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诊断中的重要性

2014-06-05 09:51曹淑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5期
关键词:内出血发性硬膜

曹淑丽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CT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诊断中的重要性

曹淑丽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总结CT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中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实质内出血7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出血2例,3例并发脑梗死,病灶与脑实质内出血同侧。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情况,如出血部位、范围,还可随诊疗效,进行预后判断,此检查方法是婴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最佳的检查方法。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肺出血及出血性贫血,其中以颅内出血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因此,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我院近6年来经临床确诊并行CT检查证实的患儿23例,着重探讨其颅内出血的CT诊断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颅内出血患儿,男14例,女9例,发病年龄2~92 d,平均28 d。全部病例为足月临产,产后未进行维生素K预防,无产伤及窒息史。其中,母乳喂养20例,3例为混合性喂养。临床表现:抽搐20例,呕吐11例,烦躁5例,前囟饱满、肌张力高18例,拒乳9例,嗜睡及昏迷7例,针刺部位出血21例。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凝血酶原及凝血时间均延长。

1.2 CT检查:本组病例采用Philips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层厚5 mm,螺距1.5,120 kV、250 mA,窗宽80 Hu、窗位40 H,扫描层数一般为24~26层。

2 结 果

23例患者中CT表现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表现为部分脑沟、裂、池、小脑幕可见多发线状高密度影(图1、2)。②硬膜下血肿12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单侧9例,双侧3例,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随时间不同,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影(图1)。③脑实质出血7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团、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围绕(图3)。④脑室内出血4例,表现为部分脑室内高密度铸型(图4)。⑤硬膜外出血2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出血位于单侧,密度均匀(图5)。⑥混合型出血较多为21例,为本病的特征之一,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硬膜下血肿。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内出血。3例并发脑梗死,为脑实质内出血同侧片状低密度影(图1)。

3 讨 论

图1 男,40 d,左侧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左侧额、顶叶脑梗死

图3 女,2 d,右枕叶出血

图4 女,71 d,左侧脑室内出血

图5 女,4 d,左侧硬膜外出血

3.1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理及病因

3.1.1 病理:维生素K又称凝血性维生素,是天然和人工合成维生素K的总称。维生素K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有利于止血。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内合成不足,从而引起出血。

3.1.2 病因:①母体缺乏维生素K,其经胎盘转运不足。②孕期药物影响,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及合成的药物导致新生儿期维生素K的缺乏。如广谱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维生素A和D的过量摄入;抗凝及抗惊厥药物的应用。③摄入不足,新生儿吃奶量少且母乳中维生素含量低,平均15 µg/L,初乳中几乎不含维生素K。90%以上维生素K缺乏出血是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④吸收、利用功能不良,如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及肠切除等均引起维生素K吸收障碍。⑤合成减少,肠道细菌可合成部分维生素K,但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

3.2 CT在本病诊断中的重要性。CT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是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1]。CT表现特点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和脑实质内出血相对较多,而硬膜外血肿和脑室内出血略少。出血量大、部位多发为本病的第一个特点。本组23个病例颅内出血基本符合此特点。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占95%(22/23),多见于纵裂池、外侧裂池、小脑幕处呈高密度影,血液吸收后显示蛛网膜下隙增宽,脑室扩大;纵裂池出血常需于大脑镰钙化鉴别。Dolinkas[2]指出16岁以下儿童未发现大脑镰钙化,因而儿童大脑镰密度增高,应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表现不典型的可随诊复查CT,动态观察。②硬膜下血肿占52%(12/23),表现为颅骨内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可单侧或双侧,亚急性期可见液平面,上方为脑脊液,下方为高密度影;③脑实质内出血占30%(7/23),可见脑实质内团片状高密度影,提示为新鲜出血,若出现液平面为亚急性出血,通常出血量大、部分多发可有明显占位效应。基底节区、丘脑及小脑较少出血;④脑室内出血占17%(4/23),表现为部分脑室内高密度铸型;⑤硬膜外血肿占8%(2/23)可见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3例并发脑梗死和脑缺血缺氧改变,并位于脑内血肿同侧,此为本病的第二个特点,约占14%~20%[3],表现为脑内片状低密度影。这是由于出血后血液分解产物引起脑血管痉挛或闭塞,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水肿及脑梗死。本病若早期诊断及时给予维生素K治疗,预后良好,治疗不及时的可死亡,存活的病例可导致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灶、脑萎缩、脑穿通畸形或发育不良。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好。本组部分病例符合上述特点。

所以,CT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检查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能够直接确诊,并且能够明确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判断临床治疗及预后,是本病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1] 朱新进,方昆豪,潘爱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10):620.

[2] Dolinskas CA.A sign ofsubarachnoid bleeding on cranialcomputed to mograms of pediatric headtrauma patients[J].Radioiogy,1978,126 (2):409.

[3]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720.

R445.3

B

1671-8194(2014)35-0124-02

猜你喜欢
内出血发性硬膜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早发性高血压患痴呆风险高
光动力联合中药浸泡治疗泛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
早、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