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顺手牵羊”

2014-06-18 19:22郭春兰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区角口袋物品

郭春兰

幼儿园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东西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而第二天家长又和孩子把那样东西送回来了。

每天下午,孩子都要进区角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他们就会进行餐前准备工作,然后紧接着进餐,之后就会离开幼儿园。一天在孩子离园时,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在接园时悄悄塞给我一片插塑玩具:“郭老师,这是在孩子口袋里发现的玩具,这孩子偶尔会有不好的习惯,拿了幼儿园的东西要么说是捡的,要么说是小朋友给的,希望老师多多教育她,严格要求她。”听到家长这番话,我连忙说:“多谢您的提醒。希望以后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每次孩子区角活动结束后,我都会和离开区角的孩子拥抱一下,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是在拥抱时顺带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将区角的物品装入了口袋。我这样做并不是对孩子的不信任,而是对孩子的一种爱护与督促,防止较危险的东西对孩子造成伤害。那天我却疏忽了和他们的拥抱,作为教师的我,认为小朋友拿玩具的行为,显然不能和传统意义上的“偷”相提并论。首先,大班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的,拿他人或集体物品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好奇,某样物品自己特别喜欢时,忍不住拿来看看,看来看去就不自觉地揣进自己的口袋里了。其次,他们还分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不好的、错误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

正面教育孩子不能将幼儿园物品或他人物品带回家,告诉他们这是不好的、不对的行为。

通过故事等教育手段旁敲侧击地告诉孩子,不经过他人允许悄悄拿他人物品是不对的。

加大对孩子的监督力度,减少或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针对孩子的撒谎行为,以下三点具体建议可供家长朋友参考:

另外,很多家长对孩子从幼儿园拿东西回家后撒谎、骗人的行为也有疑问,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撒谎,家长该如何应对,以改正他们的这一不良行为。

首先,家长要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是孩子的一种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一般包括为逃避惩罚、为得到赞扬、为避免矛盾、为不愿做事等原因的有意撒谎,也包括因想象与现实混淆、因理解性心理错觉和因成年人言行影响等原因形成的无意撒谎。

善待孩子的说谎。3~6岁的孩子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他经常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当作事实加以描绘。对于孩子的这类谎言,家长不要一味去指责和训斥孩子,可以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清现实与幻想的区别。

耐心引导。为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孩子不说谎话、有错就改的好品质,教育孩子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勇于改正错误。

猜你喜欢
区角口袋物品
称物品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浪漫口袋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会喝酒的大口袋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区角活动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