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4-06-01 10:43陈华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齿状三维重建B型

陈华文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陆丰 51650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华文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陆丰 516500)

目的 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齿状突骨折患者43例,均经X线检查及螺旋CT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齿状突骨折检出率。结果 X线检查发现齿状突骨折患者32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21例,Ⅲ型7例;螺旋CT检查发现齿状突护理患者42例,其中Ⅰ型6例,Ⅱ型28例(ⅡA型11例,ⅡB型9例,ⅡC型8例),Ⅲ型8例(ⅢA型3例,ⅢB型5例);X线检查齿状突骨折检出率为74.4%(32/43),螺旋CT检查齿状突骨折检出率为97.7%(42/43),两组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P<0.01)。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齿状突骨折诊断效果优于X线检查,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齿状突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价值

齿状突骨折为枢椎常见骨折,约占颈椎损伤的10%~20%,占全部颈椎骨折的8%~15%。齿状突骨折一般由暴力因素所致,可导致患者寰枢椎稳定型下降[1],若骨折较严重,可引起患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而若骨折较轻,则临床症状不明显,也未引起患者及医师注意。一般来说齿状突骨折的诊断常以X线检查为主,虽X线检查方便快捷,但漏诊误诊率较高[2],CT断层扫描为更准确诊断方法,但该法耗费时间,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3]。近年来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与临床诊断,它的三维重建图像和多平面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患者局部复杂的结构解剖关系。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疑似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齿状突骨折患者43例,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16~47岁,平均(35.1±2.1)岁。其中车祸致伤30例,跌落致伤8例,砸伤5例。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背部有紧张感,颈椎活动受限,头旋转障碍,枕骨下区疼痛及不适,且伴有枕大神经分布区域有放射性疼痛。

1.2 扫描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固定好头部,先扫描头部,扫描范围一般为上平寰枕关节上2 cm到第三颈椎下缘。扫描层厚为5 mm,螺距为1.5 mm,重建间隔为1.5 mm,分辨率为80 BS,扫描电压为120 kV,扫描电流为200 mA[4]。扫面结束后将扫面图像传送到图像工作站,并采用2D及3D技术进行重建。

1.3 分型

X线片分型:Ⅰ型——齿状突的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斜形骨折;Ⅱ型——枢椎椎体及齿状突连接处骨折;Ⅲ型——枢椎骨折。CT三维重建的分型:Ⅰ型——齿状突的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斜形骨折;Ⅱ型——枢椎椎体及齿状突连接处骨折,Ⅱ型还可分为三个亚型,即ⅡA型为骨折线为水平,ⅡB型为骨折线前上向后下,ⅡC型为骨折线为后下向前下;Ⅲ型——枢椎骨折,Ⅲ型还可分为两个亚型,即ⅢA型为骨折线位置较高,ⅢB型为骨折线位置较低。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43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及螺旋CT检查,X线检查发现齿状突骨折患者32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21例,Ⅲ型7例;螺旋CT检查发现齿状突护理患者42例,其中Ⅰ型6例,Ⅱ型28例(ⅡA型11例,ⅡB型9例,ⅡC型8例),Ⅲ型8例(ⅢA型3例,ⅢB型5例)。X线检查齿状突骨折检出率为74.4%(32/43),螺旋CT检查齿状突骨折检出率为97.7%(42/43),两组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P<0.01),见表1。

3 讨 论

齿状突骨折占颈椎骨折的8%~15%,而且近年来其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齿状突骨折主要发生原因为交通事故,砸伤及摔伤等。齿状突骨折分型有Ⅰ型、ⅡA型和Ⅲ型等,而且Ⅱ型和ⅢA型齿状突骨折约占50%~84.2%,老年人齿状突骨折中Ⅱ型约占95%。齿状突骨折一般为骨折向后移位和向前移位,而且向前移位发生率为向后移位发生率的7倍。齿状突骨折受伤部位与颈椎所受暴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关,而且暴力撞击时寰椎椎弓和齿状突的相对位置也可导致骨折部位的不同。齿状突骨折主要临床表现为枕大神经支配区麻痹,颈椎旁肌痉挛,头旋转障碍及四肢无力等[5]。

表1 X线检查及螺旋CT检查齿状突骨折检出情况比较

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主要优点有,①螺旋CT有较高的分辨率,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准确观察到骨折,也可全面展现骨折的解剖关系;②螺旋CT加三维重建技术可调节图像的深度和角度,可全面展现骨折部位和类型,可帮助医师对骨折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③螺旋CT加三维重建准确安全,有利于患者的检查。

在本文中,所有疑似齿状突骨折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螺旋CT检查,结果发现X线检查确诊齿状突骨折患者32例,而螺旋CT检查确诊齿状突骨折患者42例,而且X线检查确诊患者均被螺旋CT确诊,这说明螺旋CT对齿状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

总之,X线检查和螺旋CT检查均可诊断齿状突骨折,但螺旋CT三维重建对齿状突骨折诊断效果优于X线检查。本文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齿状突骨折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方法。

[1] 陆兴继,邵燕惠.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46-3847.

[2] Stro C,Muller CA,Bley TA,et a1.Osiculum termirlale(Bergman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n odontoid fracture of the Anderson I type[J].Urffallchirurg,2003,106(12): 1054.

[3] 王正祥,何建荣,杨子斌,等.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76例[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 (5):443-444.

[4] 彭有德.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3): 203-204.

[5] Tan M,Wang H,Wang Y,el a1.Morphometric evaluation of screw fixation in atlas via posterior arch and lateral mass[J].Spine,2003, 28(5): 888-895.

R683.2

:B

:1671-8194(2014)05-0119-02

猜你喜欢
齿状三维重建B型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一例
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术后齿状突下移程度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验 血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
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在枢椎齿状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