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研究

2014-06-19 18:47申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8期

申林

摘要:以机床行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财务数据和有关信息,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机床行业上市公司R&D投入与产出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机床行业上市公司R&D投入与本期营业收入正相关且是显著的;与下期营业收入正相关且是显著的;与当期主营业务利润率不相关。最后,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机床行业;R&D投入;产出效果;主营业务利润率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8000102

1引言

机床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R&D投入的规模和强度是衡量机床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尽管我国机床企业R&D投入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我国机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为什么研发投入的增长没有带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效果如何?如何通过有效的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分析R&D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来作出回答。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以A股上市的机床公司(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11家)为样本。通过查阅这些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www.sse.com.cn)和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网站公布的2010年到2012年年度报告,对企业R&D投入与产出效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03和EVIEWS7.0软件处理。其中R&D投入数据的采用,是通过手工查找企业年报中附注中“研发支出”、以及“董事会报告”、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下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所披露的研究开发支出。

2.2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

企业加大R&D投入可以提高研究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可以使公司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假设1:当期R&D投入与公司当期营业收入正相关且是统计显著的。

机床行业单个项目研发投入绝对数额一般较大,从立项到研发出成果再推向市场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当期的研发支出不会立马产生效果。因此,企业研发投入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说:

假设2:前一期R&D投入与公司本期营业收入正相关且是统计显著的。

中国机床行业研发新项目中多采用逆向研发,加上长期以来客户对国产功能部件和关键部件的不信任,导致机床行业主要零部件大部分采用国外知名品牌,从而使采购成本高企。鉴于此,提出如下假说:

假设3:R&D投入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不相关或者相关但不显著。

2.3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鉴于本文研究目的,在假设l与假设2中,本文将企业营业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在假设3中,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鉴于上市公司在披露时都采用的是营业收入,故在此采用营业收入而不是主营业务收入。

(2)解释变量。

研发支出金额系年报披露数据。本文将R&D投入即研发支出作为解释变量。

表1R&D投入与产出效果研究变量定义表

变量类别1变量名称1变量符号1变量定义及计算公式被解释变量1主营业务利润率1MPBF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营业收入1OR1数据来源于企业年报解释变量1研发财力投入1RD1数据来源于企业年报3实证设计

本文在假设1和假设2中采用的是绝对数,在假设3中采用的是相对数。考虑到样本观测值较少,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机床行业上市公司R&D投入与产出效果之间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

(1)当期R&D投入与当期营业务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模型1:ORi,t=β0+β1RDi,t+ui

ORi,t是产出变量,表示公司第i家公司t年产出效果。RDi,t是投入变量,表示第i公司第t年研发投入。采用2010~2012年相对应的数据,通过EVIEWS7.0和EXCEL2003软件处理,获得的回归结果如表2。

表2企业当期R&D投入强度对当期营业收入的回归结果

20101201112012回归系数1T值1P值1回归系数1T值1P值1回归系数1T值1P值RD1118.89211.91310.088198.71918.62410.000124.395117.10510.000R210.28910.89210.970从表2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R&D投入强度的回归系数都为正,除2010年外,可决系数都较高,且T值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这说明R&D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2)前一期的R&D投入与公司本期营业务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模型2:ORi,t=β0+β1RDi,t-1+ui

其中RDi,t-1是前一期的研发财力投入,其他的与假设1和假设2相同,回归结果如表3。

从表3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R&D投入强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显示了前一期R&D投入强度对本期的营业收入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T值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

(3)R&D投入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的相关关系。

模型3:MBPFi,t=β0+β1RDi,t+ui

在此处本文采用的相对数据,分别用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研发投入强度为解释变量,为了方便回归,这里采用的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位为亿。

从表4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R&D投入强度的回归系数均很小,P值均很大,可决系数都很小,几乎为零,说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解释度不高,另外分析研发支出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研发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比较低,从而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R&D投入强度于主营业务利润率一般来说是不相关的。

4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能给企业的营业收入带来增长,但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即“增收不增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很可能与机床企业的研发模式有很大的影响:

(1)重主机轻配套。

机床产品相当大比例的核心技术都集中在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上,没有自主的先进的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在一定程度就相当于没有完整的核心技术,导致整机近70%的利润被国外功能部件拿走。使中国机床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成了西方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组合体。

(2)重硬件轻软件。

许多企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些年,没有潜下心来做研发,有限的经费热衷于盖厂房,买高端设备,而对产品和工艺设计、新材料研究、深层次关键技术、工艺基础等缺乏深入的推敲。尤其是对企业员工的培养,相当吝啬。

(3)重仿制轻自主创新。

企业不注重自主创新,也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研发创新。在技术多靠外部引入,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仅有的技术创新也只是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造成我国机床行业名为高新产业,实为“空心”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倾向于模仿而不愿投入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尤其是基础性研发。大量经验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旨在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对公司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要远大于其它形式的R&D投入,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是原创技术,尤其是原创性核心技术大多来源于定向的基础研究。由于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投入力度不大,不但致使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偏少,而且忙于应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二次开发能力不强,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5政策建议

(1)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

从数据上看,机床行业的研发投入普遍偏低,在11家样本企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为华中数控,为7.93%,最低的为南通科技,为1.57%。未达到国际公认的维持生存水平(2%)的有三家,分布是沈阳机床、秦川发展、南通科技,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具有竞争力水平(5%)的只有三家,分别是华东数控、法因数控和华中数控。而世界上著名机床制造商德国通快这个数是8.3%。发达国家的一些小型机床厂的研发费用通常占到销售收入的10%~15%;日本日立公司的日立制作所一年的研发费用也达到大约10亿美元。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其它企业就可想而知了。而过低的R&D投入强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强度至少要逐年增加,逐步靠近国际先进机床企业。

(2)政府对基础研究领域的力度要加强。

机床行业涉及产业广泛,其中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如钢材、热处理方面,这是单独一个机床企业所不能做到的。我国基的础研究领域进展缓慢,这严重制约了其他产业的相关发展。所以政府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高校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3)企业的研发思路要改变。

企业要改变过去重主机,轻配套,重硬件轻软件的思路,要加强与上游功能部件厂商的合作力度,共同开发。同时也要把重点转向对员工的培养上面来。始终把人才的培养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钟鸿钧,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17860.

[2]GARY.H.JEFERSON,BAI HUAAMAO,GUAN XIAO JING and YU XIAOYUN.R&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J].Economie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6,(15):345366.

[3] MUSTAFA CIFTCI ,WILLIAM M.CREADY.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2:6280.

[4]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1,(11):4047.

[5]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2):1725.

[6]张岩铭.隐形冠军密码:坚守与创新[N].中国经营报,20121117.

[7]国家发改委.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EB/OL].http://www.sdpc.gov.cn/gjscy/cyjs/t20080318_198365.htm.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课题: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战略研究(2013-QN-2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毕艳峰(1978-),男,河南沈丘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农业经济研究。

4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能给企业的营业收入带来增长,但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即“增收不增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很可能与机床企业的研发模式有很大的影响:

(1)重主机轻配套。

机床产品相当大比例的核心技术都集中在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上,没有自主的先进的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在一定程度就相当于没有完整的核心技术,导致整机近70%的利润被国外功能部件拿走。使中国机床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成了西方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组合体。

(2)重硬件轻软件。

许多企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些年,没有潜下心来做研发,有限的经费热衷于盖厂房,买高端设备,而对产品和工艺设计、新材料研究、深层次关键技术、工艺基础等缺乏深入的推敲。尤其是对企业员工的培养,相当吝啬。

(3)重仿制轻自主创新。

企业不注重自主创新,也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研发创新。在技术多靠外部引入,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仅有的技术创新也只是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造成我国机床行业名为高新产业,实为“空心”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倾向于模仿而不愿投入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尤其是基础性研发。大量经验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旨在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对公司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要远大于其它形式的R&D投入,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是原创技术,尤其是原创性核心技术大多来源于定向的基础研究。由于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投入力度不大,不但致使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偏少,而且忙于应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二次开发能力不强,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5政策建议

(1)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

从数据上看,机床行业的研发投入普遍偏低,在11家样本企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为华中数控,为7.93%,最低的为南通科技,为1.57%。未达到国际公认的维持生存水平(2%)的有三家,分布是沈阳机床、秦川发展、南通科技,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具有竞争力水平(5%)的只有三家,分别是华东数控、法因数控和华中数控。而世界上著名机床制造商德国通快这个数是8.3%。发达国家的一些小型机床厂的研发费用通常占到销售收入的10%~15%;日本日立公司的日立制作所一年的研发费用也达到大约10亿美元。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其它企业就可想而知了。而过低的R&D投入强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强度至少要逐年增加,逐步靠近国际先进机床企业。

(2)政府对基础研究领域的力度要加强。

机床行业涉及产业广泛,其中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如钢材、热处理方面,这是单独一个机床企业所不能做到的。我国基的础研究领域进展缓慢,这严重制约了其他产业的相关发展。所以政府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高校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3)企业的研发思路要改变。

企业要改变过去重主机,轻配套,重硬件轻软件的思路,要加强与上游功能部件厂商的合作力度,共同开发。同时也要把重点转向对员工的培养上面来。始终把人才的培养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钟鸿钧,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17860.

[2]GARY.H.JEFERSON,BAI HUAAMAO,GUAN XIAO JING and YU XIAOYUN.R&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J].Economie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6,(15):345366.

[3] MUSTAFA CIFTCI ,WILLIAM M.CREADY.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2:6280.

[4]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1,(11):4047.

[5]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2):1725.

[6]张岩铭.隐形冠军密码:坚守与创新[N].中国经营报,20121117.

[7]国家发改委.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EB/OL].http://www.sdpc.gov.cn/gjscy/cyjs/t20080318_198365.htm.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课题: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战略研究(2013-QN-2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毕艳峰(1978-),男,河南沈丘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农业经济研究。

4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能给企业的营业收入带来增长,但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即“增收不增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很可能与机床企业的研发模式有很大的影响:

(1)重主机轻配套。

机床产品相当大比例的核心技术都集中在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上,没有自主的先进的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在一定程度就相当于没有完整的核心技术,导致整机近70%的利润被国外功能部件拿走。使中国机床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成了西方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组合体。

(2)重硬件轻软件。

许多企业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些年,没有潜下心来做研发,有限的经费热衷于盖厂房,买高端设备,而对产品和工艺设计、新材料研究、深层次关键技术、工艺基础等缺乏深入的推敲。尤其是对企业员工的培养,相当吝啬。

(3)重仿制轻自主创新。

企业不注重自主创新,也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研发创新。在技术多靠外部引入,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仅有的技术创新也只是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造成我国机床行业名为高新产业,实为“空心”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倾向于模仿而不愿投入资金进行自主研发,尤其是基础性研发。大量经验研究表明,基础研究(旨在开发新的科学技术)对公司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要远大于其它形式的R&D投入,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是原创技术,尤其是原创性核心技术大多来源于定向的基础研究。由于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投入力度不大,不但致使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偏少,而且忙于应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二次开发能力不强,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5政策建议

(1)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

从数据上看,机床行业的研发投入普遍偏低,在11家样本企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为华中数控,为7.93%,最低的为南通科技,为1.57%。未达到国际公认的维持生存水平(2%)的有三家,分布是沈阳机床、秦川发展、南通科技,达到国际上公认的具有竞争力水平(5%)的只有三家,分别是华东数控、法因数控和华中数控。而世界上著名机床制造商德国通快这个数是8.3%。发达国家的一些小型机床厂的研发费用通常占到销售收入的10%~15%;日本日立公司的日立制作所一年的研发费用也达到大约10亿美元。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其它企业就可想而知了。而过低的R&D投入强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强度至少要逐年增加,逐步靠近国际先进机床企业。

(2)政府对基础研究领域的力度要加强。

机床行业涉及产业广泛,其中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基础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如钢材、热处理方面,这是单独一个机床企业所不能做到的。我国基的础研究领域进展缓慢,这严重制约了其他产业的相关发展。所以政府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企业、高校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3)企业的研发思路要改变。

企业要改变过去重主机,轻配套,重硬件轻软件的思路,要加强与上游功能部件厂商的合作力度,共同开发。同时也要把重点转向对员工的培养上面来。始终把人才的培养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钟鸿钧,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17860.

[2]GARY.H.JEFERSON,BAI HUAAMAO,GUAN XIAO JING and YU XIAOYUN.R&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J].Economie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6,(15):345366.

[3] MUSTAFA CIFTCI ,WILLIAM M.CREADY.Scale effects of R&D as reflected in earnings and retur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2:6280.

[4]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1,(11):4047.

[5]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2):1725.

[6]张岩铭.隐形冠军密码:坚守与创新[N].中国经营报,20121117.

[7]国家发改委.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EB/OL].http://www.sdpc.gov.cn/gjscy/cyjs/t20080318_198365.htm.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课题: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战略研究(2013-QN-2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毕艳峰(1978-),男,河南沈丘人,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和农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