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6-12 09:39刘燕萍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切口

刘燕萍

(罗定市人民医院门诊,广东 罗定 527200)

门诊手术是上个世纪外科最重要的一项变革,在国外一些医院,近乎一半的外科手术都是门诊手术,因此随着门诊手术的增多,控制手术感染率势必加大监控力度[1]。门诊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控制和预防感染的疾病之一。本研究收集本院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500例进行门诊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联合院感科、检验室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探讨,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措施,为防止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500例门诊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76例,女性患者124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37.2岁,其中无菌手术221例,清洁手术138例,污染手术112例,特异性感染手术29例。手术种类:体表肿物切除术312例,包皮切除术78例,外痔切除术12例,脓肿切开引流术89例,其它类11例。其中13例怀疑或诊断为术后伤口感染。诊断术后伤口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相关诊断标准[2](潜伏期显著或者在住院后2天即出现感染症状)对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等详细情况,总结门诊手术患者的切口病原菌感染情况,并根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其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出引起切口感染的各种可能危险因素: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急诊手术、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天数、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是否使用激素治疗等,对可控制的因素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2 结 果

2.1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率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急诊手术、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天数、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是否使用激素治疗等因素均与门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关系,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率

2.2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情况 本次研究发生切口感染的13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标本11例,检出革兰阴性菌约占36.4%;革兰阳性菌约占45.5%,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他为真菌感染,约占18.2%。详见表2。

表2 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情况

3 护理对策

门诊手术室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之一,感染来源和渠道均较多,是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3]。外科无菌技术的要求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和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医护人员要有对患者的高度负责精神,学习医疗新知识,新动态,用心分析各种感染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并落到实处,手术切口感染率是完全能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甚至更低水平[4]。本研究总结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如下护理对策:3.1加强门诊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及护理 由于门诊手术患者术后不住院,有些患者认为做完手术后只等下次来拆线就可以了,不换药也无所谓;还有一些患者认为门诊进行的都是小手术,做完就可以回家了,无需注意些什么,造成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门诊护士除对患者进行充足的术前准备外,还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关手术知识的健康宣教。交待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视伤口情况进行换药的频率次数;糖尿病血糖偏高的嘱患者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方行手术;月经期患者月经干净后才行手术;对体表肿物、包皮、外痔等术前感染的患者须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的护理。

3.2门诊建立健全组织 成立门诊感染监控小组,有专门护理人员负责门诊手术室的管理,每季对手术室的感染进行分析,制定应对方法,并设立专门人员对手术室的相关感染源进行监督[5]。

3.3具体措施 1)针对患者的自身原因,做好患者的术前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加强个人卫生意识[6]。2) 加强门诊手术室的环境管理,保证手术室空气清新、通畅,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进入手术室的人数,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参观手术人数控制在3人以内;每天动态消毒净化手术室空气,每天清晨在手术前清洁所有的水平表面,手术之间清洁所有的水平表面,每天手术结束时,彻底清洁消毒手术室,每周一次彻底清洁整个手术室[7];使用质地优良的植物以减少线绒的产生;控制手术室的温湿度,温度在22-25℃,湿度在50-60%之间;每月一次做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等的生物学监测,使菌落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3)加强对手术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加强门诊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管理,严格对手术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有效期、胶带、包装内的指示卡进行核对。4)保证消毒液的质量,每天对含氯消毒液浓度进行测试,每月对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查消毒液是否合格。5)术前用药注意抗生素的抗菌谱应覆盖手术部位最为常见的病原菌,确定抗生素的半衰期,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

3.4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 针对一些医护人员消毒意识薄弱以及对感染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因此加强对其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手术中感染的因素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门诊手术室护士除自觉遵守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外,还要督促每一位手术者认真刷手,洗手时注意指尖、手指、指间、手掌等各部位的清洗及消毒,术中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不要随意出入手术室等[8]。

总之,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急诊手术、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天数、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是否使用激素治疗等因素均与门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关系,而针对各种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也是控制切口感染的举措之一。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一些可控的主观及客观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

[1] 简明,贺李江,胡菊华,等.门诊手术病人舒适护理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58-59.

[2] 周敏.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21-122.

[3] 杨玉芹.舒适护理模式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43-344.

[4] 安晓婷.浅谈门诊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4):503-504.

[5] 郑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21-123.

[6] 阎仿.专科医院门诊手术室管理的探索[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430-431.

[7] 王霄.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5(6):658-659.

[8] 徐中娟.门诊手术室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37-138.

猜你喜欢
门诊手术室切口
门诊支付之变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