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应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策划——从青岛漏油事故分析

2014-06-13 09:50
科技视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漏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刘 甜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今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网络手机虽不能取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但是在方便、快捷和互动上,却又占得先机。所以,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新的媒体结构中,报纸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传统的强势地位已经动摇。对于报纸来说,既要取网络、手机之长,在与新媒介的融合上下功夫,又要独辟蹊径,在深度和观点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优势。而要做深度,做观点,就必须精于策划。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更应整合新闻资源,提升创意竞争力,占得先机。

面临着“报纸消亡论”的甚喧尘上,报纸应该改变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使得自己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电子媒体时代。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报纸其实并不是那么脆弱的东西,人们总是不经意地忘记网络不过只是工具这一点。如果没有人把信息输入进去的话,网络只不过是一个箱子而已”。传播媒介只是信息的载体和工具,信息本身才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和灵魂。与互联网站相比,报社具有训练有素的庞大采编队伍,具有长期积累起来的品牌和受众的信任度,传播的信息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而互联网站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新闻采写队伍,甚至没有新闻发布权,严重依赖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所以报纸在占据先天优势的情况下,面对近年来发行、广告均大幅度下滑的情况更应重整旗鼓,迎接挑战。

报纸媒体要想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赢得与新媒体的“客厅”与“书房”之争,就必须通过新闻策划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反应能力更能体现一个报社的能力。

对于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此时人民群众迫切的想要获知新闻信息,但是由于通信技术的进步、事件发生的突然性,报纸媒体已经越来越抓不住新闻发生的第一落点,所以报纸就应该在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上以及报道事物的发展态势、走向上下功夫。与此同时,对于记者来说,当得到一个重要的新闻信息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为读者考虑,从受众出发,对新闻进行详细策划,写出更好的作品。其实所谓的新闻报道策划,就是围绕某个主题或话题,对新闻采编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通过制定并实施方案,来强化传播效果以形成和引导舆论的前瞻性行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策划就被引入了新闻报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新闻报道策划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时态可以分为超前策划、即时策划和周期性、非周期性策划;根据形态,可分为新闻型报道策划和宣传型报道策划。而根据不同题材的策划,新闻策划可以分为事件性报道策划和非事件性报道策划,在事件性报道策划中又可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预知性事件报道策划。现在着重强调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对于报纸来说预知性的事件,是可以由人来安排和掌控的,所以相对来说更容易一点,而对于突发性事件,考察的完全是媒体的迅速反应能力。就以青岛漏油事故来分析一下报纸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策划。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上午10时许,在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突发爆炸,截至14时23分,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66人受伤。对于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突发事件的报道策划,也大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灾情报道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追踪报道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总结与反思阶段。

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媒体就要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掌握主动权,进行详细的报道策划,为读者呈现出翔实的报道。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抢占新闻报道制高点

突发事件报道的要诀就是快。而事发当地的媒体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这次的青岛漏油事故,青岛本地的媒体却反应迟钝,没有协调好报纸版面,没有做还人员调度,或者是出于某种考虑并未大篇幅的报道。而相对于青岛几家报纸的“失常”情况,全国其他各家报纸几乎全部是头版头条进行大篇幅的报道,比如《新京报》头版只刊登了这一条重大新闻《青岛油管爆炸35死》并且用三版对这一事件进行详细说明,可见对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并且在随后的三天内,分别大篇幅的对这一事件的持续进展详细的告知公众,如事故原因、事故责任、危机应对情况、人员赔偿等等。

2 用图片说话,直击受众心灵

突发事件中除了要在内容上还原事实,关注逝者等,还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语言,将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图片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是却往往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新京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幅图片就是车毁地裂的照片,同时用一个版面刊登了六幅图片,从不同角度对事故进行了解读。大幅彩色图片,形成了视觉中心,以图片的表现弥补了文字的枯燥、繁冗,达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3 独到、犀利的评论不可或缺

突发事件报道策划,在某种程度上,比拼的就是评论,就是观点,往往决定着人们思考的内容和方向,影响着人们对待事实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舆论的导向。《新京报》在事件发生后,在23日到26日连续发表四篇社论文章,对漏油事故进行评论。如第一天发表《青岛输油管爆燃,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对输油管线是否应该紧邻居民小区,新建输油管线当时是如何通过评估的,管线附近居民是否知情等问题进行了发问,力图寻找事故发生原因。第四天配发评论《漏油爆炸,安全整治,也要完善标准》强调相关法律和制度如存在“隐患”,同样要启动全国的安全整治,完善有关立法及标准等等。四篇评论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使人们在同质化的新闻中获得更独特的信息。

新闻报道策划有助于报纸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树立个性与风格,这种传播作业形式使各类媒体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不再出现重复雷同的“大合唱”局面,而是能够根据媒体自身具有的传播资源特色出新,有助于现代报纸在信息高度发达、新闻资源有限的时代,在重大新闻事件众多媒体共同角逐的情况下体现独有的传播个性。

[1]中马清福.报业的活路[M].崔保国,艾勤径,高扬,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石磊.媒介融合,报业发展新起点:从报纸消亡论说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7.

[3]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8(1).

[4]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

[5]卞拥军.新闻策划打造媒体竞争力[J].传媒观察,2004,9.

猜你喜欢
漏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AV63-14轴流风机伺服油缸漏油原因分析及处理
立式电动机推力轴承漏油事例分析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机床漏油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SISU集装箱正面吊驱动桥漏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