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周晶慈

2014-06-18 03:26庞壮国
岁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杜鹃老妈

庞壮国

周晶慈眉清目秀,身材清瘦,步履劲健。看不出她七十六岁了。大女儿杜鹃在北京有公司有房子有车,老想把老妈接去享福。小女儿杜多多在珠海办了十所外语学校,她家靠山,临海,更想让老妈享受海韵海景。周晶慈戏称这是“幸福的绑架”。她说:“我自己过日子,就在大庆。”周晶慈1963年从兰州来到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她是“老会战”。“老会战”仨字,凝聚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周晶慈一辈子没享多少福,没攒多少钱,一种自豪感却洋溢在自己的身心与时光里。那时节,周晶慈自己膝下四个孩子,头上两位老人,身外四十个小孩,忙得上厕所都得小跑。全家八口人,做饭,缝衣,洗涮,都压在她的肩头。粮本上的供应量还有多少,布票和棉花票是给老人做新衣还是给孩子做新衣,冬储白菜土豆,夏腌咸菜大酱,扒火墙,砌火炕,挖菜窖,大事小情,周晶慈是家里的大主管、大长工、大跑腿、大张罗。在学校里,班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啥工作也不敢耽误不可怠慢。等她一退休,回想起摸爬滚打的日子,自己都佩服自己,我怎么那么能耐呢,怎么不知道犯愁和劳累呢?医巫闾山脚下,周晶慈家是北镇一个殷实富裕的大户。斗地主,闹土改,房产被征用,成了野战医院。她家搬到距镇子五六里外的小郝屯。周晶慈去北镇上学,要走半小时的路。解放战争,北镇的城墙炸出一个大豁口。周晶慈从北镇中学走出来,经过城墙大豁口,还要趟过一条护城河。不下雨的时候,护城河的水很浅,一下雨,水面变宽,河水没到齐腰深。一早一晚,周晶慈最害怕的是路过一个坟圈子。父亲已经是古稀之人,每当女儿放学,他总是提前一段时间,一边砍柴,一边去接十来岁的小女儿。干枝捆成一搂粗的大捆,女儿周晶慈就来到爸爸跟前,说:“让我背柴火吧。”老爹说:“哎呀,一不小心,今天柴火又砍多了,让我老闺女挨累啦。”父女俩说说笑笑,七里六里的路程没觉得远。蝴蝶蜻蜓纷飞,晚霞飘逸在天边,沿途缥缈地传来鸡鸣狗吠之声。在记忆里,那是周晶慈走过的最轻松最快乐的路。十九岁二十岁的周晶慈行走在兰州的路上。她已经在一家建筑企业当上了图书管理员兼广播员。唱歌跳舞是这个小姑娘的长项,她的身后,总有一些小伙子对着她的身影思绪绵绵。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周晶慈走路就得小跑了。她和丈夫杜兆品陆续有了大女儿杜鹃,大儿子杜明,二女儿杜凤,小女儿杜多多。杜兆品的妈妈爸爸跟他们一起住。柴米油盐的生活里,周晶慈就得咬牙硬撑。瘫痪在床多年的八十岁婆婆屎尿脏了衣裳被褥,杜兆品吓得连忙跑到学校,对周晶慈说:“你快回家看看吧,我可整不了。”当副校长的周晶慈在课间跑回家,给婆婆擦洗,换衣,把一团脏衣物放在家门口,又连忙跑回学校。等到下班回家,要洗一洗那团脏衣物,却发现早就被杜兆品扔到垃圾箱里去了。这些年里,周晶慈遭遇过左眼失明、静脉曲张的折磨,遭遇过胳膊骨折,遭遇过上颌全部牙齿的全军覆没。她依旧是以流水的清澈和冰雪的沉静,默默担负病痛。周晶慈知道孩子们深深爱着自己,作为母亲,帮不上儿女们多大的忙,她不能让自己的病痛给孩子们带来担忧,带来心底的阴影。一个不知愁不言愁不转嫁愁的周晶慈,让儿女们看见的是,老妈快乐,老妈光明,老妈坚定。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普通人家都算是穷人家。穷人家过日子,不能成天咳声叹气愁眉不展要死要活。周晶慈一家,上面抬举着两位老人,下面孵育四个小嘎,八口之家,家庭小晚会是他们穷欢乐的常态节目。杜兆品和周晶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里,曾经是兰州一家建筑单位舞场上最惹人注目的跳舞高手。周晶慈怀孕六个月的时候,还在一个晚会上表演乌克兰舞。大姐杜鹃拉小提琴,大哥杜明吹口琴,二姐杜凤拉二胡,六岁的小妹妹杜多多跳起儿童舞。舞步舞姿舞范都是妈妈一招一式教的。杜鹃的爷爷在病逝之前的两三年,看病,护理,最忙最累的是周晶慈。周晶慈理发和刮脸的手艺是自学成才。每到星期天,给老公公理发,刮脸,让老人家精神焕发。爷爷八十七岁那年病得厉害,不能下地了。他躺在床上,大便干燥,憋得直哼哼。周晶慈用手抠,把一丸一丸硬得能打弹弓的粪球球抠出来。这一幕,永远留在了小多多的脑海里。什么叫做孝心呢?一遇见“孝心”这个词,小多多就会想起这一幕。杜鹃的奶奶瘫痪在床上七八年,给老人换尿布,擦洗身体,周晶慈不让别人插手。老奶奶九十六岁病逝。1992年,周晶慈五十六岁。就在这一年,她的爱人杜兆品因为心脏栓子脱落导致血栓。整整三年,周晶慈陪伴着丈夫,操劳的日日夜夜让她白发苍苍。周晶慈的二女儿杜凤是一个贤惠的女人,与世无争。她的丈夫李希在2008年夏天突然遭遇不测。刚刚四十四岁,就与世长辞了。周晶慈的全家人陷入悲哀。那年七十一岁的周晶慈腰杆挺了起来,把女儿凤接到自己身边。母女朝夕相处,力争忘记悲伤。周晶慈上灶,喊起赖在床上瞌睡的小凤,给我打土豆皮,给我去买海鲜酱油。总是把小凤拉进生活琐事里,不让她迷失在恍恍惚惚的意境中。周晶慈的苦心,就是不让小凤闲着呆着闷着愁着,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周晶慈对门的邻居名叫郭秀江。郭秀江退休了,成天闷在家里。郭秀江在小走廊上碰见周晶慈。郭秀江诉说,周晶慈倾听。周晶慈对郭秀江说:“你跟着我吧。我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保证你不再闹心。”周晶慈郭秀江两个人形影不离。她俩结伴走向老年大学的课堂。每星期里,上一堂书法课,上一堂国画课,是她俩雷打不动的节目。从楷书学到隶书又学到小篆。画牡丹画小鸟画丝瓜画河虾。晚上八九点钟的华灯,也把朝气蓬勃辉洒在她们的身影上。她俩在旱冰场的音乐里,慢三步,快四步,交际舞,一开始周晶慈是老师,郭秀江是学生,不久双双成了驰骋舞场的高手。周晶慈和郭秀江唱歌,一唱一上午。一本抒情歌曲集,翻阅得都卷了边。周晶慈和郭秀江一起创作布贴画。周晶慈和郭秀江一起采集秋天的苇子叶,剪下粗胖的蒲棒,撅来干干巴巴微细草秆,那草秆上碎星星似的小白花,越细看,越有神。她俩制作了许多干草插花,装点在家里,不图引人注意,只求内心愉悦。郭秀江的诗歌里,结尾一段朴实地诉说:“门常关,灯常闭/隔墙没有一丝声响/直到有了你的归期/我才愿/向你的门口张望/自家窗口的灯光/是夜归人的期盼/可我还是希望/你的灯也亮着/与我家的灯火并肩”。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鹃老妈
爱逛街的老妈
“精明”的老妈
老妈的惊喜
杜鹃红
家有脱线老妈
“快点儿”老妈
杜鹃
百里杜鹃百里歌
百里杜鹃
自私自利的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