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4-06-05 09:51杨健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5期
关键词:供区足踝小腿

杨健胜

(开平市中心医院骨科,广东 开平 529300)

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观察

杨健胜

(开平市中心医院骨科,广东 开平 529300)

目的探讨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腓动脉组16例和胫后动脉组16例。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活动限制、穿鞋限制和功能恢复满意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均具有可靠性较高、安全修复范围较大和供区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是人体最容易损伤的部位,其皮肤软组织较薄,容易导致软组织缺损,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1]。有资料显示[2],腓动脉穿支和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筋膜皮瓣可以成为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缺损常用的皮瓣。国内外针对腓动脉穿支和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筋膜皮瓣应用的报道较多,但是针对两种皮瓣的修复和成活效果情况却鲜有报道[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有效进行修复治疗皮瓣,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修复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腓动脉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4~80岁,平均年龄(31.6±10.9)岁,软组织缺损范围3.6 cm×2.8 cm~20.3 cm ×15.6 cm,胫后动脉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32.9±10.0)岁,软组织缺损范围3.4 cm×2.7 cm~20.1 cm× 15.2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感染坏死病灶清除术治疗。腓动脉组患者以外踝后缘和跟腱外侧缘的重点到达ā窝的中点的连线作为轴心线。通过虚线描绘出从旋转点到达创面近端的距离然后加2 cm作为筋膜蒂的长度,选择3~5 cm作为筋膜蒂宽度,筋膜蒂向上带2 cm宽度的皮条。选取轴心线之后,以其作为中心,对皮瓣瓣部的轮廓进行描绘,皮瓣的周围缘比描绘的轮廓大1 cm。依据描绘将皮瓣瓣部上缘和两侧切开,深度达到深筋膜下方,从上向下对皮瓣和筋膜蒂,一直到穿支稍的上方进行游离。皮瓣通过明道向创面转位,对明道两侧皮肤和筋膜蒂的皮条进行缝合。胫后动脉组患者以胫骨内侧缘的后方1 cm作为轴心线,胫后动脉穿支的所在位置作为旋转点,其到创面的距离加2 cm作为筋膜蒂的长度,选择3~5 cm作为筋膜蒂宽度,筋膜蒂向上带2 cm宽度的皮条。首先对旋转点附近的穿支进行仔细探查,然后逆行对皮瓣进行切取,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取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将筋膜蒂上皮条后缘皮肤切开,在真皮下带一部分的薄层脂肪,向着后方进行锐性游离直到筋膜蒂的后缘,将深筋膜切开。如果跟腱、跟骨区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要向后方转位,沿着筋膜蒂的后缘逐步切开。如果小腿下三分之一段前方或者是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要向前转位,沿着筋膜蒂后缘的延长线向下切入直到旋转点的下方3 cm左右,对筋膜蒂进行游离,在比目鱼肌和耻长屈肌的腔隙内探寻胫后动脉的穿支,对其位置进行确定,如果穿支在旋转点的上方1 cm部位,可能需要对皮瓣切取进行重新设计,注意对筋膜蒂长度和宽度的增加,瓣部位置要相应的向上调整。如果穿支在旋转点下方超过1.5cm处,瓣部位置要向下调整。如果穿支在旋转点上1 cm或者是下方1.5 cm,要将筋膜蒂上皮条的前缘皮肤切开,捎带薄层脂肪进行游离,直到筋膜蒂的前缘设计线,切开直到深筋膜下方。将皮瓣上缘皮肤切开,对大隐静脉和神经进行游离并且切断,对静脉结扎,将其一并带入皮瓣,将皮瓣上缘的深筋膜切开,注意防止其分离向两侧,对其进行暂时性的固定,从近端向远端对皮瓣瓣部和筋膜蒂进行游离,直到旋转点。将止血带松开,可以观察到皮瓣血运良好,将皮瓣转移到受区,对创缘和皮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后的皮瓣功能恢复情况:主要针对患者术后3个月的疼痛、活动限制、穿鞋限制和功能恢复满意度情况对皮瓣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每一项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恢复效果越好。

1.3.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瘙痒、色素沉着的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针对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针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3个月后的皮瓣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见表2。

3 讨 论

皮瓣和骨瓣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往往缺乏移动度,无法准确对缺损部位进行覆盖,同时骨瓣、皮瓣所携带的筋膜组织和肌袖相对较多,组织瓣易造成水肿,增加了血管危象的发生率[4]。

穿支筋膜蒂皮瓣的血液供应往往来自于穿支血管,筋膜蒂基底部对于皮瓣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往往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类型皮瓣具有双重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穿支血管不需要进行精细的游离,操作简便、快速,对于穿支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皮瓣在转位过程中穿支血管受到过度的扭转和牵拉[5]。腓骨瓣嵌合到腓动脉穿支皮瓣,其往往不会携带深筋膜和肌肉,手术过程中可以对皮瓣进行修正,缺多少补多少,降低由于皮瓣过厚引起的臃肿。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不会携带深筋膜和肌肉,降低了骨瓣携带肌袖,保证了腓骨周围肌腱的完整度,降低了肌神经的损伤程度。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骨穿支和皮支血管数目相对较多,血管蒂的长度最长、血管管径最粗都集中在腓骨的中段,滋养动脉也大多数位于腓骨中段[6]。本研究中在皮瓣切取时,皮瓣的长度和宽度和设计纸样都增大2 cm,这样可以防止因表面植皮过程中,造成不稳定性瘢痕的发生[7-8]。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供区位于小腿的后方,相对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供区位于小腿的内侧,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供区相对隐蔽,这样也降低了瘢痕、瘙痒等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操作简单、快速,皮瓣成活率高,对于小腿主干血管的损伤较小,静脉回流相对充分,可以对小腿和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不会牺牲胫后动脉,对于远端血液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1 两组术后3个月后的皮瓣功能恢复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与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均具有可靠性较高、安全修复范围较大和供区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1] 范存义,阮洪江,蔡培华,等.桥式交叉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7): 826-829.

[2] 张全荣,芮永军,张志海,等.儿童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8):753-754.

[3] 陈雪松,肖茂明,王元山,等.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23(2):212-214.

[4] 郑磊,董忠根,郑稼,等.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4): 427-430.

[5] 杨铭,马玉祥,王玉发,等.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6(6):1122-1125.

[6] 林松庆.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5):975-978.

[7] 陆男吉,柴益民,汪春阳,等.蒂部加强穿支血管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3):181-183.

[8] 顾加祥,潘俊博,刘宏君,等.游离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及腓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27(6):765-766.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Detection of DPAPF and DPTAPF

YANG Jian-she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Kaiping Central Hospital, Kaiping 529300, China)

Objective To approach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ult of DPAPF and DPTAPF. Method To analyze 32 cases clinical data of repair period of the leg and foot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1 to March 2014, 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DPAPF group 16 cases and DPTAPF group 16 cases. Result The pain, activity restrictions, wear shoes restriction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satisfaction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no difference, the hyperplastic scar, pruritus, incidence of two groups were no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DPAPF and DPTAPF are superior to distally-base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plus fasciocutaneous fl ap in reliability, safe coverage reach and less donor-site morbidities.

DPAPF; DPTAPF

R622

B

1671-8194(2014)35-0047-02

猜你喜欢
供区足踝小腿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足踝外科学组25年回顾
小腿抽筋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