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石细胞特性研究

2014-06-21 12:42李金花胡盼盼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果心砀山酥梨

张 琦 李金花 胡盼盼 姜 喜

石细胞是一种厚壁组织细胞,由薄壁组织细胞在其初生壁上沉积了次生壁而形成,在果肉中成群的石细胞称为石细胞团[1]。石细胞的大小、数目、密度等对梨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石细胞团的大小和数量决定梨果实的食用品质,并且石细胞团的大小起主要作用[2]。对梨石细胞的发育过程、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李晓刚[3]研究了70个梨品种果肉的石细胞含量,梨果肉质地与石细胞含量有密切关系。王斌[4],张振铭[5]研究了套袋对砀山梨石细胞发育的影响。刘艳[6]分析了石细胞含量与果实硬度和PAL活性的相关性。聂敬全[7]对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形成、石细胞团增大及薄壁细胞膨大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近年来,传统梨品种退化,石细胞含量增多,严重影响了果实品质。本试验以香梨、鸭梨、砀山梨、早酥梨、慈梨、雪花梨、苹果梨等品种为试材,研究其石细胞含量,石细胞团大小、密度等性状及分布,为梨育种过程中正确选择和选配杂交亲本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科研平台园艺产业技术团队实验室进行,试验材料来自植物科学学院梨杂种圃的7个(雪花梨、鸭梨、慈梨、砀山梨、香梨、早酥梨、苹果梨)品种的成熟果实,研究不同梨果实的石细胞含量,石细胞团大小、密度等性状。

1.2 试验方法

1.2.1 石细胞含量测定

采用冷冻法提取梨果实的石细胞[8];收集石细胞,用孔径0.1 mm、0.25 mm分样筛过筛,称取干重。

1.2.2 石细胞密度、大小的测定

用直径0.65 cm的打孔器分别从梨的萼端、梗端、胴部打孔,打孔至果心处。用刀片从打孔器口切下材料,分果实果皮、中部果肉、近果心部位,取完整的切片(33.2 mm2),每部位选取5个切片。在显微镜下测定4×10倍视野下石细胞团的密度;在徕卡DM2500生物显微镜测量果皮,果肉,果心石细胞团的大小,每个视野测完整的石细胞团,共测10个。

2 结果分析

2.1 石细胞含量

2.1.1 不同品种石细胞含量

表1 不同品种果实石细胞含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梨品种果实的石细胞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变化范围在1.409~19.532 g/100g之间,慈梨的石细胞鲜重最重,其次为砀山梨和香梨,早酥梨最小。石细胞干重结果表现与鲜重不同。砀山梨和香梨石细胞干重含量大于2.0 g/100g,鸭梨、雪花梨、慈梨石细胞干重稍大于1 g/100g,而苹果梨、早酥梨均小于1 g/100g,进一步说明不同品种梨果实石细胞的含水量很大,且有较大差异。

不同大小的石细胞含量差异很大,3个级别的石细胞平均含量分别占石细胞总含量的2.39%、30.17%、67.45%,可见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以大于0.25 mm为主。但鸭梨、苹果梨、雪花梨是以0.1-0.25 mm的石细胞含量为主,而慈梨、香梨、砀山梨却以大于0.25 mm的石细胞含量为主。

积极整合利用中国资本、越南劳动力和越南原产地,在东兴和凭祥等边境地区与越方组团联合招商,共同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以广西投资集团或北部湾投资集团为建设主体,先期在越南芒街建设芒街境外产业园;后期力争建设具有“两国一园”典型性质的东兴—芒街跨境产业园,园内试验自由贸易制度、自由企业制度、自由投资制度、自由出入境制度以及贸易管制、税收制度的对接等,以此整合中国资本、中国技术、越南劳动力、越南原产地,既推动我国自东向西的产业转移,又形成中国产业向国外转移的一个缓冲区域,避免过度产业转移形成产业空心化。

2.2 石细胞团密度

2.2.1 不同梨品种不同部位果皮石细胞团密度

表2 果皮石细胞团密度单位:个/33.2 mm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部位果皮石细胞团密度有所差异,果梗端、果萼端和胴部的果皮石细胞密度分别平均为31.00个/33.2 mm2、37.16个/33.2 mm2和34.10个/33.2 mm2,梨果实不同部位果皮石细胞密度以萼部果皮石细胞密度最大,其次为胴部果皮,果梗部最少。

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果皮石细胞团密度差异较大。果梗端果皮石细胞密度在21-42个/33.2 mm2,相差21个/33.2 mm2,果皮石细胞团密度最大的为雪花梨,密度最小的为香梨,其余品种都在23-37个/33.2 mm2之间。果萼部位果皮石细胞团密度最大的是鸭梨,为57.2个/33.2 mm2,最小的是早酥梨,为25.6个/33.2 mm2,相差31.6个/33.2 mm2。胴部部位果皮石细胞团密度早酥梨最小,为 19.3个/33.2 mm2,苹果梨最大,为 47.7个/33.2 mm2,相差28.4 个/33.2 mm2。早酥梨果皮石细胞密度最低,慈梨密度最高。

2.2.2 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果肉石细胞团密度

表3 果肉石细胞团密度单位:个/33.2 mm2

从表3可知,早酥梨果梗部位果肉石细胞密度最低,只有7.8个/33.2 mm2,其余品种果肉石细胞团密度都在13-19个/33.2 mm2之间;果萼端果肉细胞团密度最大的香梨与最小早酥梨相差14.40个/33.2 mm2。胴部果肉石细胞团密度平均为苹果梨胴部果肉石细胞团密度最大,为17.4个/33.2 mm2;最小的是早酥梨,为9.3个/33.2 mm2;相差8个/33.2 mm2。说明各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石细胞团密度有所不同,果肉石细胞密度早酥梨最低,雪花梨和苹果梨最高。

2.2.3 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果心石细胞团密度

表4 果心石细胞团密度单位:个/33.2 mm2

由表4可知,果梗端果心石细胞团密度雪花梨和苹果梨最大,都为27.30个/33.2 mm2,砀山梨、香梨最小为15个/33.2 mm2。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密度变化范围较大,变幅为17.5个/33.2 mm2。胴部果心石细胞团密度雪花梨最多,为39个/33.2 mm2,砀山梨和鸭梨的密度较小,分别为17.3个/33.2 mm2、17.8 个/33.2 mm2。果梗端、果萼端和胴部的果心石细胞密度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但平均看梨果实胴部端果心石细胞团密度稍高于果梗端和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密度。

2.3 石细胞团直径

2.3.1 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果皮石细胞团直径

表5 果皮石细胞团的直径 单位:μm

从表5看出,不同品种梨果皮石细胞团直径有很大差异。果梗端果皮鸭梨、香梨的石细胞团直径最大,达到140μm以上,早酥梨的最小,为76.11 μm,最大变幅97.56μm。果萼端果皮石细胞团直径以雪花梨最大,达到164.23μm,早酥梨最小,为89.51μm,相差74.72μm。胴部部位果皮石细胞团直径仍以雪花梨的石细胞团直径最大,为177.97 μm,早酥梨最小,为 83.89 μm,差距达到94.09μm。

2.3.2 不同品种果肉石细胞团直径

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部位果肉石细胞团直径较接近,果梗端果肉石细胞团直径变化范围在142.31~184.67μm之间,平均为152.03μm,以慈梨果肉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果萼端果肉石细胞团直径平均为163.50μm,变化幅度为125.58~225.70 μm,以雪花梨果肉石细胞团直径最大;胴部果肉石细胞团直径平均为169.94μm,变化范围在122.96~248.33μm之间,鸭梨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早酥梨果梗端、果萼端、胴部果肉石细胞团直径均为最 小,分别为95.42、85.56、93.19μm。

表6 果肉石细胞团的直径 单位:μm

2.3.3 不同品种果心石细胞团直径

表7 果心石细胞团直径单位:μm

从表7可以看出,梨品种不同部位果心石细胞团直径大小有所差异。果梗端、果萼端、胴部的果心石细胞团直径分别为337.28μm、356.01μm、309.87μm,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果梗端次之,胴部最小。

果梗端、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最大为鸭梨,分别达到469.068μm和540.21μm,砀山梨胴部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最大427.448μm;除早酥梨果心石细胞团直径较小,为117.124μm外,其他品种均大于300μm。果心石细胞团直径鸭梨最大,其次为砀山梨,早酥梨最小。

经差异显著性测验,梨品种石细胞团直径以果心最大,极显著大于果肉、果皮石细胞团直径;果肉石细胞团直径次之,果皮最小,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3.1 梨石细胞含量

顾文毅[9]将长把梨石细胞含量与相对应肉质粗细分为4个等级。吕苪宏[10]研究结果,砀山梨石细胞含量和大小>库尔勒香梨>苹果梨,石细胞含量高,石细胞团相对较大,分布较密集,口感差、口感表现为砀山梨<库尔勒香梨<苹果梨。我们研究结果,不同梨品种果实的石细胞鲜重、干重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石细胞鲜重变化范围在1.409~19.532 g/100g之间,慈梨的石细胞鲜重最重,其次为砀山梨和香梨,早酥梨最小;砀山梨和香梨石细胞干重含量大于2.0 g/100g,而苹果梨、早酥梨均小于1 g/100g,可见石细胞含量不是决定果实口感的主要因素,这与牟其芸[11]研究结果相同。

不同品种<0.1 mm、0.1~0.25 mm、>0.25 mm石细胞含量不同,3个级别的石细胞平均含量分别占石细胞总含量的2.39%、30.17%、67.45%,说明梨果实石细胞含量以大于0.25 mm的石细胞为主。慈梨、香梨、砀山梨以大于0.25 mm的石细胞含量为主。刘玲[12]研究结果,香梨和砀山梨石细胞也是以>0.25 mm为主,0.25~0.5 mm的石细胞最多。

3.2 梨石细胞团密度、直径

梨果实果梗端到果心、果萼端到果心、胴部到果心的果皮石细胞团密度以萼部果皮石细胞密度最大,其次为胴部果皮,果梗部最少,但果皮石细胞团直径相近;不同部位果肉的石细胞团密度和石细胞团直径都较接近。梨果实胴部端果心石细胞团密度稍高,果萼端果心石细胞团直径最大,果梗端次之,胴部最小。石细胞团密度果皮最大,其次果心,果肉最小。石细胞团直径以果心最大,果肉次之,果皮最小。

不同品种果梗到果心、果萼到果心、胴部到果心的果皮、果肉、果心石细胞团密度、石细胞团直径有较大差异,以早酥梨最小。与其它品种相比,成熟库尔勒香梨不同部位的石细胞团密度、石细胞团直径有变大的趋势,与刘玲[12]研究的结果不同。

[1] 刘小阳,高贵珍.梨果实石细胞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72 -10574.

[2] 乔勇进,张绍铃,陶书田,等.梨果实石细胞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5,22(4):367 -371.

[3] 李晓刚,盛宝龙,蔺经,等.梨不同品种果肉石细胞含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4,(4):65-67.

[4] 王斌,张楠,闫冲冲,等.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3,40(3):531-539.

[5] 张振铭,施泽斌,张绍铃,等.砀山酥梨不同发育时期套袋对石细胞发育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7,34(3):565-568.

[6] 刘艳,鲁晓燕,黄学东,等.梨石细胞含量与PAL活性和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9):1597-1601.

[7] 聂敬全,蔡永萍,张士鸿,等.砀山酥梨果实石细胞与薄壁细胞发育关系的解剖学研究[J].园艺学报,2009,36(8):1209-1214.

[8] 聂继云,李静,杨振锋,等.冷冻法测定梨的石细胞含量[J].果树学报,2006,23(1):133 -135.

[9] 顾文毅.长把梨果实石细胞含量标准及对果肉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23):25-26.

[10] 吕苪宏,张士鸿,聂敬全.不同基因型梨木质素代谢对石细胞含量和果实口感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11,20(6):765 -771

[11] 牟其芸,李文香,张华云,等.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测定及与果实品质相关性的研究[J].落叶果树,1996(l):7-8

[12] 刘玲,李疆,覃伟铭.库尔勒香梨果实石细胞发育及其对果实肉质影响初探[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1965-1968.

猜你喜欢
果心砀山酥梨
安徽砀山:“互联网+”赋能水果产业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安徽砀山乡村振兴的“数字密码”
魔法石的指引
漆酶LAC表达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
采收期对黄金梨果心褐变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一道最值问题的新解与推广
故事里的智力考验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砀山选“酥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