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疑诊位置性Q波1例

2014-06-05 14:36杨雪卿曹淼孟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背痛下壁病理性

杨雪卿 曹淼 孟伟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疑诊位置性Q波1例

杨雪卿 曹淼 孟伟

心脏位置性Q波是由于心脏位置的不同及变化而产生的,正常人在某些导联也可出现超过正常标准的Q波。位置性Q波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因此,临床上强调提高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这有助于减少医源性心肌梗死,但不能仅根据心电图结果就冒然诊断为位置性Q波,排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我院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疑诊位置性Q波患者的临床资料,阐明了临床医生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观点,必须结合临床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后方能作出正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脏位置性Q波

长期以来,临床医务人员诊断心肌梗死主要根据体表心电图的变化,而在体表心电图表现中除了观察ST段和T波改变以外,Q波改变无疑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心电图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心电图上所显示的异常Q波绝非均由心肌梗死所致。因此,如何准确判断Q波的正常与否以及临床意义十分重要,这也给临床医务工作者甚至专业心电图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本文结合2014年3月11日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疑诊位置性Q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谈谈体会。

患者男,45岁,因阵发性后背痛两个月,加重3 d于2014年3月11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活动之后后背痛,疼痛范围手掌大小,呈闷痛,向两侧肩部放射,持续约1 min;经休息及保暖后症状可缓解,患者未予重视。上述症状反复发作,3 d前患者活动后再次出现后背痛,疼痛持续5 min,经休息后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Ⅲ导联呈Qr型(Q波时限30 ms,振幅≈2R),aVF导联呈qr型(Q波时限30 ms,振幅≈R),STⅢ、aVF抬高0.05~0.1 mV,Ⅱ导联无病理性Q波。查心肌酶学正常。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心内科病房。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控制不佳,否认过敏史和相关疾病家族遗传史。查体:体温37℃,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50/99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音正常,未闻及额外心音,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行18导联心电图(图1)检查,Ⅲ导联呈Qr(Q波时限30 ms,振幅≈3R),aVF导联呈qr型(Q波时限30 ms,振幅≈R/2),STⅢ、aVF略微抬高0.05~0.1 mV,Ⅱ导联无病理性Q波。患者心电图下壁虽有病理性Q波,但发病时查心肌酶正常,心电图无动态变化,Ⅱ导联无病理性Q波,未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且结合患者胸背痛发作特点不典型,考虑位置性Q波可能性大,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气再描记心电图(图2),Ⅲ导联Q波明显变浅,aVF导联Q波消失。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入院第2日行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前降支近中段可见50%~80%节段性狭窄,远段可见50%~70%弥漫性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回旋支主干未见明显狭窄,第一钝缘支近段完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右冠状动脉远段可见50%~70%弥漫性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可见从前降支发往回旋支的侧支循环,侧支血流3级;可见从前降支发往回旋支的侧支循环,侧支血流3级。造影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予前降支及回旋支各置入1枚ResoluteRX支架。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患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成立,考虑该患者Ⅲ、aVF导联的Q波为梗死性Q波,不排除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图1 入院心电图报告

图2 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气再描记心电图

讨论 异常Q波多为病理性Q波,常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也可在心肌病、肺心病、预激综合征、左束支阻滞、心肌炎等多种常见疾病中出现。心脏位置性Q波是指由于心脏位置的不同及变化,正常人在某些导联可出现超过正常标准的Q波,如aVL、Ⅲ、aVF、V1、V2等导联出现QS型或QR型(Q波时限≥40 ms,振幅≥R/4),其中,以下壁导联最为常见,为非病理性Q波[1]。

正常人可在Ⅲ、aVF导联上出现QS、QR或Qr波,与下壁心梗极为类似;这与膈肌升降,平卧或直立对心脏位置的影响有关。在额面位,一般QRS空间向量环近乎垂直时,环体都呈顺钟向转位;横位时都呈逆钟向转位,如果心脏横位,电轴左偏,如肥胖、妊娠、横膈上抬,额面平均电轴在+30°以上,环体呈顺钟向转位,就可能出现QⅢ,甚至QaVF。由于心脏位置改变而产生的Q波,在深吸气使膈肌位置降低、心脏长轴下降时,会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呼气则反之[2]。但不能据此排除心肌梗死,还要综合考虑后屏住气再描记心电图,Ⅲ导联Q波明显变浅,aVF导联Q波消失。我们考虑其可能为位置性Q波。但冠脉造影结果提示患者梗死性Q波成立。结合患者病史,2个月前已出现后背痛症状未予以重视,考虑已发展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不排除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因此,临床医生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不能拘泥于传统观点,必须结合临床各种资料仔细、全面地分析,此后方能作出正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1]张文博,李跃荣.心电图诊断手册[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7.

[2]钱敏.异常Q波的诊断与鉴别[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6):511-513.

[3]张超群,徐晤,钱文浩,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10):619-620.

[4]宁英奇,杨连峰,孙淑梅,等.位置性Q波35例心电向量图特点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5):394.

[5]尤春梅.心电图异常Q波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120-121.以下几点:①发现异常Q波时,对于一时不能确定病因者,心电图动态观察十分必要,主要观察Q波及ST-T变化的规律。②aVR导联的QRS波群的形态对鉴别诊断很有价值。若aVR导联出现rS型,则多为病理性;若aVR导联出现QR型,则多提示其为位置性Q波[3]。③心电向量图以三维立体图像反映心脏电活动,在确定各瞬时向量的改变和旋转方向等方面优于心电图。因此,描记心电向量图能够避免心肌梗死假阳性的诊断,对确定心脏位置性Q波有着重要意义。如梗死性Q波时,心电向量图特点是初始向量指向明显异常、QRS环运行方向出现异常改变,以及背离梗死区的梗死向量电力增大和时限延长等;而位置性Q波是由于心脏位置连同室间隔位置发生改变所致,心电向量图的3个面QRS环无异常改变[4]。④必须结合患者详细的病史、心肌酶学及心脏彩超、心肌灌注显像(ECT)、运动平板试验、冠脉造影等[5]。

R540.41

C

1008-0740(2014)04-0301-03

2014-06-10)

(本文编辑:李政萍)

10.13308/j.issn.1008-0740.2014.04.020

100700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内科

杨雪卿,医学博士,实习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方面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孟伟,mengwei-1978@163.com

位置性Q波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因此临床上强调提高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这有助于减少医源性心肌梗死,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不能仅根据心电图结果就贸然下结论:诊断位置性Q波,排除心肌梗死。结合本例,患者胸背痛发作特点不典型,心电图下壁虽有病理性Q波,但Ⅱ导联无病理性Q波,心电图ST-T无动态变化,且心肌酶学正常,未明确诊断为心肌梗死,嘱患者深吸气

猜你喜欢
背痛下壁病理性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号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V1R 波增高、STV2 改变对下壁心梗的临床诊断价值
Constructing Large Scale Cohort for Clinical Study on Heart Failure with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in Regional Healthcare Platform: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in Data Reuse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后背痛怎么办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