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课堂问题设置方法

2014-06-06 10:44陈琳
成才 2014年7期
关键词:专政西藏设置

■陈琳

高中政治教学课堂问题设置方法

■陈琳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有问题,才有思考与建构,才有新知生成和能力发展。但提问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十分考量教师的智慧。本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各种比赛中,不断向同行请教,有幸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指导,有感于心,特联系我获得全省“优质说课”一等奖的实例,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这一重要环节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强化问题设置的必要性

1.强化问题设置是中学政治教学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学的高要求与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缺乏兴趣是一对日益突出的矛盾。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政治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新问题设置,正确合理地设疑,用一个个巧妙的问题来引领课堂教学的开展,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不断地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价值或“存在感”,不在于教师的讲解,而在于教师的提问。

2.强化问题设置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进入高中阶段,青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独创性。学生不仅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富于想象,以至于他们常提出一些不合常规的新设想、新见解,或者乐于去尝试一些新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不断点拨、引导,在讲授时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二、当前课堂问题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问题设置太多,提问走过场

课堂教学中没有提问,显然缺乏师生的互动。但提问太多、太密、太满,学生无所适从,就等于没有提问。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设问总是集中在“是不是”“对不对”这类判断式的简单问题上,学生则礼节性地、机械地应答“是”“对”。这类设问大多缺乏实质内容,只能营造课堂气氛的“虚假繁荣”。

2.问题设置面面俱到,缺乏重点

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果提的问题无论深浅,面面俱到,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如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明白,但如果老师仍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找多个学生重复提问,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3.问题设置缺乏应有的坡度与递进性

这类问题设置得太大、太突兀,让学生感到茫然。据我观察,很多时候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因为教师的问题设置得太抽象、太宏大,没有针对具体情境的小问题作铺垫,没有思维的层层深入,直接让学生“上陡坡”,学生无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归纳与演绎得出结论,最后就造成学生或者无话可说,或者拿起书本念,这与探究的初衷相去甚远。

4.问题设置视野狭隘,缺乏内在联系

问题设计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但如果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整体规划,甚至前后脱节,那么一堂课下来,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知识混杂,不成体系。

三、有效设置课堂问题的方法

1.问题情景要具有时代性:关注热点,联系生活

新课程倡导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学生探究——归纳提升的教学模式。问题的设置一般都依赖于一定的情境。情境创设的好与坏,对于后续的设问与探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设置问题之前一定要选一个好的情境,尽量用这个情境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如果不能贯穿始终,也要尽量使后面所使用的情境与前面所使用的情境有一定的关联性。情境材料可以用书本上的,也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适量选择课外的情境材料会更大地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在选择情境材料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关注热点。比如我在参加省级说课比赛时,我主讲《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生活)这一课。这一课不太好讲,理论性特别强,知识点繁多。我在参考教材上情境材料的同时,在网上不断收集材料,经过我的反复推敲,最终还是使用了自己收集的材料:一段关于“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成就展”的视频。依托这个背景材料,我设置了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1)西藏的民主改革使西藏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引出人民民主专政)

(2)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享有哪些民主权利?西藏人民对民主权利的享有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有何特点?(突破第一个重难点:人民民主的特点)

(3)西藏在民主改革之后,西藏人民获得了广泛而真实的民主权利,这对西藏经济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4)请归纳民主的含义,并说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前三个问题在视频材料中都有直观的解说和图片,学生分析起来比较容易,也比较生动,在分析视频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归纳,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依托热点背景材料设置有效的问题,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我最终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之所以选这个情境材料,是因为它既是热点问题,又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关注热点,联系生活,选择好的背景材料是设置有效问题的先决条件,甚至可以说两者唇齿相依。

2.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启发性是课堂问题的灵魂,启发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层层剥开,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还有一种情况,学生答问中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答非所问,答不上来等,此时教师在提问时要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问题发问,以便顺势引导,绝不可以生搬硬套课前的预设而不顾课堂的生成,这也可称之为启发性。

比如我在主讲《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时,将整个内容划分为四块:第一块是民主,我是通过上述“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成就展”的视频所设置的四个问题组织了探究活动而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二块是专政,这块的知识是比较敏感的,本着上下关联的原则,我还是找到了有关于西藏的视频材料:西藏3·14暴乱以及后期的法院判决。依托这个背景材料我设置了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从武警阻止暴乱到国家司法审判,使达赖集团所操纵的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藏独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这说明国家还具有什么职能?(引出专政的职能)

(2)达赖集团所操纵的藏独分子的暴乱损害了谁的利益?对极少数暴乱分子实行专政,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出专政的意义)

(3)请归纳专政的含义及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意义。

这三个问题和第一个视频所设置的四个问题一样,都是有启发性、有梯度的问题,都是本着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原则设置的,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学生理解和分析起来都比较容易,对知识的感悟也比抽象的文字来得具体。

3.问题的设置要有整体性:全盘考虑,突出重点

问题的设计要对课堂全盘考虑,做出整体性安排,同时要把问题集中在关键点上,以便于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问题”到“后续问题”再到“归结问题”,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既符合逻辑,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比如我在主讲公开课《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时,对于第三个板块“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我这样设置问题——结合前面两个视频材料请思考:

(1)在西藏,哪些人享有民主权利,又对哪些人实行专政?

(2)如果不对广大西藏人民实行民主,打击极少数暴乱分子的斗争能否取得胜利?如果不对极少数暴乱分子实行专政,广大西藏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3)请归纳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问题的设计综合了前面两个背景材料的信息,引发学生的回忆与分析,然后落脚在本课的重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也可以说前面两个视频材料的设问既是第一块知识(民主)和第二块知识(专政)的依托,也是第三个板块知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的有力铺垫,从“起始问题”到“后续问题”再到“归结问题”,步步为营,由浅入深,由零散到系统,由感性到理性。我想这就是全盘考虑、突出重点的方法。这一系列的设问也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了认识的高度:深刻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4.提问的对象要有广泛性: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担心基础较差的学生答不出问题而耽搁时间,从而忽略一部分学生,使得这部分学生在老师提问时缺乏积极性,只是消极地等待,好像不关他们的事,甚至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因此,教师的设问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从而调动每位学生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我经常在一位学生答完问题后,还另外找学生来补充和评价,从而调动更多的学生来积极参与。

5.问题的设置要有趣味性: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政治课与别的科目不同,学生在上课之前可能已经看过教材,而且,学生也常常习惯了政治课的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不动点心思,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可能昏昏欲睡。政治课很难每节课都讲得趣味横生,这可能也是事实,但是就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我们还是可以让设问更有趣味性,采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富有趣味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探究的载体,也是传输知识的桥梁。只有充分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并不断总结方法,才能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专政西藏设置
都是西藏的“错”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神奇瑰丽的西藏
略论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研究
浅谈如何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论列宁《国家与革命》体现的新型民主思想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