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区院前疾病谱的分析及救治策略

2014-06-12 22:04曾智慧叶巧亮唐卫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

曾智慧 叶巧亮 唐卫明

[摘要] 目的 对漳州地区的院前疾病谱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提高抢救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拨打“120”呼救电话的院前急救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并按急救病种、性别、年龄组、月份分布情况、24 h各时间点的关系等进行系统统计,探索急危重患者构成梯次及疾病谱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救治策略。 结果 创伤、心血管系统疾病、小儿科疾病、中毒事件、妇产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院前急救最多的病种;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时间集中在11、12月及每天的12:00~16:00与20:00~24:00。 结论 在新的背景下,科学分析院前疾病谱,建立专业的急救队伍,并调整相应的救治策略,能有效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院前急救;疾病谱;救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9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b)-016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pre-hospital disease spectrum of Zhangzhou district,and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cue,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Methods The patientsmedical records who called 120 from January 1 2006 to December 31 2011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emergency diseases,the distribution of gender,age,mon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point in 24 hours were counted.The distribution of critical patient′s disease by charts and disease spectrum rule was investigate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is. Results Trauma,cardiovascular diseases,pediatric diseases,poisoning,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iseases,respiratory diseases,neurological diseases were the largest pre-hospital emergency disease;the age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patients concentrated between 20-40 years old,the time distribution was concentrated in November,December and 12:00-16:00 and 20:00-24:00 of each day. Conclusion Under the new context,make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re-hospital disease spectrum,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emergency team and adjust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emergency,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Disease spectrum;Treatment strategy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症患者的院外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指患者发病后由目击者或医务人员在现场的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由配备专业医疗用品、运输工具、通讯工具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进行的抢救与监护活动[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在抢救生命、减少伤残、改善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本调查对漳州地区2006~2011年的院前急救病谱进行分析,以提出应对措施,提高抢救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本急救中心救治的漳州地区患者55 450例,对该部分患者进行资料统计。

1.2 分析方法

①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并按急救病种、性别、年龄组、月份分布情况、24 h各时间点的关系等进行系统统计;②根据疾病谱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类,总结病情特点;③分析出诊情况,研究不同病种的年龄分布;④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救治医院进行表格统计,采用Excel将统计资料整理成档,输入计算机,并经统计学处理、列图表,摸索急危重患者构成梯次及疾病谱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救治策略。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55 450例救治病例中,男36 149例,女19 301例,男女性别比为1.87∶1;在年龄分布上,以20~岁年龄组最多,其次为30~岁年龄组,两组合占全部患者的55.2%(表1)。

2.3 院前急救时间分布的分析

院前急救在月份分布中主要集中在1、7、9、11、12月份,以12月份为最高峰,2、5、8、10月份相对较少(表3)。每天的20:00~与12:00~为出诊最高峰时间(表4)。endprint

3 讨论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由于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应用院前疾病谱分析来完善院前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1 院前急救的必要性

对于急症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很多急症、创伤都是在突发情况下发生,在现场就进行争分夺秒的救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3]。对创伤急救来说,伤后的一小时又称黄金一小时,是创伤急救的最佳时间[4]。院前急救场所多为事发现场,急救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数小时[5]。

3.2 院前急救的特点

①出诊急,大部分患者是危急重症,一有呼救就必须立刻出诊,到达现场后必须即刻进行紧急处理,刻不容缓;②环境差,院前急救出诊时间和地点不确定性大,很多急救环境较差,如车祸现场可能在深沟内,既不便操作又具有一定危险性,有的处于人群较集中的地区,围观群众较多,影响抢救;③病情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只能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之后,再采取对症治疗[6]。

3.3 院前急救策略

3.3.1 建立专职化的院前急救队伍 安排专职人员独立从事院前急救,避免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互相干扰[7]。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在人员选择上要优先选择那些综合素质比较好的、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且这些人员需相对固定,不宜频繁更换,并逐步地朝着高职称、高学历的急救队伍发展[8]。

3.2.2 完善支持系统 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基础设施、急救车辆、通讯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反应速度。

3.2.3 加强人员培训 应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增强医护配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急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还要定期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等的急救演练[9],保证在真正发生事故时也能有条不紊,高质量地完成抢救任务。

3.2.4 增强危机意识 应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制度和急救流程,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学习相关法规政策,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法律义务,减少和杜绝因法制观念不强而引起的急救风险事件[10]。

3.2.5 完善接警、调度管理 应继续完善院前调度机制,安排专职120调度员并定期对其进行医疗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常见急症的处理措施,在接警时能对患者采取正确、快速的判断和处理。为了适应“120”电话高峰时间、均衡调度人员接警派车能力,也为了让调度员享受更多的公平,可以尝试打乱原有成员编制,根据每人工作特点和能力,重新“洗牌”分组。还应丰富调度人员、急救人员的地理知识,增强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时效性和有效率[11]。

3.2.6 提高急救人员待遇 急救中心工作苦,思想压力大,条件差,很难留住专业人才,人才招聘也有很大难度[12],因此,有必要增加急救中心的人员编制和经济投入,提高急救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资料库,充分利用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使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院前急救机会[13-14]。

总之,院前急救是保证危急重症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在新的背景下,科学分析院前疾病谱,建立专业的急救队伍,并调整相应救治策略,能有效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郑桃晓,胡淑英,钟渠,等.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特点及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7):1085-1087.

[2] 陈玉琼,魏竹君,毛晓泉.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J].四川医学,2011,32(2):281-282.

[3] 张建中,王庆玮.2007年~2009年淮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规律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93,53.

[4] 刘春娥,莫兰风.南宁市110740例院前急诊患者的病谱分析与急救措施[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3):473-475.

[5] 尤素杰,李英杰.辽宁鞍山长甸地区3608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2):263-263.

[6] 何健,罗学斌,周彪,等.院前急救1344例疾病谱及梯度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25(6):344-346.

[7] 张在其,陆家韬,熊悦安,等.武汉市江汉区2198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92-894.

[8] 蔡文伟,叶再元,王显荣,等.医院参与型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52-653.

[9] 王端华.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22):2234-2235.

[10] 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11] 刘琨,刘向,赵毅,等.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9(3):60-61.

[12] 吴卫娟,刘连弟.320例严重创伤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策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4):26,28.

[13] 林荣,王家珍,李希宁.院前急救疾病谱对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J].西部医学,2010,22(6):1085-1086.

[14] 赵晓东.而立之年的中国急诊创伤救治走向何处?[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3.

(收稿日期:2014-03-12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3 讨论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由于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应用院前疾病谱分析来完善院前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1 院前急救的必要性

对于急症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很多急症、创伤都是在突发情况下发生,在现场就进行争分夺秒的救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3]。对创伤急救来说,伤后的一小时又称黄金一小时,是创伤急救的最佳时间[4]。院前急救场所多为事发现场,急救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数小时[5]。

3.2 院前急救的特点

①出诊急,大部分患者是危急重症,一有呼救就必须立刻出诊,到达现场后必须即刻进行紧急处理,刻不容缓;②环境差,院前急救出诊时间和地点不确定性大,很多急救环境较差,如车祸现场可能在深沟内,既不便操作又具有一定危险性,有的处于人群较集中的地区,围观群众较多,影响抢救;③病情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只能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之后,再采取对症治疗[6]。

3.3 院前急救策略

3.3.1 建立专职化的院前急救队伍 安排专职人员独立从事院前急救,避免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互相干扰[7]。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在人员选择上要优先选择那些综合素质比较好的、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且这些人员需相对固定,不宜频繁更换,并逐步地朝着高职称、高学历的急救队伍发展[8]。

3.2.2 完善支持系统 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基础设施、急救车辆、通讯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反应速度。

3.2.3 加强人员培训 应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增强医护配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急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还要定期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等的急救演练[9],保证在真正发生事故时也能有条不紊,高质量地完成抢救任务。

3.2.4 增强危机意识 应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制度和急救流程,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学习相关法规政策,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法律义务,减少和杜绝因法制观念不强而引起的急救风险事件[10]。

3.2.5 完善接警、调度管理 应继续完善院前调度机制,安排专职120调度员并定期对其进行医疗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常见急症的处理措施,在接警时能对患者采取正确、快速的判断和处理。为了适应“120”电话高峰时间、均衡调度人员接警派车能力,也为了让调度员享受更多的公平,可以尝试打乱原有成员编制,根据每人工作特点和能力,重新“洗牌”分组。还应丰富调度人员、急救人员的地理知识,增强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时效性和有效率[11]。

3.2.6 提高急救人员待遇 急救中心工作苦,思想压力大,条件差,很难留住专业人才,人才招聘也有很大难度[12],因此,有必要增加急救中心的人员编制和经济投入,提高急救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资料库,充分利用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使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院前急救机会[13-14]。

总之,院前急救是保证危急重症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在新的背景下,科学分析院前疾病谱,建立专业的急救队伍,并调整相应救治策略,能有效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郑桃晓,胡淑英,钟渠,等.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特点及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7):1085-1087.

[2] 陈玉琼,魏竹君,毛晓泉.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J].四川医学,2011,32(2):281-282.

[3] 张建中,王庆玮.2007年~2009年淮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规律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93,53.

[4] 刘春娥,莫兰风.南宁市110740例院前急诊患者的病谱分析与急救措施[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3):473-475.

[5] 尤素杰,李英杰.辽宁鞍山长甸地区3608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2):263-263.

[6] 何健,罗学斌,周彪,等.院前急救1344例疾病谱及梯度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25(6):344-346.

[7] 张在其,陆家韬,熊悦安,等.武汉市江汉区2198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92-894.

[8] 蔡文伟,叶再元,王显荣,等.医院参与型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52-653.

[9] 王端华.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22):2234-2235.

[10] 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11] 刘琨,刘向,赵毅,等.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9(3):60-61.

[12] 吴卫娟,刘连弟.320例严重创伤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策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4):26,28.

[13] 林荣,王家珍,李希宁.院前急救疾病谱对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J].西部医学,2010,22(6):1085-1086.

[14] 赵晓东.而立之年的中国急诊创伤救治走向何处?[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3.

(收稿日期:2014-03-12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3 讨论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由于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应用院前疾病谱分析来完善院前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1 院前急救的必要性

对于急症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很多急症、创伤都是在突发情况下发生,在现场就进行争分夺秒的救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3]。对创伤急救来说,伤后的一小时又称黄金一小时,是创伤急救的最佳时间[4]。院前急救场所多为事发现场,急救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数小时[5]。

3.2 院前急救的特点

①出诊急,大部分患者是危急重症,一有呼救就必须立刻出诊,到达现场后必须即刻进行紧急处理,刻不容缓;②环境差,院前急救出诊时间和地点不确定性大,很多急救环境较差,如车祸现场可能在深沟内,既不便操作又具有一定危险性,有的处于人群较集中的地区,围观群众较多,影响抢救;③病情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只能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之后,再采取对症治疗[6]。

3.3 院前急救策略

3.3.1 建立专职化的院前急救队伍 安排专职人员独立从事院前急救,避免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互相干扰[7]。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在人员选择上要优先选择那些综合素质比较好的、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且这些人员需相对固定,不宜频繁更换,并逐步地朝着高职称、高学历的急救队伍发展[8]。

3.2.2 完善支持系统 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基础设施、急救车辆、通讯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反应速度。

3.2.3 加强人员培训 应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增强医护配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急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还要定期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等的急救演练[9],保证在真正发生事故时也能有条不紊,高质量地完成抢救任务。

3.2.4 增强危机意识 应建立健全院前急救制度和急救流程,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学习相关法规政策,增强法律意识,明确法律义务,减少和杜绝因法制观念不强而引起的急救风险事件[10]。

3.2.5 完善接警、调度管理 应继续完善院前调度机制,安排专职120调度员并定期对其进行医疗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常见急症的处理措施,在接警时能对患者采取正确、快速的判断和处理。为了适应“120”电话高峰时间、均衡调度人员接警派车能力,也为了让调度员享受更多的公平,可以尝试打乱原有成员编制,根据每人工作特点和能力,重新“洗牌”分组。还应丰富调度人员、急救人员的地理知识,增强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时效性和有效率[11]。

3.2.6 提高急救人员待遇 急救中心工作苦,思想压力大,条件差,很难留住专业人才,人才招聘也有很大难度[12],因此,有必要增加急救中心的人员编制和经济投入,提高急救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资料库,充分利用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使每个人都有相同的院前急救机会[13-14]。

总之,院前急救是保证危急重症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在新的背景下,科学分析院前疾病谱,建立专业的急救队伍,并调整相应救治策略,能有效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郑桃晓,胡淑英,钟渠,等.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特点及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7):1085-1087.

[2] 陈玉琼,魏竹君,毛晓泉.基层医院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的初步探讨[J].四川医学,2011,32(2):281-282.

[3] 张建中,王庆玮.2007年~2009年淮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规律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93,53.

[4] 刘春娥,莫兰风.南宁市110740例院前急诊患者的病谱分析与急救措施[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3):473-475.

[5] 尤素杰,李英杰.辽宁鞍山长甸地区3608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2):263-263.

[6] 何健,罗学斌,周彪,等.院前急救1344例疾病谱及梯度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25(6):344-346.

[7] 张在其,陆家韬,熊悦安,等.武汉市江汉区2198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92-894.

[8] 蔡文伟,叶再元,王显荣,等.医院参与型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52-653.

[9] 王端华.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22):2234-2235.

[10] 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41-43.

[11] 刘琨,刘向,赵毅,等.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9(3):60-61.

[12] 吴卫娟,刘连弟.320例严重创伤院前急救及护理对策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4):26,28.

[13] 林荣,王家珍,李希宁.院前急救疾病谱对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J].西部医学,2010,22(6):1085-1086.

[14] 赵晓东.而立之年的中国急诊创伤救治走向何处?[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3.

(收稿日期:2014-03-12 本文编辑:袁 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序贯评估病情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院前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