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法的斜井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优选

2014-06-17 05:56陈修平邹德永
断块油气田 2014年2期
关键词:岩屑运移井眼

陈修平,邹德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580)

在斜井钻井过程中及时了解井眼清洁程度十分必要[1-3]。如果岩屑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运移,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在井眼低边形成岩屑床;对电测、下套管、固井作业等后续操作产生严重影响,岩屑床厚度较大时则会造成蹩钻、卡钻等井下事故。

井眼清洁预测模型可分为理论模型和经验-半经验模型2 类。理论模型很难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计算;利用大量室内实验数据统计回归得到的经验-半经验模型,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但由于计算简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计算。然而,对于现场给定作业条件,各模型的计算值差别很大。这是由于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都是基于其特定的实验条件建立的,而实验条件各异,且与现场作业条件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斜井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进行优选具有实际意义。

1 经验-半经验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影响斜井岩屑运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6 类:1)环空返速或排量;2)钻井液性能(密度、流变参数);3)偏心度、井斜角、井眼尺寸;4)钻头产生的岩屑量;5)岩屑的物理特性(密度、尺寸及其分布);6)其他(井眼的平滑度、钻柱旋转等)。

研究表明,有些因素对岩屑运移的影响较小,在建立模型时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影响因素有8 个[4]:钻井液环空返速、钻柱偏心度、井斜角、井眼外径、钻柱外径、钻井液有效黏度、钻井液密度、机械钻速。因此,将它们作为斜井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数据库样本的指标。

本文建立的斜井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数据库共包括18 个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和各模型建立时的实验数据,所有模型和数据均来自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5-22]。随着新经验-半经验模型的提出,该数据库可相应进行扩充。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型有:1)T.I.Larsen 等总结大量实验数据建立的临界环空返速半经验模型[5];2)汪海阁等利用概率统计和实验方法建立的岩屑床厚度回归模型[17];3)周风山等从定向井岩屑运移理论模型和直井岩屑沉降规律入手,建立的计算大斜度井段及水平井段岩屑床厚度的经验模型[18];4)刘希圣等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的岩屑床厚度经验模 式[19];5)M.E.Ozbayoglu 等利用无因次分析方法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经验公式[21]。

2 模型优选

2.1 优选思想及方法

针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将模型数据库中的各模型记为模型1,模型2,…,模型n,各模型最初建立时使用的基本数据组合设为X1,X2,…,Xn等n 个样本,各样本分别含有m1,m2,…,mn组数据,各样本的指标(初始变量)个数均为8 个,即Xi为一8×mn的矩阵。将实际作业条件下的基本数据组合记为样本Y,Y 与Xi的指标相同。

模型优选的基本思想为:Y 与Xi之间的距离越小,说明实际作业条件和模型建立时的实验条件越相近,利用模型计算岩屑床厚度的结果就会越准确。

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距离有绝对值距离、欧氏距离、明考夫斯基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和兰氏距离[23]。本文选用最常用的明考夫斯基距离作为聚类标准。将Y 与Xi之间的明考夫斯基距离记为di,di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 为一自然数,一般取值为1,2。

当q=1 时,di(1)=称为绝对值距离;当q=2 时,,称为欧氏距离。

由于各指标(变量)单位不同,且其值变化范围很大,为平衡各指标(变量)在模型优选中的作用,在计算之前要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常用的标准化处理为

2.2 优选步骤

1)分别确定各样本的mi组数据;2)分别计算各样本中各指标(变量)k 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skk,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3)分别计算Y 与Xi之间的明考夫斯基距离di;4)比较各距离di的大小,得到优选结果。

为方便计算,减少工作量与计算出错率,本文利用Matlab 编程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3 实例计算

某现场实际作业条件为: 钻井液初始环空返速为1.35 m/s,钻柱偏心度为0.6,井斜角为75°,井眼外径为226 mm,钻柱外径为127 mm,钻井液有效黏度为30 mPa·s,钻井液密度为1.24 g/cm3,机械钻速为5 m/h(即岩屑供给速度为9 kg/min)。将该作业条件记为样本Y,Y 可以表示为矩阵:

A=[1.35 0.6 75 226 127 30 1.24 5]T

选取汪海阁[17]建立的岩屑床厚度经验模型作为模型举例,记为模型1,确定该现场作业条件与建立模型使用的条件记为样本X1。根据文献[24],基于正交实验原理,X1可表示为矩阵B(8×16)。

利用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见表1)。

根据式(1)、式(2),首先利用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Y 与X1之间的明考夫斯基距离d1。计算结果:当q=1 时,绝对值距离d1(1)=2 800.2;当q=2 时,欧氏距离d1(2)=1 763.8。

利用同样的方法步骤计算样本Y 与X2,X3,…,Xn的明考夫斯基距离,并比较其值大小。将Y 与Xi之间的明考夫斯基距离计算结果按从小到大排序,前5 名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各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表2 样本Y 与Xi 之间的di 排序前5 名

表2表明,Y 与X1之间的距离最近,因此优选结果为模型1。模型1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8%[17],符合工程需要,从而证明了优选结果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相对于理论模型,利用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预测井眼清洁状况方便快捷; 但由于各模型建立时是依据不同初始实验条件得到实验结果,将模型应用于现场作业条件时,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因此,基于聚类分析法提出了斜井岩屑运移经验-半经验模型优选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方便现场使用。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优选方法结果的可靠性。

[1]孙晓峰,闫铁,王克林,等.复杂结构井井眼清洁技术研究进展[J].断块油气田,2013,20(1):1-5.

[2]胥豪,唐洪林,张晓明,等.新沙21-27H 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实践[J].断块油气田,2013,20(1):111-114.

[3]史学东,吴修国,刘俊方.短半径水平井侧钻技术在沙特HRDH-128 井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1,18(5):672-674.

[4]Azar J J,Sanchez R A.Important issues in cuttings transport for drilling directional wells[R].SPE 39020,1997.

[5]Larsen T I,Pilehvari A A,Azar J J.Development of a new cuttingstransport model for high-angle wellbores including horizontal wells[J].SPE Drilling&Completion,1997,12(2):129-136.

[6]Avila R,Pereira E,Miska S,et al.Correlations and analysis of cuttings transport with aerated fluids in deviated wells[R].SPE 87180,2004.

[7]Masuda Y,Doan Q,Oguztoreli M,et al.Critical cuttings transport velocity in inclined annulus: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R].SPE 655502,2000.

[8]Luo Y,Bern P A,Chambers B D.Flow-rate predictions for cleaning deviated wells[R].SPE 23884,1992.

[9]Duan M,Miska S,Yu M,et al.Experimental study and modeling of cuttings transport using foam with drillpipe rotation[J].SPE Drilling&Completion,2010,25(3):352-362.

[10]Ozbayoglu M E,Miska S,Reed T,et al.Cuttings transport with foam in horizontal&highly-inclined wellbores[R].SPE 116300,2003.

[11]Hagar J M,Tian S,Adewumi M A,et al.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particle transport in a deviated wellbore[R].PETSOC 95-02-05,1995.

[12]Beggs D H,Brill J P.A study of two-phase flow in inclined pipes[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1973,25(5):607-617.

[13]Duns H Jr,Ros N C J.Vertical flow of gas and liquid mixtures in wells[R].WPC 10132,1963.

[14]Hagedorn A R,Brown K E.Experimental study of pressure gradients occurring during continuous two-phase flow in small-diameter vertical conduits[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1965,17(4):475-484.

[15]Orkiszewski J.Predicting two-phase pressure drops in vertical pipe[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1967,19(6):829-838.

[16]Ozbayoglu M E,Ettehadi Osgouei R,Ozbayoglu A M,et al.Estimation of very-difficult-to-identify data for hole cleaning,cuttings transport and pressure drop estimation in directional and horizontal drilling[R].SPE 136304,2010.

[17]汪海阁,刘希圣,李洪乾,等.水平井段钻井液携带岩屑的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1995,16(4):125-132.

[18]周风山,蒲春生.水平井偏心环空中岩屑床厚度预测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1998,26(4):19-21.

[19]刘希圣,郑新权,丁岗.大斜度井中岩屑床厚度模式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5(2):28-35.

[20]李明,巨亚锋,王在强,等.大位移水平井井眼净化旋转因素数值模拟[J].西部探矿工程,2010,22(5):51-54.

[21]Ozbayoglu M E,Sorgun M,Saasen A,et al.Hole cleaning performance of light-weight drilling fluids during horizontal underbalanced drilling[J].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2010,49(4):21-26.

[22]Qahtani A M,Amanullah M.Prediction of hole cleaning efficiency using a simple,user friendly and better performing simulation model[R].SPE 136911,2010.

[23]常兆光,王清河.应用统计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240-241.

[24]丁岗,汪海阁.正交法在石油钻井环空携岩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3,10(A00):53-58.

猜你喜欢
岩屑运移井眼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岩屑床破坏器在水平井斜井段的清洁效果研究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论细碎岩屑地质录井
伊拉克H 油田Sadi 油藏鱼骨井井眼布置方案研究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建筑业特定工序的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岩屑实物录井成果网上应用研究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