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肝癌(HCC)的CT及MR影像学分析

2014-06-12 09:39杜迎节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

杜迎节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影像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前,在当今世界中,估计每年有50-100万人发现肝细胞肝癌(HCC),甚至,在这些人中,将近60万人/年死于这种疾病[1,2],据研究表明,这些HCC患者中大约80%是发生在肝脏背景异常的情况下,比如常见且容易初期忽视的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据相关机构统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肝细胞肝癌中,最容易发生的慢性肝病[3],其包括由肝细胞刚开始病变到肝硬化以及肝癌晚期的一系类过程,特别是当今老龄化的逐渐演变,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的纤维变成为肝细胞肝癌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4]。而目前的临床影像扫描中,由于肝内的脂肪肝程度不同的影响,故针对肝实质的CT图,由于其扫描的相应程度不同而导致扫描指标的密度出现变化,比如肝细胞所表现的高、中、低三种密度,在上述过程的影响下就会导致CT检出率出现错误,而发生错诊或漏诊,而当发生肝占位时,其相对应的MR图就会在CT图受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其多种序列和成像的技术,提高肿瘤检出的敏感度和准确率[5],CT扫描可以在脂肪肝的诊断中起到首要作用,而MR成像又可以发现早期的病变组织或组织内较高的脂肪和水量,故二者相结合,可以为临床诊断肿瘤提供可靠性参考,通过对CT与MR在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作用,为今后临床研究脂肪肝背景下的肝细胞肝癌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来我院就诊的30位被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背景下的肝细胞癌患者,且排除脂肪肝以外的肝脏背景异常情况,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0~68岁之间,经SPSS17.0统计分析,其患者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实验。

1.2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扫描前的临床资料和分别用CT以及MR进行扫描后的分析图,并与临床病理检验相对比。

1.3检查前注意和检查参数的设置 患者检查前6 h禁食,且均在扫描前30 min左右服用纯净水以做阴性对比,MR检查前须确认患者无MR扫描禁忌证,且扫描前除去相关金属障碍物,如若有问题,应及早做深呼吸和屏气的肺部训练。CT与MR扫描参数以[6]为准。

2 结 果

表1 CT与MR鉴别肿瘤的能力比较

表2 CT与MR鉴别肿瘤对比

3 讨 论

3.1对诊断错误的讨论

本研究中,结果可见CT与MR均表现了良好的诊断能力,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互补性,但是,结果可见,在判断良恶性时CT与MR均发生了判断错误,分析得出,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肝脏脂肪病变中,肝实质在CT及MR扫描中,不易与单纯脂肪肝相区别,虽然,在病例选择时已经排除了肝炎、肝炎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可能引起肝细胞肝癌的患者,但是,对于某些肝脏病灶性结节却不能做到很好的排查可能,另外,据美国一家研究表明,HCC患者合并NAFLD时,其通常是与肝癌的发生有关[7],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当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HCC时,其因为本身会出现包膜似物质而导致肿物呈现单独的,表现鲜明的肿状物,并且,这些肿状物又会再进行分化[8-9],因此,在本实验中,由于样本量较小,而又未统计肝细胞肝癌单纯的与脂肪肝的关系,因此出现诊断错误,但另一方面,由于CT与MR的互补相关性,而使相关人员重新检查,使得肿瘤被正确检出,而提高了临床诊断率。

2.2肝细胞肝癌的诊断现状

目前,在临床的诊疗中,大部分肝癌并不能只通过临床诊断或依照分级标准的影像学完全证实病情,其往往需要依靠病理证实的参照,而目前CT诊断的方法主要为目测法、肝脾比值法、肝脾比较相对密度法(肝脾CT值之差)以及进一步的血液研究(肝脏血管相对密度法),但是,由于不同患者甚至是同一患者的血管管径不同,常常导致误诊或漏诊,比如,目前有些笔者认为可以定性的肝脏血管相对对比法[10],当遇到所测患者血管管径较小而产生的血液集结现象时,测量的诊断率就会大幅度下降,不仅造成其治疗手段的差异,也造成了患者家属与患者不必要的恐慌。

此外,据研究表明,在某些CT扫描中,有些HCC的诊断中发现了脂肪病变[11],而肝脏的小病灶中,其脂肪变性的几率更高,特别是1-1.5cm的病灶中[12],因此,在日常的诊断中,经研究证明[13],当CT出现较低信号时,应注意HCC是否有脂肪变性的可能[14]。因此,在日常的临床诊断中,最好使用CT与MR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减少误诊或错诊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因为有些肝癌的生长比较缓慢,当初期未发现病灶时,不能及时排除其恶性,直到患者的病灶至少2年或是更多保持不变以及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或肝癌转移时 ,才能确定为良性。

[1] Gomaa AI,Khan SA,Toledano MB,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J].WorldJ Gastroenterol, 2008,14:4300-4308.

[2] Coleman WB.Mechanisms ofhuman hepatocarcinogenesis[J].Curr Mol Med,2003,3:573-588.

[3] Efremidis SC,Hytiroglou P.The multistep process ofhepatocarcinogenesis in cirrhosis with imaging correlation[J].Eur Radiol,2002,12:753-764.

[4] Kudo M.Mulfistep human hepatoearcinogenesis:correlation of imaging with pathology[J].J Gastroenterol,2009,44(19):112-118.

[5] Pleguezuelo M,Marelli L,Misseri M,et al.TACE VerSns TAE as them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2008,8:1623-1641.

[6] 邢古生. 肝细胞肝癌的CT及MR比较影像学分析(博士学位论文)[D]. 2009,4(1 ):2-5.

[7]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诊断杂志,2001,9:324-325.

[8] Ichikawa L, Kitamura T,Nakajima H,et al.Hypervasc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ll double medal phase imaging with multidetector CT improve tulnor depiaion in the cirrhotic liver[J].AJRAm dRoentgenol,2002, 751-758.

[9] Noguchi, Murakami, Kim,et al.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omparison of dynamic MR imaging with dynamic double arterial phase helical CT[J].AJR Am J Roentgenol,2003,180:455-460.

[10] 贺文,马大庆,冯捷,等.CT定量诊断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放射学杂志,2001,35:829-833.

[11] Yoshikawa J,Matsui O,Takashima T,et al.Fatty metamorph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adiologic features in 10 cases[J].Ad RAm JRoentgenol,1988,151:717-720.

[12] Valls C,Iannacconne, Alba E,et al.Fat in the liver:diagnosis and characterization[J].Eur Radiol,2006,16:2292-2308.

[13] Yu JS,Chung JJ,Kim JI,et al.Fat-containing nodules in the cirrhotic liver:chemical shift MIu featur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A.IRAm dRoentgenol, 2007,88:1009-1016.

[14] Bmix J,Sherman M.Management of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logy,2005,2:1208-1236.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