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2014-06-01 08:11赵慧臣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质量保证论文大学

赵慧臣,王 玥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质量是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开放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并非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深刻的教育变革。开放大学不仅需要关注发展规模,更应该关注质量问题。如何建设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的高质量的开放大学,已成为教育界当下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自1999年教育部启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相关论文不断出现。其中,《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等期刊相继开设专栏,发表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论文。整体而言,关于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少,内容也较为丰富,却未见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综合述评方面的论文。本文对已有的开放大学质量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把握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总体状况,揭示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在考察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1998年至2013年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论文,采用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统计论文的发表年份、研究机构、研究主题、研究阶段以及研究方法等,分析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特点,提出推进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特点。元分析是采用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针对某一主题的已有的大量研究资料进行再统计、分析和综合[1]。采用元分析方法,既可对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状况作出准确的估计,又可归纳开放大学质量研究存在的问题、特点及趋势。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开放大学”和“质量”作关键词,以“1998-2013年”为时间节点,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将所获取论文的篇名、作者、年份、论文摘要等转换到Excel表中,筛选出60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四)应用软件

本研究采用Excel2007软件来统计、分析数据和产生图表。

三、数据分析

根据研究中所获得的原始数据,围绕相关主题,从发表年份、研究机构、研究主题、研究阶段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论文发表时间分布

从1998年至2013年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论文的数量分布折线图来看(图1),各个年度论文发表的数量不一,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至2012年的论文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较前几年的论文数量有明显增加。2013年上半年之内,已有9篇相关论文发表。

图1 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论文数量分布折线

(二)研究机构分布

我国不同地区的研究机构(包括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等院校)所发表的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论文篇数,如表1所示。就行政区划看,北京和广东地区的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最多,分别为14篇和6篇。就学校类别看,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处于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前沿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相关论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开放大学的研究人员也与中国学者合作,将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成果在我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

表1 我国不同地区研究机构发表的开放大学质量研究论文一览表

(三)研究阶段:从翻译引进走向本土建构

考察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进程,可以将开放大学质量研究分为翻译引进、对比分析、经验总结和本土建构这四个研究阶段(如图2所示)。每个研究阶段各具特点,与当时开放大学办学的实践探索基本吻合。

图2 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论文在不同研究阶段的数量分布

翻译引进研究阶段。通过翻译外文相关文献,引进国外开放大学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此研究阶段的论文共有14篇,占论文总数的23%。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丁兴富教授最早向国内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情况,1998年发表了3篇关于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学术研讨的评述论文,分析了信息时代开放大学的质量保障问题。

对比分析研究阶段。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开放大学质量保障状况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障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由此获得启示。此研究阶段的论文共有5篇,占论文总数的8%。例如,张伟远(2004)等学者以内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香港公开大学以及台湾空中大学为样本,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远程教育中课程质量保障的四个主题:课程质量保障的组织架构、专业设置质量保障的流程、课程开发质量保障的流程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的质量保障[2]。该论文被选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远程教育学基础》,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材。

经验总结研究阶段。此阶段总结国内外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构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提供理论支撑。此研究阶段的论文共有19篇,占论文总数的32%。例如,张胜利(2011)考察介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实践探索经验,对于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相关学术标准指标体系,建立开放大学的外部质量监督机构,实施外部质量监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

本土建构研究阶段。在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根据我国实际建构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此研究阶段的论文共有22篇,占论文总数的37%。例如,王家钧等(2013)提出:建设开放大学应当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管理经验,注重从质量控制闭、开环系统设计的视角来控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以保障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4]。

从逻辑层次关系看,翻译引进、对比分析、经验总结和本土建构这四个研究阶段是逐渐递进的。根据1998-2013年各个年度论文数量的情况,可以划分出与四个研究阶段相对应的时间阶段(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后一研究阶段承接前一研究阶段,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在不断深入推进。

图31998 -2013年各年度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论文数量分布

(四)研究主题不断丰富,以质量保证研究为主

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将开放大学质量研究分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管理这四个主题。从主体、对象和方法等维度,可以比较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管理研究在内涵上的区别(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管理研究概念辨析

从四个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分布情况看,质量保证类论文有32篇,占论文总数的54%;质量控制类论文有12篇,占论文总数的20%;质量评估类论文有11篇,占论文总数的18%;质量管理类论文有5篇,占论文总数的8%。相对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而言,质量管理处于比较宏观的层面,或者说包含前面三个方面。质量管理类论文数量只占论文总数的8%,表明研究者更多注重开放大学质量管理中的某些环节,较少从整体宏观的视角研究质量建设的框架体系。

从研究主题分类看,质量保证研究成为研究重点。质量保证强调事前预防,是事先制定一套质量标准以保证教育质量。按研究内容细分,质量保证研究类论文又可分为5个子主题:质量保证的宏观研究、质量保证体系(包含内外保证体系)研究、内部质量保证研究、外部质量保证研究和内外质量保证研究。

1.质量保证的宏观研究。此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有4篇,占论文总数的7%。此类论文是早期的研究,还未讨论质量保证如何实现或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例如,丁兴富教授于2003年翻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事务助理总干事约翰·丹尼尔的演讲报告《巨型大学:对规模、成本和质量的巨大冲击》,引起了人们对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关注。

2.质量保证体系(包含内外保证体系)研究。此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有7篇,占论文总数的12%。此类论文主要探讨质量保证的体系或体制框架、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和基本保证要素。例如,顾凤佳(2011)认为:根据英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经验,“学习者参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正确认识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学习者力量来保证我国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使“学习者参与”成为构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5]。

3.内部质量保证研究。属该主题的论文有16篇,占论文总数的27%。其主要观点是内部质量保证要依靠开放大学自身。例如,查代春(2012)提出,开放大学开展教育质量保证活动,必须明确质量保证的主体,落实主体的责任;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的主体为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6]。

4.外部质量保证研究。属该主题的论文有2篇,占论文总数的3%。例如,徐辉富(2004)提出,外部质量保证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具体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协调、控制和监督[7]。

5.内外质量保证研究。此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有3篇,占论文总数的5%。此类论文的特点是兼论内外质量保证。

从统计数据上看,围绕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研究这一主题,学者们的研究更多是针对内部质量保证,忽视了对外部质量保证的研究。

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四个阶段,各个研究主题论文数量随时间而变化(如图4所示)。从整体上看,早期的研究主题为质量保证。在1998年至2003年的论文中,除了1篇论文涉及质量评估,其他的论文均属质量保证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开放大学办学的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评估,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也逐渐增多。其中,2007年发表了第一篇以开放大学质量管理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也标志着研究者开始从宏观整体的角度讨论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问题。

图4 1998年-2013年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主题子项论文数量分布

早期的质量保证研究主题,多围绕宏观层面和内部质量保证展开。2006年之后,研究者开始关注外部质量保证,但此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较少。2010年之后,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者将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问题上升到更宏观、更全面的层次上来思考(如图5所示)。

图5 1998年-2013年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研究主题子项分类论文数量分布

(五)研究方法多样,以描述性方法为主

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模拟法和主题报告等。不同研究方法所占比例,有较大差别(如图6所示)。每种研究方法各具特点,在研究工作中产生独特的作用。

图6 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方法类别及比例

1.描述性研究法。采用此类研究方法的论文有33篇,占论文总数的55%。这类论文描述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现象,揭示开放大学质量建设中的问题,介绍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经验,有利于普及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理念。例如,赵继红等(2005)介绍英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方面的经验,讨论它对于我国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启示[8]。

2.调查法。主要以访谈、问卷和个案研究等方式,调查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现象,并作出统计分析,为人们探索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规律提供参考。采用此类研究方法的论文有12篇,占论文总数的20%。①采用访谈法的论文有4篇。例如,白滨等(2012)运用半开放问题访谈法,深度访谈英国开放大学的15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并借助质性研究工具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揭示了英国开放大学坚持采用与普通高校相同质量标准的内在原因[9]。②采用个案研究法的论文有7篇。研究者在较长时间里持续调查开放大学的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考察开放大学质量建设行为变化的全过程。例如,刘维俭等(2012)对江苏开放大学学习服务体系的质量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意义、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及权重分配、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处理等七个方面进行探究[10]。③采用问卷研究法的论文有1篇,它将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问卷,分发给有关人员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分析开放大学质量建设中的典型问题。例如,茅爱真(1998)设计问卷去调查开放大学学习者的流失现象[11]。

3.模拟法。研究者依照开放大学质量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相似的质量建设模型,借以间接研究开放大学质量原型的要素及其关系。采用此研究方法的论文有1篇,占论文总数的2%。例如,陈斌(2007)论述了英国开放大学的质量矩阵为三维结构模式,并利用数学模型表述其内部质量保证的过程维度和角度维度[12]。

4.文献研究法。研究者选取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某个专题,通过文献调研获取相关资料,系统地进行考察。采用此研究方法的论文有4篇,占论文总数的7%。例如,1998年,丁兴富教授以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文献为依据,将这届年会的学术研究情况分为10个专题进行综合评述。

5.比较分析法。研究者关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大学的质量建设情况,在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某些共同特点及发展规律。采用此类研究方法的论文有8篇,占论文总数的13%。其中,多数论文对中英等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状况作比较分析,启发人们认识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6.主题报告法。研究者以讲故事等独特的方式,面向公众宣传自己对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新见解、新思考。采用此类研究方法的文章有2篇,占论文总数的3%。例如,2003年,在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事务助理总干事约翰·丹尼尔作了主题报告《巨型大学:对规模、成本和质量的巨大冲击》,此主题报告本身就是一种关于开放大学质量问题的研究方法,也是专家学者面向公众传播的关于开放教育质量问题的新见解。

可以看出,描述性研究法在四个阶段所占比例都较高;比较分析法在2004年至2006年、2011年至2013年应用较多;文献分析法在开放大学质量研究初期的1998年至2003年较多被应用;主题报告法较多应用于质量研究的前两个阶段;调查法在2007年后开始较多应用。

表31998 年-2013年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按研究方法分类的论文分布(单位:篇)

学术研究的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但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完成不同研究阶段的任务是必要的 (如表4所示)。在最初研究阶段,由于当时国内学者较少关注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对相关研究领域和概念并不熟悉,可以通过翻译引进来介绍国外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对比分析研究阶段,通过比较中外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及办学实践,有利于启发人们对开放大学质量建设得失的思考。在经验总结阶段,学者们侧重于调查分析我国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状况,总结我国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本土建构研究阶段,学者们采取调查、分析、总结和建构等方法,根据我国实际,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质量保障体系。

表4 1998年-2013年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阶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对照表

四、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推介和研究境外开放大学的经验存在明显局限

无论是借鉴国外开放大学建设的经验,还是对比中外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研究者们主要选取英国开放大学作为研究对象。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在世界享有盛誉,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无可厚非。但如果研究对象过于单一,难免使研究范围变小,难以广泛借鉴其他国家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成功经验。世界各国(地区)的远程开放教育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但各国(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环境不同,发展开放大学的策略不同,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质量控制模式[13]。例如,英国开放大学侧重于教学资源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香港公开大学侧重于自学教材开发与课程质量,美国国家技术大学侧重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设施质量,韩国国立开放大学侧重于统一人才规格和考核标准。所以,我国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还需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地区)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经验。

(二)宏观层面的研究不足

研究者侧重于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估研究,忽视了对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外部要素(政府、社会或者第三方机构等)的研究。从论文数量来看,在33篇质量保证主题类论文中,针对“外部要素”的论文仅有5篇;在11篇质量评估主题类的论文中,针对外部评估的论文只有3篇。究其原因,可能是内部主体研究更易找到影响开放大学质量的原因,控制的措施和对策也较容易把握。

由此可见,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还缺乏系统和全局的研究视野,这不利于把握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全过程,难以有效地引导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根本性变革。

(三)研究方法上过于注重思辨分析

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主要或大量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较少通过实验、实证等方式得出质量建设的研究结论。尽管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模拟法等研究方法逐渐被研究者采用,但从相关论文的数量或所采用研究方法的比例来看仍嫌不足。

为避免出现过于注重理论思辨而忽视实证支撑的问题,我国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亟需加大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结合的力度,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思辨产生的假设和成果。为此,今后应注重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要注重研究的理论性和思想性,也要体现研究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让研究成果真正成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理论依据。

(四)符合国情的“本土构建”研究亟待加强

考察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总体状况,可以看到,这一研究的重心是学习和阐发国外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尚未系统建构具有我国特色、切合我国实际的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理论体系。例如,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开放大学建设中的质量差异问题也客观存在,那么,在开放大学建设中,怎样才能既适应不同地区学习者的需求,又确保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这类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有待加强。

另外,从研究学科的角度看,我国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领域 (研究文献占50%以上),而对于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及教育管理等领域则较少涉及。这表明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厚重,尚需借助高等教育和教育管理等相关理论推进研究工作。

五、推进研究的建议

质量问题是开放大学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在把握我国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整体状况基础上,有必要针对研究中的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教育文化研究的层次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不仅是实现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更是开放大学在教育文化层面的深刻变革。文化包括器物、行为和制度三个层面,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不仅应包括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行为的发生,还应注重涵盖教育教学理论及制度方面的内容,亦即提升教育文化研究的层次,以利于形成开放大学的新的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开放大学办学及教学活动的新实践。在学习和总结国际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建构切合我国实际的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理论体系,并为我国开放大学质量建设提供制度方面的政策咨询,这应成为本研究领域未来的重大课题。

(二)注重优化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研究

从研究层次来看,我国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集中于社科层面的基础研究,而行业指导、职业指导和政策研究较少。这种质量研究难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于学习者提高自身岗位技能、专业化水准乃至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等方面,其实际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在经济社会急剧变革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人才的学习需求,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应该在行业指导、职业指导和政策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学习服务体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在我国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中,应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借鉴国际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模式,加强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有效服务方面的研究。例如,英国开放大学重视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优化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美国国家技术大学注重利用信息传播手段来支持教学,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学习系统,这些都值得认真借鉴[14]。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要针对我国开放大学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革新的理念去灵活应用外来经验或模式,寻求具有我国特色的能够充分满足学习者需要的服务方式。

(三)强化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毋庸置疑,开放大学办学需要适应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果开放大学仅仅依靠自身来完成质量建设的任务,那么很难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被社会认可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必须重视外部质量保障要素的研究,分析外部保障的影响因素,探讨外部保障与内部保障的关系。具体而言,要推动开放大学加强与企业及社会的广泛联系和合作,建构政府间接监控、社会专业机构独立评价的机制,即形成开放大学的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值得提出的是,开放大学质量建设的相关评估数据,应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并收集社会公众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以改进和加强开放大学的质量建设工作。

(四)建立开放大学的阶段性分类质量标准

作为连接质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质量标准在开放大学的质量建设中起着导向、诊断等重要作用。“在教育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教育质量标准是有不同所指的。教育质量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教育预设质量、教育培养质量和教育结果质量。”[15]与此相应,以教育质量形成过程阶段为依据,开放大学的质量标准也可作这样的三维分类。作为预设的开放大学质量标准,是开放大学要达到的预期教育质量规格,由于它紧密联系着开放大学的教育目的,可称为开放大学的“目的—预设”质量标准。作为培养人才的开放大学质量标准,离不开相应的培养活动和保障条件,可称为开放大学的“活动—保障”质量标准。判定开放大学教育结果的质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判断标准评价开放大学的质量高低、效果如何,可称为开放大学的“结果—判断”质量标准。

(五)运用技术性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开放大学的质量研究不必拘泥于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等常规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合理使用实验、计算机模拟、工程设计等领域的技术性研究方法,这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开放大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提高开放大学质量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例如,可以凭借数据融通优势,同步进行数据分析,实行教学质量量化与适时监控,并自动生成改进教学与管理的有效决策依据,及时主动推送导学、督学信息[16]。

[1]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技术之实用取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张伟远,杨亭亭,黄慈.两岸三地开放大学:课程质量保证之比较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2).

[3]张胜利.开放大学的外部质量评估: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成功经验[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4]王家钧,张玲,陈精珠等.福建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5]顾凤佳.关于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学习者参与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1(6).

[6]查代春.远程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主体及其关系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7]徐辉富.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研究概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8]赵继红,王峰.英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9]白滨,陈丽等.趋同还是求异——英国开放大学质量观的质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5).

[10]刘维俭,仲红俐.江苏开放大学学习服务体系的质量评价机制探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11]茅爱真.教学质量保证和远距离开放大学中学生的流失问题[J].天津电大学报,1998(2).

[12]陈娬,蔡建中.英国开放大学质量矩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7(1).

[13]叶斌.关于构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14]李文兵.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8(3).

[15]谢延龙.教育质量标准的三维分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16]范建新,李剑.任务驱动的课程学习质量保证机制创设——开放大学有效学习模式与机制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质量保证论文大学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质量保证监查在AP1000依托项目中的应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