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价值的比较分析

2014-06-05 09:51吴显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5期
关键词:挫裂伤磁共振颅脑

吴显峰

(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价值的比较分析

吴显峰

(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磁共振;CT;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多因外伤所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或昏迷等症状而入院就诊。这类患者创伤较为复杂,多合并有脑组织血肿和其他部位骨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差[1-2]。既往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3-4]。目前,MRI和CT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为此笔者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MRI和CT影像检查资料,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疾病方面的准确率,判断损伤部位和血肿厚度等方面的差异,探讨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近期临床确诊的且均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的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38例;年龄20~76岁,平均(中位)年龄为54岁;从损伤类型看,52例为脑挫裂伤,21例为硬膜外血肿,15例为硬膜下血肿,8例为颅内血肿。

1.2 检查方法:磁共振行横轴位和矢状位检查,参数设定层厚8.0 mm,间隔0.1 mm。采用螺旋CT行轴位扫描,设定参数层厚10.0 mm,层距10.0 mm,根据实际情况部分部位行薄层扫描。

1.3 观察项目:以临床确诊病例为依据,分别记录CT和磁共振检查诊断的例数,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诊断率;记录两种方法判断的颅脑损伤部位和血肿厚度及其例数,判断准确度。

1.4 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相应相对数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的比较: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核磁共振确诊例数为87例,诊断准确率为90.62%;CT确诊病例数为75例,诊断准确率为78.12%。卡方检验表明,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磁共振诊断准确率高于CT。

2.2 两种检查方法判定损伤部位的比较:两种方法判定96例急性颅脑损伤部位及其例数见表1。假设检验表明,磁共振和CT诊断损伤部位比例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各组比较的统计量和P值范围见表1。

2.3 两种检查方法对血肿厚度判断情况的比较:两种方法判定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肿厚度范围分组及其例数见表2。假设检验表明,磁共振和CT判定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肿厚度范围<8 mm,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64,P<0.05)。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判定急性颅脑损伤部位的比较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血肿厚度(mm)判断情况的比较

3 讨 论

因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脑内部出现血肿,易出现颅内压升高,如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发生脑水肿和脑疝的概率极高[5-6]。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CT和MRI是目前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常规辅助检查手段。前者通过X线扫描人体层面,之后通过采集信号后期处理成像。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时,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迅速成像[7],可以快速如实反映损伤范围及病理,清晰地观察到颅脑和周围组织损伤情况,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与转归。但是,诊断等密度、位于颅底或颅顶、脑干内或体积较小病变尚有一定困难。用于诊断颅脑少量积血或积液时漏诊率较高,即使症状明显者CT诊断仍有阴性结果出现[4]。脑挫裂伤常见的脑挫裂伤区多在额、颞前端,易伴有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表现,呈混杂密度改变,较大的挫裂伤灶周围有明显的水肿反应,并可见脑室、脑池移位变窄等占位效应。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透镜形密度增高影,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在脑的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慢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脑内血肿表现为在脑挫裂伤附近或深部白质内可见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影。后者是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这一原理,以脉冲激发磁共振信号,采集磁场中患者体内信号后形成三维立体图像后,在根据图像分析和确定损伤部位和血肿厚度等,具有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小血肿敏感度等诸多优势[6]。对于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轻度脑挫裂伤、小灶性出血、外伤性脑梗死初期及位于颅底、颅顶或后颅窝等处的薄层血肿,MRI检查有明显优势,但不适于躁动、不合作或危急患者。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磁共振确诊例数为87例,诊断准确率为90.62%;CT确诊病例数为75例,诊断准确率为78.12%。卡方检验表明,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磁共振诊断准确率高于CT;核磁共振和CT判定9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损伤部位比例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肿厚度范围<8 mm组合计比例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4,P<0.05)。可见,急性颅脑损伤磁共振临床诊断准确较高,可有效判断损伤部位和血肿厚度,尤其适用于小血肿诊断;CT有诊断迅速,定位准确等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方式,使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 袁珠.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5):178-179.

[2] 蒋小齐,施炜,耿建国.颅脑损伤患者CT和MRI的比较[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4):213-214.

[3] 刘伟平,沈梅英.急性颅脑损伤的CT和MRI影像对比分析[J].现代医院,2008,8(7):68.

[4] 刘明秋.头部MRI对急性颅脑损伤后CT检查阴性患者中的检查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19-3320.

[5] 付振杰,付瑜莹.CT和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196-1197.

[6] 陈燕浩,张树桐,金朝林.CT与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2010,25(13):1141-1143.

[7] 董广宇,兰周华,林智敏,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头颅CT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1-3.

R445;R651.1+<5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35-0234-025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35-0234-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35-0234-02

猜你喜欢
挫裂伤磁共振颅脑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人脑挫裂伤早期HMGB1的表达变化特征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