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本功”训练为特色的建筑学技能培养模式探讨

2014-06-07 13:07
山西建筑 2014年17期
关键词:建筑学制图基本功

刘 楠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当今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建设量巨大,行业人才需求量大,顺应时势,各地高校纷纷开办建筑学专业。目前我国开办的建筑学专业的高校有200多所。建筑学本科就业率也已经达到94.4%,在所有行业排名第17位。每年毕业的建筑学学生有近2万人,并且建筑学还在不断扩招,可见建筑学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队伍,学校在向建筑行业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但实际上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并不同步。建筑学专业迅速扩招,但是师资队伍建设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特别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普遍缺乏并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老八校等少数国家重点大学,师生比达到1∶20甚至更大,教学效率低、教师经验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水平;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培养主要分为“创造型”即培养建筑大师及“实践型”即培养建筑师助手两种,多数学校倾向于前者,而弱化建筑的基本功,结果是学生“眼高手低”;与大量设计单位沟通后,也普遍反映,工作中专业技术过硬、基本功扎实、能够将设计落实到纸面的人才缺乏,都需要1年~3年的适应期才能真正投入到设计工作中,设计单位缺少有经验的“熟手”远远多于“创意大师”。清华大学教授秦佑国提出建筑教学是基本功训练与建筑理解结合。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已经是势在必行。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民办独立院校,省内招生层次为2B分数段,学制4年。该分数段的学生特点为:创意创新能力不及重点院校学生,但与专科院校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踏实勤恳,这与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标准相契合;在学制上,学习时间长度受限,不能照搬5年制院校的培养计划,而要合理利用时间、突出训练重点。于是,建筑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筑学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建筑师的助手”。此为背景,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院长赵红红教授、教研主任蔡伟明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发起了一场以“基本功”训练为特色的建筑学技能培养计划。强化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不同的训练安排(见表1)。

表1 培养计划表

三年级基本功强化训练分4步走,强化训练思路为:从抄绘图纸到补充方案图纸所缺项再到将手绘草图转化为CAD方案图,由浅入深、由模仿到思考再到创造的过程,最后以制图考试作为检验。

首先,强化制图基本功。以一个小型建筑为例进行抄绘。该建筑是位于某大学校园内的高尔夫球场管理室,建筑虽小,但门、台阶、普通窗、高窗、梁、柱、雨棚、女儿墙等建筑中最主要的构件基本具备。开题讲座中展示了该建筑的实物照片,讲座中将照片上的建筑细节与所给图纸进行比对,这使学生对建筑图示语言所代表的含义有了深刻的形象化记忆。训练要求抄绘建筑的平面、各立面、总平面、重要的节点大样图。经过这一训练,对建筑语汇的掌握全部达到标准,能够准确读图、规范表达。

第二步,提高读图能力、加强建筑三维思考的基本功。选择的案例是某居住小区内一栋18层居住建筑。给出的已知条件是高层住宅建筑的各层平面图、南立面,要求绘出建筑的西立面、剖到楼梯位置的剖面,未给出的信息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与常见做法进行合理推断、设计。如立面上,墙、栏杆等可见部分的水平尺寸及前后关系需要表达精确,而竖向尺寸可以根据功能来判断、适当调整;剖面是对学生制图、构造知识的考察点,首层与顶层的跃层、装饰性坡屋顶也增加了制图的难度。这个基本功训练是在能够认识图纸的基础上强化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对建筑语汇表达要求提高。作业时限为1周。

第三步,训练从设计构思向图纸转化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四套实际项目的建筑单体构思草图,内容有建筑的平面布局、房间功能、重要的立面,标注了必要的尺寸,细节尺寸未注明,其余信息不完整。四套图纸规模均是3 000 m2以下的小型公共建筑,2层~3层。1号建筑是高速公路服务站,卫生间大、功能少,为大量阵发性人流提供简单的服务;2号方案三亚培训中心,培训与休闲空间的结合使得设计流线较为复杂,对方案的理解并表达到位是难点;3号方案是办公、居住一体的小型办公楼,建筑在造型上采取体块错位叠加的方式,通过作图可以提高对外观、功能与细部三者关系的认知;4号方案是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1,2,3层体块相互穿插咬合,这需要对建筑的空间有深刻理解,而后再处理建筑细部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草图和大概尺寸、结合所学知识绘制出一套完整的建筑平面、四向立面图,对图中标注不明的,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做出合理判断,而立面风格的设计,设计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在平面功能、层数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另行设计建筑立面、有别于已给草图。电脑作图,限时1周。训练过程中可以与设计师本人进行适度的沟通,了解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想、细节的构造处理方式等。这需要学生在建筑规范、人体尺度、建筑构造等方面有扎实的基础、足够的知识量,协调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能将建筑理解到位,将设计构思合理、有逻辑地转变为满足方案报建深度的图纸,目的是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基本功。

第四步,对训练成果进行检验,即制图考试——在一套建筑方案图中找出制图错误并改正,同时工具作图绘制剖面图。制图考试历时2 h。考察点主要设置在平立剖总平图的对位关系、符号的表示方法方面。考试内容简单,但需要学生本能性的快速反应,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基本功扎实,这又回到了训练的初衷——强化制图基本功。

整个训练过程由读图能力到建筑的三维体系构建再到全面动手能力提升,最终以基本功的快速反应测试作为结束,从建筑的选择、难度梯度的把握到思维的发散性,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的核心是建筑最重要的“基本功”。

对作业的评判,建筑学院制定了“评分模式”,学生分为8组,每组由指导老师推荐出3份优秀作业、3份不满意作业,即推荐作业占总数约35%,全体教师对推荐上来的作业进行集体评议、平行比较,对每个分数段的作业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除此之外,还有加减分数“标准”,即把错误按严重程度分级,分级从1分到10分不等,可以根据错误的等级及数量对作业评分。统计评图意见,最后进行“结题讲座”,将普遍性问题、评图意见、训练成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整个训练过程历时4周,可以称为“建筑基本功学习的扫盲行动”,经过一系列作业训练,常见错误率降到5%以下,并做到了“低级错误零出现”,不知道、不清楚、不理解、不会画的问题也都相应减少,有创意并能清晰到位的表达意图的作业显著增多。对约40%的学生进行采访,均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感到基本功更扎实,认为所学知识不再空洞、能学以致用,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二年级的学生建筑设计体系尚不完整、理论课程知识接受较少,训练重点为:准确应用建筑制图的图示语言,强化工具作图基本功。训练内容包括小型公共建筑图纸抄绘、制图考试,即三年级训练的第一、四步,但是图纸量与难度会相应地降低。图纸抄绘训练中除了强调制图准确外,还强调了工具作图的基本功,例如仿宋字要整齐划一、标高符号的高度要恰当、墨线要均匀、图面要工整、线型对比要清晰。经过训练,图纸“脏、乱、差”现象基本杜绝。

一年级学生强化训练内容为小建筑测绘和制图考试。所选测绘建筑仍然是某大学高尔夫球场管理室。学生通过测量,对建筑尺度有深刻认识,并且在团队作业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生测绘兴致高昂,最终成果制图工整规范,尺寸准确,合格率100%。

此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教学模式实践,一直以“基本功训练”为核心,提出了“对低级错误零容忍”的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制定不同层次的基本功训练安排。经过训练,学生的制图能力、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建筑语汇来表达设计理念,以建筑学院评分标准评分,图纸正确普遍率达到85%以上,低级错误重现率由20%降到5%以下,图纸98%合格(因个人原因不能达到100%),达到80分以上的优秀作业由35%上升到50%以上。这些教学成果证明这种基本功强化训练是一种易操作、联实际、见成效的教学模式。在全国200多所建筑院校里,这种教学模式尚属首例,学院会继续总结、实践、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以数据说话,以能力证明,以期培养更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建筑学教育探索发展新思路。

[1]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中英文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秦佑国.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论坛——中国建筑学专业学位教育和评估[J].时代建筑,2007(3):10-11.

[3]陈伯超,周 雍,石铁矛.注册建筑师考试与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1996(3):52-53.

[4]常 青.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J].建筑学报,2010(10):24-27.

[5]李先逵.建筑·文化·教育[J].华中建筑,1997(2):101-105.

[6]程建军.智者不惑——龙庆忠教授教育与学术思想试析[J].南方建筑,2011(4):19-22.

[7]王 毅,王 辉.国际院校建筑学教育研究初探——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罗马大学为例[J].世界建筑,2012(2):20-24.

[8]孙一民,肖毅强,王国光.关于“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1(3):70-74.

猜你喜欢
建筑学制图基本功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小明巡山记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