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礼物的校园营销战如何打?

2014-06-09 14:21作者金峰
通信世界 2014年25期
关键词:开学运营商礼物

作者 | 金峰

没有礼物的校园营销战如何打?

作者 | 金峰

曾几何时,校园当中“动感地带”自行车、伞、水杯、书包等等,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也习惯于运营商所提供的这些产品。但2014年开学伊始,受国资委要求运营商减少营销成本,以及营改增政策的影响,运营商营销成本大幅度缩减,在校园中不再赠送自行车、水杯等开学装备,取而代之的是赠送自有业务,尤其是数据流量,至于其他的礼品,只有一些手机壳、充电宝之类的小东西,以及演唱会门票。

实物产品其实更具有吸引力

虽然表面上看来,送的流量、送的增值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因为用户自己去购买,也是需要花不少钱的。但是,用户就是喜欢实体产品,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有三点。首先,实体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用户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礼物,而那些虚拟的东西,用户认为不实在,送这些东西,心不诚。这也是为什么在运营商积分商店中,用户总是喜欢换实物,尽管实际上换话费更加划算。

其次,用户长期以来对服务价格的评定一直偏低,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任何服务机构都会收取服务费或小费,而在中国,除了高级场所外,上述服务费用只能被包括在实体产品中。因此,即便自行车与流量都价值100元人民币,前者会被用户认定为100元,而后者只能被当做是一项价值很低的服务。

第三,原本赠送的那些实体产品对用户而言,是一项刚性需求,没有获赠一辆自行车,用户只好自己去买一辆,而流量等产品,则是弹性需求,用户没有获赠1G流量,他可能就会想办法通过多使用WiFi来省下这1G流量,而不一定真会花钱去买1G流量。

不送礼物 运营商竞争走向均衡

现在,学生买个手机,办张手机卡是一种典型的刚性需求,反正最后都得成为某家运营商的用户,有没有礼物送,送多少礼物,不是办不办的原因,而是选择哪家运营商的问题。

中国只有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如果政策只对其中一家有影响,它可能面临着失去大量潜在用户的可能,但是现在的政策是公平的,带来的结果也是公平的。即三家运营商都不送实体礼物,只送流量等虚拟产品了。

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可能会表示不满,但更多的是无奈,新的竞争格局就这样快速形成。如果用户比较看重运营商赠送的那些礼物,那么他们只好去比较那些虚拟礼物的价值,例如比较哪家运营商赠送的流量更多。

送礼只是校园营销的非决定性要素

其实,校园营销,尤其是面向新生的营销,校园里面营业厅的摆摊送礼,实际更多起到的是拾遗补缺的作用,大头早已被更前置的营销给拦截掉了,其中的核心是和学校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在不少学校中,手机号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发送相关信息的通道,也能够起到图书卡与饭卡的功能,运营商往往与学校签署排他协议,只能用某个运营商的卡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园内摆摊,送礼等实际并不是在争夺客户,而是在设法让用户多消费流量多花钱,以便于完成当年度的考核指标。

虚拟运营商无法打破均衡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是受国资委管理的,国资委让他们削减营销成本,他们不得不削减,而数十家虚拟运营商似乎不受此影响,营销成本多少都无所谓,好似乎可以进入校园,为莘莘学子们送上开学大礼包。

但事实上,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首先,虚拟运营商的钱,比基础运营商更为紧张,被控制的也更严,这不是通过行政方法,而是市场化的控制,对它们而言,本来获得网络的成本就已经比基础运营商高,因此也只能指望在营销端能够适当压低成本,所以指望其能够像原来三大电信运营商一样,在校园内狂送自行车等实物是不可能的。

其次,虚拟运营商没有基础运营商那种进入高校的能力,能否让高校同意其进去摆摊尚在其次,就算让它们进去,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执行。

第三,在校园营销正彻底转向政企营销,即学校决定一切的背景下,三大基础运营商都很难抢占其他运营商的地盘,更不用说后来的虚拟运营商,几乎想不到有任何理由让学校去变更服务的运营商。

未来不排除送礼大战风云再起

2014年,各家运营商在校园的送礼大战是悄然无声了,但是并不代表未来会一直如此。毕竟,营销费用只是削减了,并不是彻底取消,费用还是存在的。毕竟,营改增只是在送礼环节增加了税负,只要愿意,运营商还是能送的。相信,只要有一家运营商打破当前的均衡,必然会引来其他两家运营商的快速跟进,新一轮的送礼大战就会打响。

近日,有消息称,国资委不但要求三大运营商禁止在营销时送实物礼品,而且于近日开始到各地实地检查。眼下正值校园开学之际,这意味着每年的三大运营商校园送礼大战难以维系。那么运营商的校园营销大战真的会就此终止吗?

猜你喜欢
开学运营商礼物
开学啦!
开学了(2)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