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2014-06-12 02:44肖春芳田恒林沈艳芬高剑华张远学
植物保护 2014年2期
关键词:薯率粒剂晚疫病

肖春芳, 田恒林*, 张 舒, 沈艳芬, 高剑华, 张远学

(1.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恩施 4450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 430064)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引起的毁灭性病害,可造成马铃薯茎叶枯斑或提早枯死,减少同化作用的面积或缩短同化物积累的时间,从而降低产量;在病害流行之年,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块茎腐烂,一般年份减产10%~20%,暴发年份可达50%~70%,甚至绝收[1-2]。目前,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栽培方式以外,生产上防治晚疫病的主要措施是依靠化学防治[3]。由于长期使用甲霜灵等高毒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病原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因此,必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进行有效防治,保证马铃薯的优质高产[4-5]。其中,霜霉威是一种具有内吸作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能抑制病菌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咪唑菌酮是一种具有渗透作用的外抑制醌类杀菌剂,能抑制病菌的呼吸链,两者都是卵菌的高效药剂[6]。为验证霜霉威与咪唑菌酮的复配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对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米拉’(‘Mira’)。供试药剂为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由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以下简称拜耳);对照药剂有4种: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拜耳)、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拜耳)、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巴斯夫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巴斯夫)、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先正达)。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大支坪乡,海拔1 300m,黄壤土,肥力中等,前茬油菜,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播种时间为2012年3月10日,施复合肥750kg/hm2(N-P-K:15-15-15)作底肥,4月22日追苗肥(尿素300kg/hm2),同时中耕除草,5月19日第1次施药,5月26日第2次施药,6月2日第3次施药,7月2日收获测产。

试验药剂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重复4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3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3.34m2,设5行,共80株,走道0.4m。

1.3 试验方法

施药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进行,常规方法喷雾,按用药液量900kg/hm2计算小区用量,先喷清水对照,然后用少量水溶解药剂,喷施试验药剂,喷施药液量以叶片充分着药而不滴药液为宜。喷施试验药剂时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换药时清洗干净喷雾器。施药器械为“金原野”3WBD-20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调查各小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药前调查病级,并于第1次药后7d、第2次药后7d、第3次药后7、14d,共调查5次。每个小区5点取样法,每个点调查10株,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对防效进行新复极差显著性分析。收获时各小区计产,包括烂薯,并进行产量比较。收获后分区贮藏,定期检查烂薯并计算烂薯率。施药后调查马铃薯是否受到所施药剂的药害影响,药害的症状类型以及药害程度等。病害分级标准采用《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34-2000。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1.4 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烂薯率(%)=(小区烂薯重量/小区薯块总重量)×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的直接影响

通过田间调查观察,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拜耳)处理区与清水对照区相比马铃薯正常生长,无畸形、黄化、落叶等药害症状出现,说明在试验剂量下供试药剂对马铃薯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

2.2 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显著,且防效随着该药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第1次施药7d后,供试药剂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337.5~675.0g/hm2对晚疫病的防效为49.12%~62.48%。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该药剂对晚疫病的防效亦显著增加,且每次施药后各处理之间的防效差异一致。第3次施药14d后,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337.5~675g/hm2对晚疫病的防效为67.64%~83.78%。末次调查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各剂量对晚疫病的防效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供试药剂的最高剂量除了与对照药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73.3g/hm2的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以外,与对照药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375.0g/hm2、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280.5g/hm2、68% 精 甲 霜 · 锰 锌 水 分 散 粒 剂1 020.0g/hm2防效间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表2)。

表2 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1)Table 2 Control efficiency of 45%propamocarb·fenamidone SC against potato late blight

2.3 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

测产结果表明,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337.5~675.0g/hm2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后,马铃薯产量达到19 972.5~23 302.5kg/hm2,商品薯率高,增产效果显著,比清水对照增产34.31%~56.71%。随着供试药剂剂量的增加,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相比,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450.0~675;0g/hm2处理后与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73.3g/hm2、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375.0g/hm2、18.7%烯酰· 吡唑酯水分散粒剂280.5g/hm2处理后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后的增产效果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表3)。

表3 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后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s of 45%propamocarb·fenamidone SC on potato yield

2.4 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烂薯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337.5~675.0g/hm2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后,马铃薯田间烂薯率仅为0.71%~1.96%,贮藏期间马铃薯烂薯率上升为1.22%~2.43%,但均明显低于清水对照。随着供试药剂剂量的增加,马铃薯烂薯率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相比,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337.5~675.0g/hm2与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73.3g/hm2、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375.0g/hm2、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280.5g/hm2分别处理后对马铃薯的贮藏烂薯率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后的增产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表4)。

表4 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后对马铃薯烂薯的影响Table 4 The effects of 45%propamocarb·fenamidone SC on the yield of rotten potatoes

2.5 经济效益

本试验开展过程中,投入成本只计算购买药剂的费用和施药的人工费用。按马铃薯市场价1.5元/kg计算,施用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337.5~675g/hm2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后,马铃薯总产值达到29 958.75~34 953.75元/hm2,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8 833.75~33 153.75元/hm2,比清水对照增效6 978.75~11 298.75元/hm2,增幅为31.93%~51.70%(表5)。

表5 不同处理的投入成本及新增效益Table 5 The input cost and new economic benefi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拜耳生产的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显著,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危害,该药剂的最高剂量除了与对照药剂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的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以外,与对照药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效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供试药剂的增产效果显著,烂薯率低,经济效益显著。该药剂与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分别处理后对马铃薯的贮藏烂薯率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处理后的增产效果差异达显著性水平。

叶片喷洒杀菌剂是目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普遍的方法。施用叶面杀菌剂后,病菌孢子形成减少,叶片上孢子囊的活力降低,同时残留在叶片上的产品落到土壤后可抑制游动孢子在土壤中移动,不仅能降低叶片的发病率,还可降低块茎的发病率[6]。这与供试药剂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处理后对晚疫病防效好、马铃薯产量高、烂薯率低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目前,植物病害控制的目标是要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而不是保持作物田完全无病害[7]。因此,45%霜霉威·咪唑菌酮悬浮剂施用剂量以450.0~675.0g/hm2为宜,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施药,施药2~3次,喷施药液量以叶片充分着药而不滴药液为宜。

[1]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西南山区马铃薯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56-62.

[2]肖春芳,田恒林,沈艳芬,等.马铃薯晚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M]∥陈伊里,屈冬玉.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374-380.

[3]丛心黎,李灿辉,陈善娜,等.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农药应用概述[J].农药,2005,44(5):198-201.

[4]杨志辉,桂秀梅,朱杰华,等.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及与霜脲氰和霜霉威交互抗药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335-338.

[5]李洪浩,彭化贤,席亚东,等.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及mtDNA单倍型组成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728-736.

[6]Pérez W,Forbes G.Technical manual potato late blight[M].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2010:19-27.

[7]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40-342.

猜你喜欢
薯率粒剂晚疫病
不同播期、不同种薯形态对秋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水分散粒剂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不同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