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桑巴国度(上)

2014-06-10 05:47浦元伊
百科知识 2014年11期
关键词:桑巴巴西人嘉年华

浦元伊

巴西是一个地域广阔,以多种族、多元文化为特征的国家。从广袤的热带雨林,到现代化的沿海城市;从气势恢宏的伊瓜苏大瀑布,到一望无际的拉克伊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从土著人的祭祀仪式,到圣诞节的狂欢派对……各个地区的地貌特征、文化风格、宗教传统,是那么的截然不同但又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巴西,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纷繁而不杂乱。

不过,你可曾想到,这个地处世界另一端、和我们说着完全不同语言的国家,却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几分相似。

“巴西”不是我本名

在酝酿这个标题的时候,总有一首歌在脑海里回荡:“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首《七子之歌·澳门》表达了对葡萄牙殖民者强占我国澳门的愤恨,巴西也曾有着和澳门相似的凄惨身世。巴西,原来不叫巴西,当地的印第安人称它为“Pindorama”,意思是“棕榈树之地”。

据记载,在第四纪冰河期的某一段时间,海平面大幅下降,白令海峡袒露出了一座陆桥,连接起亚洲和美洲大陆,形成一条天然通道。在这段时期,一大批亚洲人种尾随着动物来到美洲大陆,其中包括蒙古人种。经过漫长的迁移和推进,他们遍布于南、北美洲,形成各自的部落和文化。以此推测,最早到达巴西的印第安人中可能存在中国人的血统。这些徒步跨越白令海峡、与大自然和凶猛的野兽顽强对抗、最后幸存下来,安居于巴西大陆的印第安人,才是巴西真正的主人。在葡萄牙人“发现”巴西之前,巴西的土地上已经生活着数百个不同的印第安人部落。这些印第安人是伟大的,也是悲哀的。他们徒步穿行了几万千米,在大自然残酷的“优胜劣汰”法则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却在人类社会的对抗中败下阵来。

1500年4月22日这一天,是葡萄牙人的幸运日,也是巴西印第安人的受难日。葡萄牙王室的一批航海船队在前往印度的路上被海风意外地吹到了巴西大陆。当他们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还以为到了印度,将当地的印第安人错误地称为“印度人”。他们从印第安人涂在身上的一种火红色颜料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这种颜料来源于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巴西红木树,它曾是15~16世纪欧洲珍贵的染料来源和制造家具乐器的上等材料。葡萄牙人将这红如炭火的树称为“paubrasil”,并以这一珍贵的发现命名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巴西(Brasil)。

黄金、宝石、矿产……这些珍贵的资源满满地填充在巴西的大地之下、山岭之间,它们吸引来大批欧洲殖民者以及无尽的灾难与死亡。巴西的印第安人,这些坐在宝藏之上却浑然不知的主人,一夜之间沦为奴隶。他们的弓箭、石斧和嘴里喃喃的咒语哪里抵得过欧洲人的枪炮。比枪炮更可怕的是欧洲人的“喷嚏”。1562~1563年,巴西爆发了两次瘟疫,由于对病毒缺乏抵抗力,天花和麻疹杀死了大约一半印

第安人。其余的绝大多数印第安人不愿意加入葡萄牙人的社会体系,逃亡到内陆丛林,以延续自己的部落生活。如今,印第安人在巴西社会中被完全边缘化。他们生活在深山老林中,自给自足,过着和几百年前一样的石器生活,说着自己的语言,延续着部落的古老传统。他们如同历史的“活化石”。

足球的日不落王国

现代巴西人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两个人种是欧洲白人和麦芽肤色的混血儿。混血儿是由以葡萄牙后裔为主的白人和非洲黑人之间频繁通婚而产生的,他们构成了当今巴西人的大多数。非洲黑人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巴西的人种,更在此基础上扎根发芽,开出了最具有巴西特色的本土文化之花。

其中,尤以足球和桑巴最为出名。桑巴国度的桑巴足球不知迷倒了多少狂热的球迷。

足球并不是巴西土生土长的运动,然而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巴西人而言,足球不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巴西的骄傲,更是巴西的文化、人们的生活、体育的信仰,它凝聚起了整个民族。

作为世界杯足球赛夺冠次数最多的国家,巴西足球联赛的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的圣保罗,1906年里约热内卢联赛成功举办之后,巴西各州的足球联赛一夜之间相继产生,大大小小的足球队多达200多支。由于足球队数量众多及缺乏管理,有一年的联赛竟然出现97支足球队“混战”的局面。1987年后,巴西足球联赛开始走向正规化。如今,每年有二三十支精英球队参加巴西联赛,它也是巴西人认为最重要的足球赛事之一。每当有联赛的晚上,巴西人喜欢挤在露天酒吧中,和朋友或陌生人聚在一起看球。他们时而欢呼雀跃,时而愤怒激动,时而叹息流泪,从巴西人的眼神中你可以看到这个民族对足球的深切热爱。如果自己支持的球队获胜,他们会和身边的人拥抱、亲吻,彻夜狂欢,喝酒庆祝,就算第二天没能准时上班,老板们也会一笑了之。因为这是巴西。在这里,足球大过天。巴西人对足球的爱在不经意间就能被发现,一些人家的阳台上,餐厅的墙壁上,甚至街边小贩的摊位上都挂着或者插着他们喜爱的球队旗帜。和巴西人聊天,话不出两三句就会问你支持哪支球队和球员,觉得哪个球员发挥得比较好。在巴西,足球可以让两个陌生人在短时间内成为一辈子的知己。

足球神话的背后

关于足球是怎样流传到巴西的,有多个版本。但这些故事都没有什么资料可以证明,确实有据可查的是查尔斯·米勒。1874年生于巴西圣保罗的米勒是英国人后裔,曾在英格兰接受教育。1894年10月,他从英国留学后返回巴西时带来了足球,这也是巴西有史可查的第一个足球。因此,巴西官方认为他回国的那天就是巴西足球的诞生日。查尔斯·米勒被认为是“巴西足球之父”,他打开了巴西足球的历史篇章,并将踢球规则、球场大小等一切关于足球的专业知识传授开来,他建立的足球俱乐部——圣保罗足球俱乐部,是巴西历史上第一支足球锦标赛冠军球队。

在此之后,巴西各州的足球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然而在足球流行的早期,这项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和种族性,黑人是被严禁参加的,足球队员大多由有钱的白人组成。观看足球的男性观众打着领带、身穿西装、头戴高帽,女士则如同参加派对般精心打扮,他们的穿着无疑说明了其上流阶层的身份。

随后,尽管皮肤颜色较深的黑人和黑白混血儿可以踢球,但也饱受歧视。他们不仅收入

微薄,而且常常只能坐“冷板凳”。一些上场踢球的黑人球员为了遮掩自己的肤色,竟用米粉涂抹在身上,结果被球迷们发现后受到唾弃。“米粉”一时成为一个带有攻击性的辱骂黑人球员的名词。

不过,这些并未阻止有色人种球员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球技上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强健的体魄还是使一些足球队颇为动心,但巴西国内的球迷还是因为有色人种球员的肤色对其不满,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直到1938年,黑人球员才被正式允许参加职业化比赛,并在世界杯比赛中一鸣惊人。巴西国内也逐渐接纳了黑人球员,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断脱颖而出。

黑人球员还将卡波耶拉,这门由非洲移民发明的巴西武术融于足球技巧之中。巴西球员的运球传球技术饱受好评,更为出色的还是他们的过人技术。球员之间的种族融合使足球的技巧动作受到卡波耶拉的影响,让他们在球场上展现出近似于舞者的创作姿态,这种带有舞蹈美感的足球技术,是巴西足球的独特迷人之处。巴西足球也因此获得一个美名——桑巴足球。

伴随巴西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崛起,巴西球员的身价也不可同日而语。像贝利一样的知名运动员凭借足球化身为“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一时间,当足球明星成为了许多人发家致富的梦想。然而,这条“捷径”并不好走,足球队员挑选的流程严格而苛刻,训练过程的漫长,以及如同军队般的球队纪律,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在巴西,足球学校遍布全国,他们广泛招募十几岁出头的孩子,由经验丰富的教练来指导。除此之外,巴西各州俱乐部都配有“嗅觉灵敏”的球探,他们经常穿梭于足球场、沙滩、学校之间,寻找下一个“贝利”。俱乐部招用年轻球员时,不仅要经过体检、体能和心理测试,还要看他的足球经验以及对足球的理论认知。一位球员要在足球界站稳脚跟,除了要努力训练、刻苦钻研球技,取得教练和队友的尊重外,还要培养出自己的球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这样的幸运儿不过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巴西有两万多名国家级足球运动员,最后能够走上国际舞台的只有二三十人,可谓是千里挑一。根据巴西某权威调查机构2012年的一份调查,在全球100名最具价值的球员中,巴西球员的数量高达21名,占总比例的五分之一,是拥有高身价球员数量最多的国家。有数量才能出质量,每年,千千万万怀揣足球梦想的孩子挤在足球这个“独木桥”上,竞争激烈的程度堪比考巴西公务员。然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像参加选秀节目那么简单,需要货真价实的训练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以及在赛场上的那一点点神来之助。那些足球巨星的脚下,踩着数以万计的失败者,如果在二十几岁时还不能踢出成绩,那便意味着足球生涯已进尾声。大量默默无闻的球员最后不得不转行。然而,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颗热爱足球之心永远不会改变。每到周末或者假日,到沙滩踢踢足球总是巴西人最热爱的户外运动之一。巴西人对足球的爱如同对母亲的爱,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巴西战舞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是土生土长的巴西武术,被公认为巴西国技之一。它兴起于16世纪,其发展深受巴西非洲移民的影响。

在黑暗的殖民时期,被贩卖到巴西的黑奴没有人身自由,不仅长期处于被禁锢状态,还要遭受主人的毒打。黑奴为了保护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希望有朝一日挣脱枷锁时能有力量对抗他们的主人,在这种生命受到威胁的环境下产生出一种特别的格斗术——巴西战舞卡波耶拉。由于双手经常被铁链捆绑住,他们便将主要攻击点集中在双脚上,卡波耶拉结合了大量侧空翻、回旋踢、倒立等动作,也正因如此,它还被称为“巴西腿法”。关于卡波耶拉这个名字具体的由来,已经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有些人认为它来源于非洲的安哥拉,语义为“战斗”。

殖民者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极力打击卡波耶拉的发展。于是黑奴们便在练习卡波耶拉的同时演奏乐器,将其掩饰成一种宗教仪式,或者只是一场游戏。非洲手鼓、沙铃以及巴抱林是习武时演奏的几种主要乐器。巴抱林的形状和中国的二胡有点类似,但琴身有一定弯度,像一把弓箭。它的琴弦是钢制的,琴箱由晒干的葫芦瓜制成,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乐器。演奏巴抱林的时候,乐者左手不仅要平衡琴身,大拇指和中指间还要紧紧捏住一枚金属硬币,或者一块小石头,在琴弦上下来回移动。右手手掌中夹着沙铃,手指握着一根短竹棍,在敲打琴弦的同时晃动着沙铃,所演奏的声音充满金属感和节奏感,极具非洲部落文化的味道。

有了音乐的点缀,卡波耶拉便不止是一门武术,更像一种舞蹈。这种融舞蹈于武术表演的艺术形式,起源于非洲又融入了一定的巴西本土文化特色,已成为仅次于桑巴之后,巴西重要的国技之一。在巴西足球中,你也能看到它的踪影。

桑巴——对自由快乐的追求

人们常说,桑巴在巴西南部城市巴伊亚扎根,在里约热内卢被发扬光大。巴伊亚是非洲黑奴到达巴西的首站,它如同一颗心脏,将非洲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巴西的血脉之中。

对于巴西人来说,桑巴不只是舞蹈,还是一种音乐风格,它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桑巴音乐来源于非洲安哥拉,也是随着黑奴的到来而被引入的。它常用非洲手鼓、巴西四弦吉他和小提琴一齐演奏,旋律高亢激昂,节奏轻快紧凑。在弹奏桑巴音乐时跳的舞蹈就是桑巴舞,它原本是非洲部落祭祀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桑巴在出现的早期,是被打击和禁止的,因为桑巴植根于非洲文化,在殖民时期,非洲文化被认为是低劣粗俗的。伴随着黑奴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桑巴逐渐走向大众舞台。

桑巴能够成为巴西主流文化之一的原因在于它是平民文化,或者可以说是“贫民文化”。桑巴诞生于没有社会地位的黑奴之中,流行于巴西大大小小的贫民窟之间,是一个从社会底层往上发展、影响、普及的文化。巴西有许多桑巴学校,主要分布于各大贫民窟社区,其中以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桑巴学校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跳桑巴舞时,舞者要踮起脚尖,这使女性腿部的曲线显得更加修长健美。左右脚配合节奏一退一进,这一个个碎步组成了基本舞步。在双脚前后快速变化时,舞者臀部也会相应摆动起来,配合手臂和肩膀的动作,使人看上去很像在原地奔跑。

如今,桑巴已成为巴西最重要的文化象征,表达着人们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

嘉年华——全国大派对

狂欢节,是天主教的节日之一,主要集中于每年2月末到3月初庆祝,并在另一个天主教节日——大斋期前结束。天主教大斋期是为了庆祝耶稣基督复活,为期40天的斋戒期。在这段时间内,天主教徒们必须进行严格的斋戒禁食,禁止娱乐、婚礼、派对等一切喜庆活动。因此,人们趁着大斋期到来之前尽情享乐,由此便有了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也叫嘉年华,是从葡萄牙语音译过来的。虽源于葡萄牙,巴西如今却已经成为嘉年华的代名词,巴西就是嘉年华,嘉年华就是桑巴。1723年,巴西举行了第一场嘉年华,当时并没有盛装表演和花车,人们随手抓起一些厨具,装着蔬菜、水果、鸡蛋、米粉等,在街上扔来扔去,互相打闹,节日的规模也很小。1830年起,逐渐出现了一些由社会上流人士组织的嘉年华,他们模仿法国宫廷舞会,穿着高贵华丽的服装,戴着迷人的假面面具,在装修考究的舞池中翩翩起舞。这一时期的嘉年华舞会流行于上流社会,并不具有普及性。1855年,第一个嘉年华俱乐部在里约热内卢成立,它将嘉年华从上流社会普及到寻常百姓中。虽然此时的嘉年华逐渐有了群众基础,但其主要内容还是模仿法国、罗马等一些欧洲国家,并没有巴西特色。1928年,里约热内卢产生了巴西第一个桑巴学校。桑巴的流行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影响并改变了以欧洲文化元素为主的嘉年华面貌,将非洲音乐、舞蹈、服饰融入,诞生了具有真正巴西本土特色的盛宴。桑巴和嘉年华也由此成为一对如胶似漆的“爱人”。

嘉年华是欣赏桑巴音乐和舞蹈的最佳时机。然而,你不要以为随意在马路上就能看到桑巴表演。1983年,巴西著名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受总统委任设计建造了一个固定的演出场所,方便人们观赏嘉年华的花车游行队伍表演。1984年,桑巴大道落成,它终结了免费观看桑巴表演的时代。桑巴大道如同一条宽敞的马路,约700米长,大道两侧安置着1.2万个观众席位,到了演出那天,入场的观众人数可以达到9万人次。

对于里约热内卢的十几所桑巴学校来说,嘉年华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而是桑巴学校的名誉之战。每年的嘉年华,都会在桑巴大道上进行桑巴学校之间的比赛,并产生一个年度冠军。桑巴学校会花一年时间备战嘉年华,他们不仅要为这个比赛编写并推广自己的主题曲,还要进行大量的舞蹈和音乐的彩排训练,制作华美的演出服和巨型花车道具。每所桑巴学校还会设定一个演出主题,从音乐、舞蹈到演出服饰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尽全力渲染。桑巴学校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一切都只为了在那个长约1000米的桑巴大道上进行一次完美的演出。

桑巴比赛一共分为两天举行,每天有6所学校一决高下。评审们会根据每所学校的舞蹈、音乐、服装、演出主题的新颖程度、花车以及表演道具的设计亮点来评分。依照评分结果,桑巴学校会被分为6个等级,特别组和A、B、C、D、E组,只有特别组才有资格在那条著名的桑巴大道上进行游行演出。这条长约1000米的路,每所桑巴学校连跳带唱需要1小时才能走完。

桑巴学校的演出是嘉年华的精华所在。炫目的游行花车争奇斗艳,与其说是车,还不如说是一座座“移动城堡”,有的竟高达五六米,花车顶部一个个火辣的女郎正翩翩起舞。再看“城堡”下的“子民”,一个个身着盛装,有的背部插着五颜六色的长长羽毛,如同开屏的孔雀;有的脚踩高跷,头顶高大的皇冠,竟然还在跳着桑巴;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是母亲怀抱咬着奶嘴的小孩,他们也一起凑着热闹。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是明星,他们可以扮演一个与自己身份完全不同的角色,走上街头尽情欢乐。嘉年华是一个全国性的大派对,是一场童话故事,是一场视觉盛宴。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桑巴巴西人嘉年华
嘉年华里的大肚子熊
世界八大跨年“嘉年华”
三生 追梦嘉年华
8万巴西人移民葡萄牙避乱
文淇我的灿烂嘉年华
“桑巴荣耀”背后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