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的“教育梦”

2014-06-05 12:40唐岳山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3期
关键词:策划书林斯基苏霍姆

唐岳山

提起“中国梦·教育梦”,我很自然地想起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马小平老师。

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也不曾有过挂牌的“名师工作室”,然而他却是真正有着“教育梦”的人,并一生都怀揣着梦想坚定而执著地行走。

在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开始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当时,他和一帮同学痴迷地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一起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感动,对帕夫雷什中学那样的学校充满着期待。也就在那时,“教育梦”在他的脑海中孕育,“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之魂,有帕夫雷什中学那样“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思维与情感统一的课堂”……

多年以后,那些曾经一起“激扬文字”的“同学少年”几乎都在世俗的销蚀中丢失了当年的理想和激情,而唯独马老师,还坚守着那份执著,他说:“我一直在寻找,在等待,在准备,我的一生就是为了一所这样的学校。”

马老师一直在追寻着自己“梦”中的教育,“梦”中的学校。他把自己的“梦”带到学生中间,用“情感和智慧参与的课堂”践行着“梦”中的教育;他把自己的“梦”带到同事中间,共同分享“梦”中的教育所拥有的那份崇高与快乐。他也始终期待着,要和一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办一所“梦”中的学校,共同绘制那幅“梦”中的图景。

记得是2002年年底的一天,马老师约我们几个朋友见面,告诉我们他将要受命去办一所新的学校。当时他的眼里流露的是近乎孩子一样的喜悦和激动。从那时起,他为筹办这所学校倾尽全力。那一段时间,马老师书房熄灯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迟,存放于心中多年的“教育梦”,融汇在脑海里的所有关于教育的思考,都在那一刻涌泉般喷出。在无数次键盘的敲击中,一份数十万字的学校策划书生成了。

我手头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策划书的初稿。阅读这份策划书,我们能理解到,马老师当年的“教育梦”此时已清晰地聚焦成一个关于人的梦,其中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源流,有写满人性关怀的学校文化,还有洋溢人文情趣的校园生活……在策划书的前言部分,马老师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想办的是这样一所学校,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教师们在这里收获着事业的成功和幸福。”他用这样的学校愿景,描述着心中的“教育梦”。

由于种种原因,马老师最终还是没有办成他“梦”中的学校。而此时,脑部胶质肿瘤的侵蚀,使他不能再去接受办一所理想学校的挑战。当死亡开始威胁到他的生命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要为自己那个关于人的“教育梦”再做一点什么。他想到用自己多年的读书积累,编写一本《人文素养读本》,为当今的学生备下一份丰富的人文精神食粮。手术后,他顶着头部那条尚未完全愈合的20多公分长的手术刀痕,把电脑和大批的书籍、资料搬进了病房,开始《人文素养读本》的编写工作。住院治疗期间,他比一个正常人工作的时间还长。他抱定生命最后一搏的决心,硬是凭一己之力完成了90多万字的《人文素养读本》的编辑。这本书很快就成为许多学校人文教育的校本教材,深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当病情刚刚有些好转时,马老师又毅然地选择重返讲台。他带着《人文素养读本》,以疲乏之躯奔走于深圳和东莞两地,为数千名学生开设了人文素养选修课程,也为许多学校的教师作过关于人文精神的激情演讲。我知道,他那是在用生命的最后时光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

马老师逝世以后,《人文素养读本》的影响力引起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关注。2012年,该出版社以《叩响命运之门》为书名正式出版了该读本。我想,马老师最后就是用这个读本,把他的“教育梦”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马老师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他的“教育梦”会在我的生命中延续,会在无数教育工作者的生命里延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划书林斯基苏霍姆
恐龙公园策划书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如何写好一份策划书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把“暗算”当成机遇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