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言语测听双音节小词表的编纂

2014-06-12 07:38刘阳张华孙建军曹文雷畅刁明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词表元音韵母

刘阳 张华 孙建军 曹文 雷畅 刁明芳

言语测听 (speech audiometry) 是用言语信号作为刺激声检查受试者的言语听阈及言语识别能力。张华等[1~4]自2002年起,与语音学家协作编纂了具有等价性的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 MSTMs),这些测听材料中的单音节词表和双音节词表具有声、韵、调三维音素平衡的特性。由于使用常规词表进行言语测听耗时较长,故本研究根据汉语语音学基本原理编制了普通话言语测听双音节小词表,用于测试患者的言语分辨率,以满足缩短测试时间并获得患者主要言语听觉能力信息的需求。由于本词表编纂所采用的语音学原理与采用音素平衡的MSTMs不同,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方面是一次新的尝试,故将该词表的编纂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普通话双音节词表的编制

1.1.1普通话双音节词表编制中的相关语音学知识 音节(syllable):语音学上定义的人能够自然发出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phone):是指人能够发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包括元音和辅音。音位(phoneme):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素与区分功能的结合体,同时也是一些区别特征的聚合体,它是在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区别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是指在音素或音位间可以形成对比的特征,其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密切相关,以s、sh为例,这两个音素在发音方法上是一样的,都是辅音、擦音、清音,只是在发音或/和成阻部位上有所不同,s在舌尖-齿背,sh在舌尖-龈腭。

每个音素/音位都可以看作是一组区别特征或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结合。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一种语言中的各个音位/音素才与其它音位/音素既相联系又相区别[5,6]。显然,从人类听觉感知的角度来说,最小的语音单位不是音素/音位,而是区别特征。区别特征和其他语音单位一样,都具有声学的现实性与特性,例如:塞音通常都会出现猝发波,后接的元音共振峰也会有一定的音征[7]。不同的声学表现被感知并熟知,最终才能习得语音。

1.1.2词表中词量缩减依据 任何一种语言的区别特征都是有限的,一般都会少于该语言中的音位数目。因此,如果从区别特征的角度编写词表,其所含词量必定会比音素平衡的词表有所缩减。同时,考虑到区别特征依赖于具体的音素或音位而存在,人不可能发出一个纯粹的“区别特征”而没有其他属性,理论上可以假设:听者如果确实听对了某个音素/音位,就意味着其听出了一组区别特征。如此,词表就可大大缩减了。另外,汉语测听必然跟汉语的音节结构及声韵配合规则相关。汉语语音学的传统是将汉语的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它们虽然与西方语音学的元、辅音分析传统不一样,但可以与之结合,特别是对声、韵、调仍然可以进行区别特征的分析。

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共有21个,全部由辅音构成,按方法特征和部位特征(即传统所谓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可以进行再分类。按发音方法可分为塞音(爆破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以及清浊和是否送气;按发音部位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和舌面后音。

韵母是音节内出现在声母后的语音成分,由元音或者元音加辅音构成,共有39个,它们也可以进行再分类。按结构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按发音口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所有韵母中的元音还可以按舌面的高低分(即高、半高、半低和低)、按舌高点的前后分(即前、央、后)以及按嘴唇的圆展分(即圆唇、不圆唇)(图1)。

图1 元音舌位图

声调主要依附于韵母,而且,声调的区别特征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一、二、三、四声分别就是高、升、低、降调。

综上所述,可以根据一些区别特征将声母、韵母分成发音相似的组,在每个组里选取少量声母或韵母作为代表(同组中其他发音相似的音不作重复考察),再进行彼此之间的拼合,从而达到缩减词表中词量的目的,同时仍可以保证每张测试表中均能出现需要评估的语音特征。

1.1.3声、韵母的缩减方法 声母的发音特征主要依据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两种要素,韵母的发音特征主要依据元音的舌面位置与结构两种要素。先将所有的声、韵母按发音要素分成发音近似或某项区别特征相同的组,再将分好的组进行声韵拼合,最后考虑声调问题。

1.1.3.1声母缩减

①声母缩减细则 声母的发音特征主要依据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两种要素(表1),由于唇齿音中只有f,边音中只有l,通音中只有r,故f、l、r不可缩减,在所有词表中都要考察。鼻音有m、n两个声母,m是双唇音,n是舌尖中音,由于舌尖中音较多,且已考察了舌尖中音l,所以选择m作为鼻音的考察项。

根据语音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有如下推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一个音位的成分包含于另外一个音位之中时,如果受试者能够听对并发对后者,则其必能听对并发对前者;但能够听对并发对前者未必能够听对并发对后者。如表1所示,声母z /ts、zh/tʂ、j /t中含有d /t的成分,当给声强度在受试者言语识别阈之上时,若受试者能够听对并发对z、zh、j,则必能听对并发对d;若受试者能够听对并发对c/tsh、ch/tʂh、q/th,则必能听对并发对d/t,t /th;同理,能够听对并发对z/ts、c/tsh,必能听对并发对s/s;能够听对并发对zh/tʂ、ch/tʂh,必能听对并发对sh/ʂ;能够听对并发对j/t、q/th,必能听对并发对x/。

综上,可以用发音难度最大的q来考察听音人对如下区别特征的获得能力:[舌面前]、[塞]、[擦]、[送气];用sh主要来考察[舌尖后],兼及[擦];用k主要来考察[舌面后],兼及[塞]、[送气]。因缩减依据来源于语音学基本原理的推论,因此将t列入考察项,以检验推论的正确性。

②声韵过渡 由于塞音和塞擦音的发音时间较短,且有明显的音轨(transition cue),能否被识别与和其相连的韵母有很大关系,因此增加“四呼”之别[7]。所谓“四呼”指的是近现代汉语的介音系统,分为开口呼(开)、合口呼(合)、齐齿呼(齐)和撮口呼(撮)。需要分四呼的声母为:t-(开口呼),tu-(合口呼),ti-(齐齿呼);k-(开口呼),ku/o-(合口呼);qi-(齐齿呼),qü-(撮口呼)。缩减后的声母考察项为:f、l、r、m、sh、t-、tu-、ti-、 k-、ku/o-、 qi-、qü-,共12个(注:“-”表示后接排i、u、ü发音的可选韵母成分)。

1.1.3.2韵母缩减 韵母是音节内出现在声母后的语音成分,由元音或者元音加辅音构成,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头只有i、u、ü三个,都是高元音,出现在韵腹前。韵腹是韵母的主干,听起来也最响亮,一般由a、o、e等充当,韵尾有i、u、n、ng、r。

①单元音韵母缩减 单元音韵母没有韵头、韵尾,因此,在考察单元音韵母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韵母即可。由于在汉语普通话中仅有“欸”字发音为ê,且用于口语中,因此选择此韵母的意义不大,可以不予考察。韵母o在汉语普通话中是以uo的形式出现;韵母-i[] []为i的不同音位,可以通过考察i代替-i[] [];韵母er是儿化韵-r的组合,三者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韵母[8],故可将其省略;由于a、i、u具有语言普遍性,发音清晰,而且可以相互结合以及跟其他元音结合,所以此处可以缩减。鉴于单韵母e[^][8]的发音比较特殊,且不可与其他元音结合,故将其保留。单元音韵母ü,具有一定的标记性(跟语言普遍性相对),故在此也将其保留。所以单元音韵母考察项为e、ü。

②复元音韵母缩减 复元音韵母包括二元音韵母和三元音韵母。在选择的过程中由于三元音韵母包含的信息要多于二元音韵母,所以优先考虑三元音韵母[7]。如表2[9]所示,韵母uai与uei可以看做是ai与ei和韵头u的组合,考察uai和uei可以省略ai和ei。同理,iao与iou可以看做是ao与ou和韵头i的组合,考察iao与iou可以省略ao、ou的考察。因为uai与uei、iao与iou仅中间的元音不同,所以uai与uei、iao与iou分别为同组考察项。韵母ie与üe中的e发音为[ɛ],而i与ü已经被考察过,所以二者选其一即可[9]。因为a[A]较简单,而i、u都已考察,所以ia、ua可以省略。韵母uo是单韵母o的表现形式,其发音亦不同于iou中的ou,所以应给予考察。复元音韵母考察项为uai/uei、iao/iou、ie/üe、uo。

③带鼻音韵母缩减 如表2所示,ian与üan是比较特殊的鼻韵母,ian既不是ia与n的拼合,也不是i与an的拼合;üan也不是ü与an的拼合,又因为i与ü都已考察过,所以只需在ian与üan中任选其一。鼻韵母ong不能由其它的韵母拼合, 具有不可替代性,iong是i与ong的组合,i已考察过,因此,只需在ong与iong中二选一即可[10]。韵母en/eng和in/ing考察受试者对前后鼻音的辨别,因此只需分别二选一即可,但在选择时须保证前后鼻音都有选择。带鼻音韵母考察项为ian/üan、ong/iong、en/eng、in/ing。

1.1.3.3儿化韵-r 虽然儿化韵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特点,但由于不同地区对儿化韵的区分程度不同,在此不予考虑。

综上所述,缩减后韵母考察项为:e、ü、uai/uei与iao/iou、ie/üe、ian/üan、ong/iong、en/eng、in/ing,共九组16个。

1.1.4声调 由于本测试材料意在选用较难的词语涵盖较简单的词语使之应用于测试,因此能够选择的词语范围非常有限,故在此不考虑声调平衡。

1.1.5选词 鉴于小词表的使用目的,符合语音学标准并能满足需求的最少选词个数为10个双音节词。但是鉴于听障患者常常难以在10个词内测得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ze threshold,SRT),故本次双音节小词表的编辑每张表选词20个。由于双音节词本身具有一定的词义,其对听者的理解识别具有一定影响,较生僻的词识别率较低,因此,双音节词较单音节词的选取过程更为繁琐。在选词过程中,以声母为变量建立十字交叉表,参考普通话高频词汇表[11]逐一进行筛选。因符合要求的双音节词较少,故选择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词重复测试。

1.2双音节小词表的数字化录制合成 录音材料为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编辑成的双音节词表共10张,每张表20个词。

录制地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室。整个录制过程由词表编辑人员与语言所专业人员、发音人共同协作完成。录制过程中通过压耳式耳机由录制人员和词表编辑人员同时进行监听,若发音不符合要求即刻重新录制。录制后的声音材料为单声道,采样率44 100 Hz,保存为wav格式声音文件以便后期处理。在CoolEdit2.0中对声音文件进行处理,调整发声强度至同一强度,添加2 s静音后按词表顺序分别合成单一声音文件。

1.3词表的初步等价性评估与复测信度评估

1.3.1测试材料 测试材料为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编辑而成的双音节小词表10张,每表20个词,采用男声发音材料对受试者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

1.3.2受试者 本次测试受试者为18~25岁耳科检查正常人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3.5±1.9岁,平素均讲普通话。纯音气导各频率(250、500、1 000、2 000、4 000和8 000 Hz)听阈≤15 dB HL。无耳科疾病史且近期未患任何耳科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

1.3.3测试方法 测试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环境噪声<25 dB A。测试仪器为MADSEN ITERA Ⅱ纯音听力计,TDH-50P耳机,SONY笔记本电脑。采用北京市同仁医院设计的汉语言语测听智能化系统给声。所有测试设备均经过北京市计量研究院校准。

预测试:随机选择5名受试者,测试顺序采用拉丁方设计,分别测试强度为PTA±4 dB、PTA±2 dB、PTA时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全部10张词表,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当给声强度为PTA-2时,绝大部分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在40%~60%区间内,故选择PTA-2 dB作为正式测试时的给声强度。

正式测试:测试前先向受试者解释如何配合测试,并在正式测试前先播放练习词表使受试者熟悉测试过程。测试时选择相对较好耳,经预测试确定给声强度为测试耳PTA阈下2 dB[8],反应方式为受试者复述所听到的内容,测试人员进行记录,允许受试者在测试的过程中进行猜测,测试过程中根据受试者状态,自主选择是否中途休息。测试采用拉丁方设计,每位受试者均测试了全部10张词表,评分采用全或无方式,双音节词中只要任一声、韵母出现错误都判定为错误,不得分。正确率的计算方式为:正确率=(复述正确词数/总词数20)×100%。

复测信度评估测试采用相同测试人员,相同受试者,在同一测试环境下于3~10天后的同样时间段进行复测。测试时采用相同强度、相同测试顺序、相同评分原则。

2 结果

2.1编纂完成的普通话双音节小词表及用于言语识别率测试的时间 共编纂出普通话双音节词表10张,每表20个双音节词。每表测试时间约为1分50秒,原MSTMs每表测试时间约4分40秒,较之提高了效率。

2.2初步等价性评估 对10张词表测得的言语识别率结果任意采用配对t检验(表3),表一与所有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九与表二、表五、表六、表八、表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二与表三、表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五与表四、表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可选出具有等价性的词表6张,即表三、表四、表六、表七、表八、表十。

表3 任意两词表测得的言语识别率间的配对t检验结果(P值)

2.3复测信度评估 将10张词表的识别率测试结果采用任意两两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表二、表四、表五的识别率复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02、0.026),表一、表三、表六、表七、表八、表九、表十的识别率复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57、0.120、0.387、0.062、0.177、0.808、0.789)。

3 讨论

Berko等发现的“fis”现象说明理解的话比能够说出的话多[12],由“fis”现象可以得出:在言语测听过程中,如果受试者能够正确复述测试内容,那么其听到的词语肯定是正确的,反之不成立,即听到的内容是正确的但所发出的声音未必是正确的。

人类的言语习得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发展的过程,只有学会了简单发音才能发出较复杂的声音,例如,只有先学会s才能学会z、c,如表1所示,z/ts中包含s/s的成分,两者的发音部位相同,区别是是否包含/t/的成分,如果s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未被掌握,则z也必然不能正确发出;z与c的区别在于是否送气,通常情况下,发出送气音要比不送气音难,送气音要将辅音发到一定长度,这点很难掌握;s、z、c习得难度依次增加。

根据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对声母进行分类,发音部位中,齿唇音只有一个声母f,如果f被缩减,则没有声母可以考察齿唇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中,边音中只有l,通音中只有r,如果这两个声母被缩减,则没有声母可以考察这两种发音方法。所以,所有测试表格内均含有f、l和r这三个音。

q的考察项为舌面前-塞擦-送气音。在发音部位中,舌面音的舌位习得较难,塞擦音q包含擦音x的成分,所以用q可以替代如表1中所示的8个声母,因此将其称为全能音。单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舌位和口型造成的,单元音e的舌位位于半高位,其发音部位难度较高位和低位较大,且其有多种不同的发音,具有考察的意义,因此在词表中不可被替代。虽然儿化韵是汉语普通话的一个特点,但是由于不同的方言区对于儿化韵的辨识程度不同,且没有公认的可参考的修正值,因此本文不予考虑。

与以往采用语音学理论为基础的言语测试词表相比,本研究在声韵母的考察上更加精致全面,从实际发音的角度分析、归类声韵母,而不再是以往的简单拼合;声母方面考察了以往词表没有考虑到的音韵过渡问题,韵母方面考察了以往未考虑的ie/üe,uo,üan,iong,ing。

根据本文所述语音学原理,每张词表只需10个双音节词即可基本满足语音学方面的要求,但是考虑词数过少影响信度,且在言语测试过程中听障者常难以在10个词内测得言语识别阈,故本次编辑每表词数限定为20词。词表顺序采用随机排序,经过初步的等价性评估与复测信度实验后选取了五张等价性一致且复测信度较好的词表,可选取的词表为表三、表六、表七、表八、表十。这些词表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对编纂的普通话双音节小词表的等价性评估与复测信度测试中,受试者均为听力正常的年青人,与国际通用的测试方法相一致。测试过程中发现即使听力接近的正常人其言语识别率也有较大区别,最大可相差80%。与单音节词表相同,由于每张词表的词量减少,标准差与个体差异均相应增大。因此,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等价性分析验证,确保词表间的一致性。

与以往的同类文章不同,本文较大篇幅的介绍了语音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用于言语测试的词表是如何编纂的,使读者在日后的应用中能够找到语音学上的依据。其次,本次词表的编纂未考虑声调的影响,原因在于本词表编纂的指导思想是用较复杂的发音取代较简单的发音,测试受试者是否能听出发音特征。声调虽然是汉语的特色所在,但其发音特征简单,因此不予考虑,在评分时也不应予以考虑,声韵正确即可,这也是与以往的言语测试材料不同之所在。

4 参考文献

1 张华,王硕,王靓,等. 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的数字化录制与等价性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2:1 011.

2 张华,王硕,王靓,等. 普通话双音节词测听表的编辑录制与初步评价[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774.

3 张华,王硕,王靓,等. 普通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的编辑与初步等价性评估[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425.

4 王靓,张华,王硕,等. 普通话单音节词言语测听材料的等价性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6,13:397.

5 林焘,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0~208.

6 王洪君.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6~185.

7 吴宗济.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3~54.

8 曹文. 现代汉语语音答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4~69

9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上册.增订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0~51.

10 王理嘉. 音系学基础[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102~104.

11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657~820.

12 沈家煊. 心理语言学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2.

猜你喜欢
词表元音韵母
声母韵母
编制受控词表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单韵母扛声调
近十年国内外专业学术词表建立文献综述*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Playing with “ar”
常用联绵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