复习理论知识及观看操作录像。待专业学长考核达到优秀后,让其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本组护生。

1.2.2 传统的分组教学法 加强护生理论知识学习,利用临床真实事例来提问,引导护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同时播放操作录像,教师演示,演示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及操作过程中易发生的错误。接着让全体护生分组练习,6人一组,每班由两位专业教师进行操作指导。

1.3 教学效果评定方式

操作考核:随机抽取4项护理学基础操作,分别为铺备用床、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及留置导尿。制定统一的考核规则,每项操作考核均由3名专业教师打分,做到标准统一,客观评分。对甲乙两组的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对比,≥90分为优秀,≥75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比较采用χ2检查。

2 结果

试验组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及留置导尿这3项护理学基础操作考核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生4项护理学基础操作考核结果比较(%)

3 讨论

“学长制”(Student Mentoring Scheme,SMS)是学生以辅助管理的角色介入学校管理,其要义在于精选高年级中的优秀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从而达到开阔新生视野、锻炼高年级学生能力、增进团队互助精神、加强纵向管理与横向交流的教育管理目的[3]。

护理技术实践教学中单一的教师带教模式效果不理想。比如护生积极性不高,带教教师指导不过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满足护生一一辅导的要求[1,4,5]。因此,尝试在护理专业采用“专业学长制”带教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本项目结果显示,“专业学长制”能有效提高中职护生护理学基础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心得。

3.1 “专业学长制”有利于护生角色转变

“专业学长制”使护生在帮助同学的同时锻炼了自身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充分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使其从实践中得到教育和启发,为今后由护生转变为护士打下基础。

3.2 “专业学长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操作示范中学长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不仅能缓解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同时兼顾众多护生的局面,同时通过学长的亲自示范,帮助同学提高观察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操作技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3 “专业学长制”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长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将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传递给同学,提升其他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同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及整理,激发了学长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4 “专业学长制”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考核以小组为单位,由学长牵头,在组内手把手教同学,使同学在训练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

猜你喜欢
护生学长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白鹭起舞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