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换血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及护理

2014-06-12 09:39梁丽清汤菊妹刘巧红池丽霞肖惠玉
关键词:双管全自动胆红素

梁丽清 汤菊妹 刘巧红 池丽霞 肖惠玉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广东 深圳 51817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对中枢神经毒性,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并发胆红素脑病存活者多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早期积极干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关键。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分别采用桡动脉一外周静脉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本文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旨在探讨不同换血方法的效果观察及换血过程护理,为新生儿换血选择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双管同步抽注法组l0例,男9例,女1例;足月儿6例,早产儿4例;体重1170~3445克;换血日龄4~6天9例.大于7天l例。原发病因:AB0溶血症2例,G-6-PD缺乏症4例。败血症1例,早产因素l例,原因不明2例。全自动换血法组13例,男11例,女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5例;体重1320~3755克:换血日龄3~6天 11例,大于7天1例,生后30 h 1例,2例换血2次。原发病因:AB0溶血病4例,G6-PD缺乏症5例,早产因素2例,原因不明2例。两组体重、胎龄、日龄、换血量、换血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方 法

1.2.1换血方法 (1)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途径:10例均采用桡动脉-外周静脉,通过三通管接肝素液、抽血用20 ml注射器及废血袋。穿刺一条外周静脉作输血通路,通过三通管接肝素液、输血用20 ml注射器及输血袋。换血速度:以20 ml注射器人工同步抽注,开始以每次10 ml等量换血,以后以每次20 ml等量换血,每次抽注速度按2~4 ml/(kg.min)。(2)全自动换血法组换血途径:13例均采用桡动脉-外周静脉,桡动脉留置针通过三通管一端接肝素液的延长导管,另一端接输液管为排血,输液泵控制排血速度。外周静脉穿刺后接输血管经恒速输液泵接输血袋。换血速度:排血泵速度=输血泵速度+肝素液注射泵速度。排血泵速度开始设为l00 ml/h.根据血压相应调整,逐渐增加至200 ml/时,输血泵速度相应增加。两组均在换血过程完成时,停止排血,改为常规速度继续输血,使输入血量较排血量多10~15 ml/kg。

1.2.2换血前后监测指标 两组换血前后检测血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监测生命体征值。

1.3统计方法 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以SPSS 10.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换血前后胆红素变化换血后两组胆红素均有显著下降(P<0.01)。双管同步抽注组总胆红素换出率是50.4%,全自动换血组总胆红素换出率是49.8%。两组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换血前后胆红素变化

表2 两组换血前后电解质、血糖、pH、血常规的变化

表3 两组换血前后心率、呼吸、收缩压变化

注:1 mmHg=0.133 3 kPa

2.2两组换血前后电解质、血糖、pH值、血常规变化两组换后血钾、血钠、血钙、血糖、pH值,血红蛋白差异均无显著(P>0.05)。结果见表2。

2.3两组换血前后心率、呼吸、收缩压的变化换血前后心率、呼吸、收缩压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见表3。

2.4换血并发症两组在换血过程及换血后均无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出血、血管炎等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

3 护 理

3.1术前护理 (1)环境准备:手术房间严格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液湿拖地板,室温保持在24~26 ℃。(2)换血前禁食4 h,必要时置胃管抽空胃内容物。(3)遵医嘱交叉配血并做血常规、血清胆红素、血生化、血糖、血钙、血镁等检查,按无菌操作准备动、静脉并保持通畅,输入血液在恒温箱中加温至34 ℃左右。根据病人情况准备抢救用品备用。(4)镇静。(5)置患儿于红外线辐射抢救台上,取仰卧位,接多功能监护仪。

3.2术中护理及观察 (1)术中动态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2)保持动、静脉通道通畅,排血通道用生理盐水加肝素l0 U/mL,速度10 mL/min,可防止堵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感染。(3)换血过程中切忌有凝血块或空气注入,以免引起血块或空气栓塞。(4)每5 min记录输入血量及出血量,同时根据患儿心功能情况调整所需速度,排血泵速度开始设为l00 mL/h,根据血压相应调整,逐渐增加至200 ml/h,输血泵速度相应增加,入血、出血的速度保持同步,避免引起血压大幅波动.导致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5)输入血液温度保持27~37℃,避免过高引起溶血,过低引起输血反应。

3.3换血后护理 (1)换血结束前再次做血常规、血清胆红素、血生化、血糖、血钙、血镁等检查,了解换血结果。(2)换血后拨出动脉留置针,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或血肿形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面色变化.注意有无抽搐、低血糖等异常。(3)按医嘱继续光疗。(4)术后常规禁食4小时,病情稳定可开始喂糖水,吸吮正常者可进行正常喂养。

4 讨 论

换血疗法是目前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期内大幅度降低体内过高的间接胆红素,使之下降至安全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并去除附有抗体的婴儿红细胞及存在于血中的游离抗体。换血方法的发展经历了由脐静脉到外周动静脉,由单管到双管,由人工抽注到输液泵自动进行等发展过程。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神经毒性,可致胆红素脑病,幸存者约75%~90%留有听力、视觉、智能发育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本文结果提示两种换血方法双管同步抽注法总胆红素换出率50.4%,全自动换血法总胆红素换出率49.8%,说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迅速、有效、安全的抢救手段。两组换血前后血钾、血钠、血游离钙、血糖、酸碱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提示两种换血方法对血液内环境影响无差异。两组换血后均未出现贫血,与换血后输人血量较排血量多10~15 ml Mkg有关。比较双管同步抽注法组和全自动换血法组,双管同步抽注法人工进行,存在人力和注射器等材料浪费的缺点,全自动换血法换血过程在密闭系统中完成,不需人工抽血,节省人力、物力,避免反复抽血、更换注射器而造成感染、空气栓塞的危险,输血、排血速度恒定,血压稳定,操作简便易行,有效,并发症少,是新生儿换血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Ip S,Chung M,Kulig J,et al.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important issues concerning neonatal hyperbillrubinemia[J]. Pediatrics,2006,114(1):l30-15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16(18):501.

[3] 陈维珍.周围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Il(1I):1653-1654.

[4] 林跃梅,郭文璇.新生JLJ'b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1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1(10).

[5] 俞善昌.新生儿胆红素中毒性脑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0,15(1):3-5.

[6] 李锐钦,邓皓辉,伦丽芳,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一附26例报告[J].新生儿科杂志,2009,15 (4):145-147.

猜你喜欢
双管全自动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德国猎豹35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全自动发明机
基于TM5103双管正激开关电源的设计
全自动洗衣机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兴起与未来之路
美国Double Tap防卫公司Double Tap袖珍双管手枪
基于UC2844双管正激电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