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2014-06-05 09:51宋艳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5期
关键词:治则萎缩性健脾

宋艳玲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宋艳玲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该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比较顽固难治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被认为是主要的胃癌前期病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命威胁。笔者采用自拟方剂辨证加减与口服吗丁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各50例,结果表明中药的疗效优于吗丁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18~69岁,平均(中位)年龄32岁;病程4.5~9年,平均6.3年。患者临床表现为胃反酸、食欲下降、腹部不适。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同时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3]制定相应的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量吗丁啉(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以健脾益胃为治则,自拟中药方剂药物组成为:蒲公英25 g,柴胡、川芎、香附各9 g,赤白芍15 g,党参、当归、茯苓各12 g,白术9 g,牡丹皮9 g,丹参9 g,枳壳9 g,神曲20 g,麦芽10 g,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各20 g,炙甘草5 g。辨证加减:嗳气去党参加旋覆花;泛酸嘈杂加海螵蛸、煅瓦楞子;口干、便秘、舌红属胃阴虚者加石斛、玉竹;倦怠乏力、面色少华、便溏属脾虚者加黄芪;口苦、苔腻属脾胃湿热去党参、川芎、白术,减白芍量,加茵陈、连翘;上腹疼痛固定,反复发作,舌黯或紫属胃络瘀阻者加延胡索、路路通;夜寐不安加夜交藤、酸枣仁。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饭后1 h温服。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两组均门诊随访观察6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④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1.5 统计方法:两组疗效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治疗1个疗程后,按照标准判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48,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破坏后,以致黏膜变性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胃黏膜亦有不同程度的变薄[4]。在萎缩的基础上可同时见有局部急性炎症,糜烂、出血、溃疡、增生。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由于脾体萎缩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故见食欲不振,食后满胀、便溏,体倦乏力等症。其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状态之一,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特征,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

祖国医学将之归入痞满、胃痛、嘈杂、呕吐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5],因肝与胃,木土相克;脾与胃,表里相连。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气郁、血瘀、湿热为标[6]。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液的输布,以营养全身。胃为水谷之海,主纳运,以通降为和。凡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饮食不节,寒冷伤中,均可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胃气壅滞而为病,遂见痞满、腹胀、隐痛、嘈杂、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证。《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普济方》指出:“夫虚劳之人,气弱血虚,荣卫不足,复为寒邪所乘,食饮入胃,不能传化,停积于内,故中气痞塞,胃胀不通,故心腹痞满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认为:“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痛。”

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情志因素、饮食因素、劳逸失调、药物伐中、六淫外袭(风寒、暑湿、寒湿),其中以饮食和情志因素多见。脾胃受损,纳运失调,形成食积、湿热、痰浊、瘀血,阻遏气机,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于胃,致胃络受阻,胃体失养而致病。任何原因影响到胃的通降和脾的运化功能后,久之而致脾胃虚弱,就会形成脾失运化和胃失通降,出现腹痛,腹胀,早饱,食欲不振,恶心以及呕吐等。其病因有别,临床表现各异,故治疗应辨证论治,因病制宜。治疗上采用健脾益胃法,如脾胃得健,胃气得降,脾胃消化功能则恢复正常[7]。

自拟方剂中,蒲公英入肝入胃,为解热凉血之要药,《本草新编》记载: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柴胡、川芎、芍药、香附疏肝解郁;加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当归、牡丹皮、白芍、丹参养血和血化瘀;配以神曲、麦芽、枳壳调理脾胃助消化。药理研究显示,黄芩、黄连有较强抗Hp作用,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癌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积、疏肝解郁、解热凉血、活血化瘀以及抗Hp、抗癌作用,因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辨证分型为:①脾胃虚弱(气虚、虚寒)型,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治则,方选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良附丸等;②肝胃不和型,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治则,方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③胃阴不足型,以养阴和胃为治则,方选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④脾胃湿热型,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为治则,常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各证型中均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常用丹参、红花、元胡等药。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5):345-349.

[4] 赵林江,程荣朵,翟敏荣.健脾化湿理气化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38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28-1029.

[5] 赵美娥.周乐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77-78.

[6] 范子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6):43-45.

[7] 王立新,缪卫华,崔恒德,等.针药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48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2):131.

R256.3

B

1671-8194(2014)35-0267-02

猜你喜欢
治则萎缩性健脾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