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时代的新中华神盾

2014-06-10 00:07彦铭
航空知识 2014年6期
关键词:驱逐舰相控阵舰艇

彦铭

在区域防空能力上,052D还远远达不到“伯克”级与“爱宕”级的水平。

2014年3月21日,中国海军一艘最新锐主战舰艇的交舰入列仪式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举行。仪式上,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亲自为“昆明”号(舷号172)驱逐舰授旗。

作为目前除“辽宁”号航母外的中国海军最大型水面作战舰艇,052D驱逐舰首舰“昆明”号自2012年8月28日下水以来,就一直被国内外媒体与业界高度关注。对此,在3月27日的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公开回应称:“昆明舰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具有较强的区域防空和对海作战能力。”

耿雁生的上述表态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实际上已经概括了052D型驱逐舰的基本特点——这是一级首先强调区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驱逐舰。而对于一支拥有航母的海军来说,该类舰艇几乎可以肯定会被编入航母战斗群。

平面相控阵

与通用垂发

052D型驱逐舰并非中国海军的首型区域防空舰。本世纪初期,上海江南造船厂先后建成了两艘052C型驱逐舰。2006年后,搬迁到长兴岛的新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后续的4艘052C,并于2010年陆续下水。与此同时,052C的改进型号052D型舰也开工建造。在首舰还未下水时,就有国内军迷及国外媒体猜测称052D的排水量可能超过万吨,综合作战能力可与“阿利·伯克”级媲美。

然而,目前已公开并可合理推测的情况恐怕会让很多人失望。至少在区域防空能力方面,052D虽然比052C稍强一些,但还远远达不到“伯克”级与“爱宕”级的水平。也许更值得肯定的是,052D将中国海军近10年来的区域防空探索之路延续了下来,这让我们看到了在未来赶超对手的希望。

052D外形上的最大特征是把052C的弧面相控阵雷达换成了类似“宙斯盾”系统的平面阵雷达,且4个阵面的尺寸更大,这意味更多的的发射单元与更大的发射能量。由此可以推断,新的346A型雷达应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高的探测精度。该型雷达2012年6月首先在“毕升”号综合试验舰上曝光,其取消了过去346型雷达气冷系统的弧面外罩,显示出中国已经发展出配合有源相控阵系统的内部液冷设备。液冷系统的冷却效果更好,这就为加装更多的发射单元创造了条件。

052D型舰的的另一大改进是将原来俄式的圆形垂直发射单元换成了美式的矩形单元。其在舰桥前方与机库前方分别配置一套4组8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共64个发射单元。

根据公开报道,052D的新型垂直发射系统,是按照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在2006年12月15日颁布、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5860-2006,即“水面舰艇导弹通用化垂直发射装置通用要求”设计的。该标准要求新系统能同时兼容冷热两种发射方式的多种尺寸与功能的导弹。由于052D取消了052C上的反舰导弹发射架,而中国国防部的官方表态又明确称“该级舰具备较强的对海作战能力”,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目前的这套垂发系统已经可以做到防空导弹与反舰导弹的冷热共架发射。但是否能做到冷热共架发射仍有疑问,热发射需要排焰槽,这在054A护卫舰的矩形垂发系统上就有很明确的设计。但从照片上我们却看不到052D垂发系统的排焰槽,有人认为这套系统在每个发射单元内安装了独立的排焰设备,此说法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宙斯盾”系统之所以强大绝不仅仅是因为一部SPY-1雷达,其指挥控制与数据链系统保证了“宙斯盾”面对超饱和打击时,可以在瞬间合理调配拦截资源、发出拦截指令。被称为“中国神盾”的052D也装备了一套强大的指挥控制系统。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报道,052D搭载的H/ZBJ-1作战指挥系统为分散式布局,部分损坏也不影响正常运行,各控制终端间采用光纤传输,可实现类似北约16号数据链的情报共享。值得注意的是,H/ZBJ-1摒弃了控制台模式,转而采用类似平板电脑的大画面图标及触摸屏。

将探索进行到底

总的来看,052D的技术试验色彩仍然很浓。其在有限的船体平台上安装了中国海军多种刚刚研制成功的区域防空模块,其中,新的平面阵雷达和通用垂直发射系统让该级舰的“西方色彩”更明显。从当初并行发展的051C与052C,到今天的052D,中国海军的区域防空舰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彷徨与犹豫。我们在052D上已基本看不到俄式区域防空技术的痕迹,其无疑为中国之后的区域防空舰发展确定了方向。

有国外媒体就指出,052D的继任者055型驱逐舰已经设计完成。该级舰的满载排水量高达12 000吨,综合作战能力至少达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水平。此报道的真实性尚无法证实,不过对于那些熟悉新中国海军史的人来说,055这个型号肯定不会陌生——中国海军区域防空驱逐舰的源头就是这个055。

055计划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海军高层提出的的《关于建造远洋护航舰船的建议》。到上世纪80年代,英国曾提出向中国出售当时其最新锐的42型驱逐舰与相关技术,其中还包括“海标枪”区域防空导弹。然而,由于42型驱逐舰在马岛战争中表现糟糕,再加上1989年后的国际与国内政治形势变化,055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急需远程防空能力的中国海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了4艘俄制“现代”级驱逐舰,该级舰搭载40千米级的“施基利”防空导弹与“顶板”三坐标混合模态雷达(俯仰为电扫,方位为机扫,最大探测距离300千米),没有装备垂发系统。“现代”级虽然是彼时中国海军防空能力最强的舰艇,却仍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而后国产的2艘052B型舰也采用了与相似的配置。

2005年10月18日,052C首舰“兰州”号正式加入南海舰队,2号舰“海口”号也于同年底服役。052C型舰装备了类似SPY-1的相控阵雷达及俄式风格的冷发射轮式垂发系统。不过与标准的“里夫”系统相比,052C的“海红旗”9导弹发射井每单元只有6个发射管,比“里夫”少2个。这套系统的最大改进是放弃了“里夫”的左轮式发射,每个发射管都能直接发射导弹,从而提高了齐射速度。全舰的区域防空弹总携带量为48枚。

052C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艏楼四周加装了四具固定式有源相控阵天线。这套采用S波段的346型雷达由南京14所主导研发。天线外罩为弧形,此为气冷系统的静压箱,而天线本身则是平的。

当“兰州”号服役时,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海军的目标就是拥有一种类似于“伯克”式的区域防空驱逐舰。不过,实际当时可供选择的技术方向并非仅此一种,以英国45型和法意“地平线”级为代表的欧洲新型防空舰大多采用双面(或单面,机械转动)相控阵雷达加远程3坐标雷达的模式。而在2002年4月,中国又从俄罗斯购入了两套“里夫”M舰载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以及配套的“暗礁”相控阵雷达系统。

果然,一艘俄式区域防空舰“沈阳”号在2006年服役,同型舰“石家庄”号也很快交付海军。在已经拥有更先进的国产同类舰艇的情况下,这两艘051C型区域防空舰的出现让外界颇为费解。其上装备的无论“暗礁”还是“里夫”M,或者左轮式垂发系统,无一不是纯粹的俄国货。“暗礁”系统中的30N6E1相控阵雷达最大搜索距离为300千米,全舰配备6组8联装共48单元垂发系统,火力密度与052C相当。

中国为什么同时发展两种完全不同的区域防空舰?接下来,是进一步批量生产“宙斯盾”风格的国产052C,还是购买技术专利,建造更多的俄式051C?中国海军直到6年后才给出了答案。

从2004年到2010年,在之前连续服役4艘区域防空舰外,中国海军整整6年没有一艘新区域防空舰下水。可想而知,海军与造船工业界内部的争论与分歧肯定存在。头两艘052C采用了太多的国产新技术,需要时间完善和验证。而装备成熟系统的两艘051C则可以随时投入实战。

孩子肯定是自己的好!052C的3号舰“长春”号于2010年终于滑下船台,051C之后却再没有一艘新舰开工,一切争论就此结束。江南造船厂目前在同时建造两个级别的区域防空舰,052C的6号舰计划于今年服役,另还有2艘已下水的052D和2艘正在建造的052D。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服役的“西安”号将是最后一艘052C。

尚难媲美伯克

与爱宕级

052D不到7 000吨的排水量决定了其与“伯克”和“爱宕”级根本不是同级别的对手。虽然该级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理论上比对手的SPY-1无源雷达先进,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由于缺乏346A雷达的性能参数,这里不想对其与SPY-1孰高孰低妄加评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宙斯盾”系统的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肯定更好。

052D还沿用了052C上的518型2坐标警戒雷达。这款雷达工作在甚高频VHF波段,不仅探测距离远,还能探测隐身目标。欧洲海军的主力驱护舰也大多采用了这种取长补短的方式。如英国45型、法意“地平线”级均在一部精度高但探测距离相对较近的相控阵雷达基础上,再补充一部L波段远程3坐标雷达。但美国的“伯克”级就只有一部S波段的SPY-1相控阵雷达。在美国人看来,SPY-1雷达400千米的探测距离就足够远了,而且比长波雷达更能保证精度。这也显示出美欧之间在雷达技术上的差距。

反观052D,即便518雷达性价比不错,毕竟也只是一款2坐标雷达。除了技术原因外,我们很难理解052D如此选择的动机。按理说中国引进俄制“顶板”3坐标雷达也很多年了,相关技术应该有所掌握。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346A型雷达可以满足远程探测需要,保留一部2坐标雷达仅仅是为了探测隐身目标和备用。

由于排水量不够,052D只配置了64单元的通用垂发系统。也就是说,即便发射筒内的导弹全是“海红旗”9,052D也只能带64枚区域防空弹。这还是放弃了所有点防空导弹、反潜导弹、对陆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的结果。相比而言,超过1万吨的“提康德罗加”级配备128个通用垂直发射单元,超过9 000吨的“伯克”、“金刚”和“爱宕”级也配备了96个垂发单元。此外,与俄制区域防空舰的代表“光荣”级相比,后者虽然也只有64个垂发单元,但由于排水量重达12 000吨,其可在搭载64枚区域防空弹外,再加装12个550千米级的SS-N-12远程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发射筒,以及大量的点防空与近防导弹系统。

在抗饱和打击能力上, “光荣”级与051C均只有一部“顶盖”制导/照射雷达,可以同时引导12枚导弹拦截6个目标,导弹齐射间隔为3秒。“提康德罗加”级有4座SPG-62照射雷达,可同时拦截16个目标,“伯克”、“金刚”和“爱宕”级则只有3座SPG-62,可同时拦截12个目标。美制MK-41垂发系统的齐射间隔只有1秒。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拦截数据均只是理论上的,照射雷达的扫描扇面有限,只有来袭目标从理想分配的各个方向实施攻击,每部照射雷达才能同时发挥拦截功能,而真实的战场情况显然要复杂的多。

我们在052D与052C上均未看到任何照射雷达,主要原因是“海红旗”9采用了主动雷达末制导,无需在末制导段依赖舰上照射雷达指示目标。此外,这可能也意味着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的346A雷达的多目标处理能力与远程探测精度要好于SPY-1。由于“海红旗”9无需受照射雷达火力通道与扫描扇面的限制,因此理论上052D的抗饱和打击能力比“伯克”级更好。

在做单纯的横向性能比较的同时,我们也很有必要对双方海上编队的防空需求做一番审视。美国海军研发“标准”-2导弹、“宙斯盾”系统,与MK-41垂发系统的初衷就是拦截苏联海军的超声速饱和打击。而目前美国海军自身的反舰导弹则只有舰载和机载的“鱼叉”。该导弹最大射程仅为120千米,飞行速度只有0.75马赫,在现代舰艇编队的多层对空防线面前,“鱼叉”成功突防的可能性不大。这无疑是美国海军舰艇的防空能力普遍强于苏俄舰艇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那些服役时间不长的中国现代化舰艇来说。拦截“鱼叉”,甚至发射“鱼叉”的“超级大黄蜂”的难度肯定要比击中美国航母低得多。无奈的是,现有防空舰艇的载弹量只有48至64枚,如果是在缺乏近岸基地补给的远海持续作战,面对蜂群般的敌机与亚声速反舰导弹的持续攻击。即便抗饱和打击能力再出色,也很可能面临弹药不足的窘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确需要建造更多的重型区域防空舰。

地位仅次于航母

现代区域防空概念发端于1941至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相对于主要保护本舰的点防空来说,区域防空的“服务对象”是本舰所在的整个海上编队。随着反舰武器射程的扩大,区域防空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在前导弹时代,由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撑起的区域防空网只能拦截10千米左右的空中目标。冷战中期,美国海军“标准”-1型区域防空导弹的覆盖范围不到50千米。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标准”-2和“里夫”(即S-300F)为代表的新一代区域防空导弹将射程提高到100千米以上,并由此定义了现代区域防空的基本标准。

在一支拥有航母的海军中,区域防空舰是作为舰载机之后的第二道对空防线存在的;而对于像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式非航母编队来说,区域防空舰就必须承担起最前沿的防空任务。因此,专用区域防空舰对于任何梦想脱离陆基防空掩护,立志蓝水的舰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中国海军正处于从近海走向远洋,从非航母编队向航母编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未来的舰队编成中,区域防空舰是地位仅次于航母的核心水面作战舰艇。在2013年“辽宁”号奔赴南海的大演习中,我们已能看到052C与051C两种区域防空舰与航母协同演练的场景,这很可能就是未来中国航母战斗群的雏形。

以美国航母战斗群为例,其编成内一般至少会有1至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与2艘“伯克”级驱逐舰。按此标准,加上已经开工的舰艇,中国海军即将拥有13艘专用区域防空舰艇,理论上可以同时为4艘航母护航。不过考虑到计划中的大型两栖攻击舰也需要防空掩护、现有舰艇的技术试验色彩,以及越来越急迫的海基反弹道导弹需求,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区域防空舰加入中国海军序列。

猜你喜欢
驱逐舰相控阵舰艇
舰艇入列
052C型导弹驱逐舰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相控阵超声技术在PE管电熔焊接检测的应用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认证
101舰之雷霆万钧
潜艇怕驱逐舰?
一种相控阵雷达的通讯处理器设计
相控阵雷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最强驱逐舰”下水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