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的鲜花与陷阱

2014-06-05 02:58高连奎
新民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第一购买力平价

高连奎

“中国经济规模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日前,世界银行发布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报告,通过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作出预测称,今年中国可能超越美国,一跃成为全球头号经济体。这一新论点引起全球各大媒体热议。

对于这一好消息,参与这份报告研究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并不赞同,坚定地拒绝这一结论。据透露,双方在世行ICP项目内部争执了足足一年。甚至导致最终出炉的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注解: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本报告采用的方法论的某些方面持保留意见。以至于有媒体甚至用上了“中国痛恨最大经济体”这样的标题。

中国之所以不愿意成为“世界第一”,很多人认为是计算方法的问题。世界银行采用的是购买力平价法。例如,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在中国用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对于这篮子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4∶1,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购买力相当于1美元。笔者认为,尽管这一算法存在局限性,但其科学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规避汇率被人为扭曲的情况,所以一直被世界银行所采用,并非单独针对中国。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没有抗议过算法,而是抗议“世界第一”的名头。

其实中国经济超越美国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热议的话题。2000年以来,年均10%的增长率使得GDP增加了3倍。这种奇迹般的复合增长意味着,中国注定会超越增长放缓的美国。作为全球廉价商品供应国,中国去年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货物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拥有2000亿美元左右的经常账户盈余,美国则存在约40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即使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中国经济也保持着大约六七年就翻一番的高成长速度,而美国则处于衰退或小幅增长中。中国如果不是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紧缩货币,主动放慢发展速度的话,那2014年中国超越美国不仅仅是按购买力算法了。即使按照真实汇率,中国也将大幅超越美国,自2010年以来的中国货币紧缩和主动经济减速至少让中国超越美国的时间推后了三四年。

但美国丢掉了第一的位置,很容易被误读为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下降,美国模式的失败,甚至象征着整个西方的衰落,全球政治经济中心由西方到东方的快速转变云云。这些解读一旦发酵,不仅将成为媒体、学术界的持续热点,对生活在中西方的人们也是一场震动。而实际上,美国在创新方面仍有着坚固的领先优势,在许多领域的主宰地位不会消亡。纽约仍将是世界经济中心,美元仍旧会坚挺下去。虽然美国人自身也应该反思,当下的美国同样也急需一场改革。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相信中国的数据。其实如果将2012年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GDP加总,中国GDP总量将比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多出5.8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为了挤掉水分,综合不同因素考量,已经将GDP总量进行了修正。公布的GDP数据,应该还是基本可靠的。

从常识上看,贸易量第一,钢铁产量世界第一 ,汽车产量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四倍于美国的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本身也没有什么应让人惊讶的。但从早期的“中国崩溃论”,到后来的 “中国威胁论”,再到今天的“中国第一论”,国际舆论也越来越从唱衰中国,转到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和责任上来,如联合国会费应该多出,国际援助与救灾等更不能太小气,温室气体减排应该承担更大份额等等,不一而足。而另一方面,西方一直不理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决策份额太小的现实,如在IMF(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代表权额度等。当要求的义务与愿意分享的权利不对等的时候,国际舆论单纯高唱“中国第一论”,似乎有一些鲜花与陷阱并存的味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一购买力平价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平价上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以UniversityNow为代表的“平价高等教育”分析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
商品房购买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