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2014-06-13 04:58魏蓉WEIRong
价值工程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软件人才

魏蓉 WEI Rong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 430000)

(Wuhan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Wuhan 430000,China)

0 引言

自从国家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于2003年,在对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专题调研,联合提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以来,时隔十多年,尽管在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与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过往十余年,我国软件人才培养取得了重要成果。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的培养,我们不可能实现2000-2010年黄金十年的跨越发展,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功不可没。但是也应清醒冷静地看到,我们在软件人才培养中仍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在2013年召开的中国软件人才培育座谈工作会暨教产对话活动上言辞恳切地坦言,我国软件产业的人才缺口问题已到燃眉之急。

截止2013年,我国软件专业需要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而且近几年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本身就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生着质变,酝酿着新的信息变革时代的到来,对软件专业的人才需求,再翻一番都是极有可能。

在如此严峻的人才短缺局势下,与之相对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每年都是“老大难”,原因就在于高校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陈旧落后,与企业的需求有很难弥补的落差。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对自身没有明确定位,还没领悟到高职不是面向研究型人才的学历教育,而是面向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本科生搬硬套,减少几门课程或者降低考核难度就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来执行。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专业的思路,没有创新的意识。面对文化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本就不如本科生的高职学生,以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来堆砌学时,课程体系与企业完全脱轨,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不管学生毕业后将面对企业的需求落差。这样的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不就业“老大难”?

1 适应企业需要能够让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无落差接轨的培养方案

首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注意软件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强调技能和素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软件专业的特性注定了在定位教育目标时不要想着能教给学生使用一辈子的技术,顶多能在企业中使用2、3年就不错了。能够受用一生的应该是团队意识,职业素质,一定广博度的行业常识,以及自主学习方法。

其次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因为软件专业的特性,实践必须与理论并重,甚至要多于理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软件专业自2011年开始实施教改以来,在硬件条件的不断升级支持下,逐年加重实践学时的比重,截止目前为止,甚至做到了大部分课程全程在机房中进行,完全可以做到真正的教学合一,学练并行。

2 高职软件专业的课程分类

①理论偏重型。这类课程内容大多是理论知识,以理论课为主,即使是实践,也是对理论的印证和熟悉,或者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完全展开实践,只能选择一些简单典型的案例来实践。

②实践偏重型。这类课程内容大多是技能操作,甚至就是教一种或几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只要学会操作过程和软件的使用就可以。

③理论和实践并重型。这类课程,既要让学生学会工具软件的使用,会动手编程,也要掌握背后的理论知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其实理论和实践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样的划分,是为了方便于对实践方式的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课程,其实践方式也各不相同。

3 软件专业现行的实践教学形式

①验证型实践。在理论课上讲了一个知识点,然后在上机课时来进行运行验证,通过对代码和工具的熟练,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熟悉,从直观感受来上升到抽象意识。这类实践所选取的内容大多是规模较小、内容经典的小程序或案例,一般最好能在一次课内完成。

②引导型实践。这类实践大多是任务式的,在最开始提出一个或多个从简单到难的任务,与教师讲过的范例相似但不相同。由学生回忆教师讲过的知识或者演示过的操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知识,并且进一步运用知识,在任务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举一反三,从而更进一步掌握知识和工具的使用。这种实践既可以是小的案例,也可以是大的项目中的一个模块,一般规模适中,最好在一次或者一周的课时内完成。

③设计型实践。这类实践一般规模较大,在两周或以上的时间里,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项目,或者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大项目。

这三种类型实践各种课程都会应用到,只是形式和比重各不一样。

验证型实践一般用来进行课程的入门,理论偏重型课程可以用来让学生最快地熟悉理论,实践偏重型课程可以用来让学生很快上手工具的使用。它的形式是最简单的,难度也是最低的,很多老师都喜欢这种实践,并且很容易过度使用这种实践,因为只要设计好了题目,学生照着代码或者操作步骤很容易完成,最后检查学生的结果即可评判出成绩。老师在设计这种实践时,课前花的时间最多,要将代码或步骤编写出来,课堂上只需要修正学生的错误即可,不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花费太多的精力,一般在下课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

引导型实践则难度较高,并不是直接将程序代码或者操作步骤直接给学生,而是提出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思考如何按照要求来完成任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题目,有时给出范例,在题目中留下各种思考空间,让学生来解决类似的问题,甚至可以延伸出更多。它的形式较复杂,难度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比验证性实践高,适用于已经过了入门阶段之后的基础学习阶段,在教学中应用得最多。老师需要在课前分析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理论设计相应的一系列任务,提出要求,在课堂上要实时控制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给出提示,引导学生往正确的路径上走,鼓励他们引申出更多的思考。一般在下课时,少部分学生能出色或超额完成,大部分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呈正态分布是最正常的状况。考核时,也不能光看实施结果,还需要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以鼓励独立思考、勤奋动手的目的来进行考核评分。

设计型实践是管理难度最高的,很多学校以课程设计或者实训的形式来组织。理论偏重型课程一般要完成一个比较大的,能完成一个具备独立功能或者逻辑完整性的案例。实践偏重型课程则一般要做一个完整的作品,或者能够运行的项目。一般是在课程一个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由学生独自或团队来完成一个大案例或项目,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在这种实践中,学生难在任务重,要学会通过课堂外的各种手段查询资料,收集素材,从头开始完成一个项目,如果是团队还需要最后进行整合。老师难在督促学生按照进度完成实践,并根据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最后的结果(一般以程序和报告的形式)进行评审考核。这种考核很难制定出精确的评分标准,大多是靠老师的主观印象来评判打分。

4 现行实践教学形式存在的落差及改进措施

第一,工作文档的写作,一个软件项目完整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各种文档的编写。第二,团队合作,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太多的压力,学习动力不足,在团队型的项目开发中,会出现优秀勤奋的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大部分工作,而懒惰的学生则混着磨洋工的状况。第三,自主学习,在学校里学到的技能,总会随着时间被新的技术所取代,这时候就需要再学习。对新技术的敏锐触觉,主动学习的勤奋进取精神,对文献资料的搜索查询能力,不畏难的恒心毅力,这些都需要在有压力的环境下逼迫学生培养出来。

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学校与企业“零落差”接轨,学生完全无障碍就业,上面的三种实践形式还不够。随着现在的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各种条件的成熟,出现一种新型的实践形式,体验型实践,即组织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观察软件工程师日常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企业的规章制度、项目组合作开发沟通模式,甚至旁听公司的会议。但这种实践一般机会少,时间短,学生即使去参观也是蜻蜓点水,看到的形式多于内容,流于表面。

如果将这种实践更进一步,真正引入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双向嵌入。一方面,企业进入学校,例如武汉商贸职业学院软件专业提出建立一个软件工作室,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组成开发小组,真正接受企业的订单,完成真实的、可以投入使用、可以盈利的项目。这种实践形式目前还在尝试中,如果能引入企业参与其中,帮助学校建设成生产性教学工作室,以开发为主,教学相辅,完全以企业的规则规范来实行学生员工的管理,让学生真正进入职业角色,像一个真正的软件公司员工一样就职,完成工作,考核业绩。另一方面,学校进入企业,可以利用寒假或暑假中的社会实践,安排学生按批次进入企业进行短时间的模拟实习,成为公司项目组的编外实习人员,跟公司员工一样上下班,跟随别的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不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依旧以学习为目的,可以让他们从模仿开始,到独立完成项目模块任务。

体验型实践中教师只是组织和辅助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学生,由学生管理学生,企业管理学生,在工作的压力下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查询,动手编程调试。体验型实践适合课程体系高级阶段课程学完之后的综合实训,例如学完web应用之后,就可以开发简单的web网站,学完mvc和框架之后,就可以开发完整的项目。

以项目为导向,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四种实践方式相结合,引入真正的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零落差接轨,这才能最终解决高职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脱节问题。

[1]张邦文.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1).

[2]程红林,韩雪.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广场,2007(04).

[3]黄颖.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软件人才
人才云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