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2014-06-12 09:39李水胜
关键词:脊髓型钛板棘突

李水胜 黄 黎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骨一科, 广东 江门 529100)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高发人群为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行走困难、四肢活动障碍、麻木乏力,若不及时治疗使症状加重,则会出现面部异常出汗、吞咽困难等交感神经症状和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应积极治疗,以免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损害[1]。本研究将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甚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64.73±5.25)岁;病程0.5~7年,平均(4.16±1.52)年;2个椎间隙2例,3个椎间隙21例。对照组23例,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57~72岁,平均(65.05±4.84)岁;病程1~9年,平均(5.33±0.91)年;2个椎间隙4例,3个椎间隙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全麻后均取俯卧位。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使颈部前屈12°左右。于颈部后正中做一切口,依次将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及椎旁肌切开。暴漏两侧椎板和C2~T1棘突,参照病变程度选择减压节段。将症状较重的一侧作为开门侧,对侧则为门轴侧。将减压范围中的棘突咬除。用高速磨钻于门轴侧距关节突内缘不远处做一骨槽,使其呈“V”形,因存在椎板,椎间关节可保持稳定,避免了术后椎管再次狭窄。开门侧高速磨钻磨开椎板至内板后,将内板咬除。将C7下缘和C4或C3上缘黄韧带切断后,将椎板间的黄韧带咬断,并将小关节突内侧缘咬除,将硬膜囊上的粘连带清除干净以使硬膜囊完全显露出来,硬膜囊有后移且明显搏动,同时向外侧扩大神经根管,将神经根减压。之后向门轴侧依次掀开并抬起椎板,开门宽度约12 mm。之后将适宜大小的微型钛板预弯成“Z”形,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块中部和棘突根部。于门轴附近回植开槽时获得的骨质和切除的棘突颗粒,以促进骨愈合。止血后放置引流管,对项韧带进行缝合,包扎伤口。对照组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将皮肤、皮下组织以及椎旁肌切开后,将两侧椎板及C3-7棘突充分暴露出来,将棘突末端剪去并作为植骨。于两侧小关节内缘做一“U”形纵向开槽。从硬膜囊间和C3-7的棘突下穿过线锯,正中纵向锯开棘突。掀开椎板,去除粘连组织。对剪下的棘突进行修剪,对劈开的棘突及骨块中央进行打孔,穿过缝线,将髂骨条或修剪的棘突植入后结扎固定。两组术后均采取防感染、营养神经、脱水等措施。手术结束3天后即可下床活动。用颈托对颈部予以保护,定期复查和随访。比较两组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ROM、颈椎屈曲、后伸角度等观察指标的变化。

1.3评分标准 采用JOA评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改善率=(术后的JOA评分-术前的JOA评分)/(17-术前的JOA评分)×100%。当改善率高于75%时为优;当介于50~74%时为良,当介于25~49%时为可;当不足25%时为差。优良率=(优数+良数)/总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ROM、颈椎屈曲、后伸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比较(n,%)

注:*指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8473,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 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周围软组织退变从而直接压迫脊髓,并且在不良姿势或剧烈运动等动态因素的长期影响下,脊髓缺血或受压,进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2]。引起该病的原因包括外伤、颈部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髓内血循环受阻等[3]。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具有解剖结构简单,操作范围大,术野大,可增加椎管矢状径,改变其容积,促进脊髓的血液循环等优点,从而广泛用于该病的治疗中[4,5]。之前的单开门将粗丝线固定于小关节囊上,易发生再关门,致使手术失败,同时颈部固定时间过长可引起颈部僵硬;“锚定法”虽然能够防止再关门的发生,但是术后仍会出现颈椎曲度不良等情况[6,7]。

但采取钢板内固定措施可稳定成形的椎管,使颈椎保持生理曲度并有效复位,降低了术后颈椎失稳和后突畸形的发生几率,生物机械稳定性良好,利于骨性愈合[8];同时可保持开门的角度和宽度,使椎管容积保持恒定,并使其恢复完整性;椎管可以保护脊髓,有效防止了脊髓受压,且脊髓向后方避让,解除或缓解了前方的压迫[9,10]。本研究探讨分析了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ROM、颈椎屈曲、后伸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减少ROM、颈椎屈曲度以及后伸角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华,刘永恒,张明友.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6):512-513.

[2] 李晓国,宿显良,赵务生.颈后路微型钛板配合中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中医学报,2010,9(5):841-842.

[3] 王冠龙.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81.

[4] 闫乔生,缪旭东,许有,等.颈后路单开门结合单边钉棒开门侧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5):426-427.

[5] 刘艳兵,申勇,杨大龙,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5):1462-1465.

[6] 戴季林,闵继康,袁永健,等.颈椎后路单开门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145-146.

[7] 庞启雄,张朝驹,白红军.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6):816-819.

[8] 李智明,李明.3种术式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147-3149.

[9] 王玺,李钦亮,刘艺,等.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2,33(2):88-89.

[10] 王升,李强,陈长青,等.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4(25):68-69.

猜你喜欢
脊髓型钛板棘突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搓腰
——壮肾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26例数字化二维钛板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