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铜市场展望

2014-06-14 09:48岳欣
商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铜价铜精矿保税

岳欣

2013年整体而言,伴随着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由强转弱,中国铜市场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行情。2014年,中国市场的铜价短期内仍将震荡并会向下寻求突破,不排除短期内跌破6000美元的可能。但2014年中国GDP约7%-7.5%的增长可以看作对铜消费的支撑,经济的增长意味着铜消费的增长,尤其是考虑到铜的不可替代的特性,我们应该有信心对铜消费和铜价保持中长期乐观。

全球市场精炼铜供大于求

国际市场电解铜已连续三年供应过剩。根据专业机构Wood Mackenzie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球精炼铜供大于求约57万吨,而2013年虽有所下降,但仍有约32万吨的过剩,而其2014年预测将有35万吨剩余。由于统计方法和口径有所不同,尽管数字上面有一些不同,但国际上其他分析机构同样认为精炼铜供应存在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市场基本确认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已不可逆转,加息的预期使得投资者开始长期看好美元,而这两年以来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也支持了美元的升值。从长期来看,美元仍会处于缓慢但是相对稳定上升通道,这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来说偏于利空。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展缓慢,拖累了铜消费的增长,也是造成近期铜价低迷的因素之一。今年一季度,欧美公布的经济数据多不理想,显示经济在复苏的同时依然疲弱。受此影响,欧美日主要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政策将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美国和西欧占全球铜消费的四分之一,在短期内获得他们对消费增长的支持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但是随着欧洲可能出现的量化宽松以及日本政府目前推行的货币政策,我们有理由对西方国家长期的消费增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国内铜产量持续走高

中国精炼铜的供应主要来自于国内冶炼厂的矿产精炼铜和再生精炼铜,其中又以矿产精炼铜为主。

由于在过去十年中铜价基本处于高位,致使全球范围内铜矿山投资大幅增长。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铜精矿市场的供应开始大幅改善,尽管冶炼产能也在同步增长,但还是出现了铜精矿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在以前是十分少见的。据推测,2013年和2014年,平均每年全球铜精矿供应量会增加100万吨左右的金属量。我们可以预期国内冶炼厂矿产精炼铜的产量会持续走高。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国内冶炼厂粗炼产能的扩张一直没有停止,到2013年底,全国粗炼产能首次超过500万吨规模,预计到2014年底将接近600万吨规模,并将继续增长到2015/2016年,在铜精矿宽松的前提下,对于精炼铜的供应是个利好消息。

国内再生铜的产能也是随着冶炼产能的扩张而同步增长,与矿产铜不同的是,再生铜的生产受制于粗铜和废杂铜的供应。由于粗铜和废杂铜供应主要还需要进口,而今年初的铜价下跌,无疑会造成进口废铜数量的下降,从而给再生铜生产带来压力。

近日有消息说废铜进口退税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虽然该政策并不会造成废铜产量的增加,但如果实施则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费杂铜来到中国市场,增加中国再生铜的产量。

铜库存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3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据测算应该在82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量更是达到了940万吨。2014年铜消费仍然持续增长,如果我们以5%-6%左右的增幅计算,2叭4年的总消费量在870万吨左右,而表观消费量可能接近1000万吨。

虽然年初经济数据并不尽如人意,作为用铜大户的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是今年的主要亮点将会是电力和轨道交通。近期国家电网、各省市电力部门的招标工作已经陆续开展,年内电网招标量的总体增长格局已经比较确定,尤其是配网,智能电网建设与改造对铜消费将带来一定的提振。而各个地方轨道交通建设全面上马也是促进铜消费的一个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用铜的传统行业如家用电器(冰箱,空调),汽车,今年一季度均有稳定的增长,据了解,铜杆和铜管主要企业的开工率均比较高,考虑到二季度开始将进入铜的消费旺季,预计全年铜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真正对市场具有威胁的将会是铜库存,截至2014年3月底,国内精炼铜库存已经突破100万吨,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超过20万吨,保税库库存超过80万吨,由于大量的保税库存不属于统计和公布之列,这才是悬在市场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近期政府在清理整治融资铜和影子银行,市场在猜测这些保税库存如何消化,虽然绝大部分的保税铜存在抵押融资问题,但长期看必须要有一个消化的出路,无论何时保税铜的消化对于市场来说将会是一个利空因素,其如何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融资铜隐忧显现

年初的铜价暴跌引发了人们对于融资铜的担忧,在“超日债”违约打破了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神话后,市场对于融资铜的前景产生了普遍的担忧,甚至美国的一些投行认为融资铜将在两年内绝迹。但从目前看,由于铜本身的特性(流动性强,可保值,易变现),其最大风险不是价格的暴涨暴跌,而是融资成本与收益的盈亏,以及其投资方向的调整,除了将融出来的钱投资在无法兑付的信托理财产品上,大部分情况下风险是可控的。在央行总体信贷规模调控的前提下,企业,尤其是缺乏银行支持的民企私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视商品贸易融资为一条理想的出路,在无法获得足够的(尤其是低息的)银行贷款情况下,通过贸易融资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仍会是企业优先考虑的途径,如果操作得当,时机把握的好,其融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前提是风控到位,投资方向把握得当。我们预计融资铜仍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也仍将是进口精炼铜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近期上海保税库库存高企,除了由于比价不好造成进口报关不顺畅之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融资铜并未大规模缩减这样一个事实。

但是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前一阶段的持续贬值,除了打破人民币会长期持续升值的预期,使得那些躺在人民币上就能赚钱的惯常操做方法失灵以外,对于融资铜也是一个风险提示,必须警惕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融资成本增加的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认为最近发生的贬值是暂时的,人民币对于美元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升势,而这对于融资铜来说应该是利多的。

基本面不长期支持铜价下跌

整体而言,受全球精炼铜供应过剩、铜库存升高,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疲软的影响,铜价短期内仍将震荡并会向下寻求突破,不排除短期内跌破6000美元的可能。人民币近期的贬值无疑对铜的前景是一个打击,在进口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进口商对进口报关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而最近一些国内商业银行对于转口贸易(融资为主)采取的限制措施也会对铜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认为铜的基本面并不长期支持铜价的下跌。从生产成本角度来讲,据Wood Mackenzie统计的全球260多个铜矿山的现金成本c1(包含副产品抵扣),90%分位线约为5800美元左右,而95%分位线则达到了6150美元。根据安泰科统计的国内30多个铜矿山(产量超过总数的一半以上)结果显示,国内铜生产的现金成本(未包含副产品抵扣)平均价在35000元人民币左右,而90%分位线则达到了42000元人民币。我们知道影响铜价的主要因素是边际生产成本,一旦跌破,将会迫使部分矿山减产甚至停产,从而促使价格回归到成本线水平之上,因此,低于6000美元的伦敦铜价如果短期出现,也将会是昙花一现,会被投资者和投机者看作入市的好时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缓慢复苏,我们有理由对铜消费和铜价保持长期的乐观态度,虽然2014年平均铜价可能会在6700-6800美元一带波动,但长期看7000美元以上才应该是铜的正常价格水平,这也是支持国内外投资者继续投资铜领域的一个主要原因。endprint

猜你喜欢
铜价铜精矿保税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铜价下行压力增大,再生铜企业利润回落
氧化铜精矿密闭鼓风炉冶炼电热前床可行性研究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铋的不确定度
中国恩菲出席伦敦第二届铜精矿会议
铜价仍有回升机会
高碱度铜精矿滤布的再生清洗
去年保税港区进出口204.6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