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

2014-06-23 16:28殷华俊李晓亮谭冶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扳法根型定点

殷华俊 王 剑 白 晶 李晓亮 谭冶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仰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

殷华俊 王 剑 白 晶 李晓亮 谭冶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仰卧位定点扳法,对照组采用电脑颈椎牵引法,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及观察复发情况。结果疗效评定参考日本学者田中靖久的症状与体征量表。治疗组:治疗前(9.00±4.77),治疗后(19.58±1.11);对照组:治疗前(6.50±4.43),治疗后(15.62±2.67)。结论仰卧位定点扳法与电脑颈椎牵引都能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仰卧位定点扳法疗效更佳。

神经根型颈椎病;仰卧位定点扳法;电脑颈椎牵引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其发病率为40%~60%。目前其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手术治疗的基础,临床上90%的患者选用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我院采用仰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门诊与住院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男21例,女29例;对照组男17例,女32例。治疗组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30岁,平均年龄为(48.66±8.89)岁;对照组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27岁,平均年龄为(54.11±7.08)岁。治疗组病程最长者为8年,最短者为4月,平均病程为(31.57±17.11)月;对照组病程最长者为10年,最短者为1月,平均病程为(38.57 ±15.72)月;99例患者中均有颈肩痛,伴有单侧上肢麻木或疼痛症状89例。颈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90例,钩椎关节增生79例,椎间隙变窄94例,项韧带钙化86例,椎体棘突偏歪69例。

1.2 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1.3 入选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5~70岁,性别不限;③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采集临床病例者;④如果己经接受过其他手法或保守治疗,经过10天以上的间隔期;⑤患者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定“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肺、脑疾病,不能耐受手法治疗;②合并有其他疾病,例如腕管综合征、肩周炎、尺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椎管内肿瘤等;③X线提示:严重的骨质疏松,脊柱结核、骨髓炎者;④患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⑤颈部皮肤严重损伤或有皮肤病的患者;⑥有手术适应症者;⑦其他型颈椎病者;⑧仅有影像学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定位:①患者去枕仰卧,医者立于患者头侧,双手中指指腹触摸病人颈部的颈椎横突,若触及横突周围软组织有增厚、压痛等为病变所在。以颈5右偏为例。②施治手法:以右手虎口中的第二掌指关节处压于横突处,左手扶托病人的左侧头面部,两手协力使病人头颈部左旋左偏,使其力传至压于横突的右手虎口中的第二掌指关节处,这时术者的两手变成为左手在头面部的左下方,右手在头颈部的侧上方,两手同时协力——使压于横突的右手向下压,左手向上抬牵左旋头面部。两手合之相反力的顿挫之力瞬间使颈椎旋转错缝的关节复位。③后仰牵引头颈部:两手使颈部前突头部后仰用力牵引3~5s。④教会病人垫枕仰卧平睡的方法。

1.5.2 对照组患者坐位行枕颌布带牵引,牵引时患者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5~15°,牵引重量为从3kg开始,每次以0.5kg标准增加重量,最大不能超过6kg或维持在患者自觉舒适的重量。

1.6 疗程治疗组每周治疗1次,治疗时间约3分钟,连续治疗2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20min,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症状与功能量表采用的是日本学者田中靖久等人所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分级:该量表总分20分,患者治疗前进行评分,成为治疗前得分,待患者治疗后再进行评分。用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得分进行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差值越大,疗效越显著。

2.2 临床疗效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定量表比较:1、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2)。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定量表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表1 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定量表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 9.00±4.77 19.58±1.11对照组49 6.50±4.43 15.62±2.67统计量t-2.71-9.68 P 0.6065<.0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组50 9.00±4.77 19.58±1.11-15.22<0.01对照组49 6.50±4.43 15.62±2.67-24.45<0.01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髓核的突出或脱出,以及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等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形成的。此外,颈椎椎管的狭窄、神经根袖处的粘连性的蛛网膜炎症和周围的炎症与肿瘤等均可引起本病,并出现相应的各种症状。所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椎管内外因素并存导致的,并最终出现颈椎节段性失稳[1]。

仰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为:①纠正关节的错位,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扳法在操作时,其对颈椎管内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如椎管的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神经根袖等。当患者颈部侧弯、旋转时,对侧神经根袖移位明显,当患者颈部处于前屈旋转位时,对下位神经根的移位明显,快速的扳法可以松解颈部周围的高负荷压力,使高度紧张的肌力恢复正常[2]。同时可使椎体产生轻微的侧方移位,使得神经根及周围的组织位置发生变化,起到松解神经根袖处和椎管内的粘连,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②解除滑膜嵌顿:颈椎各椎体之间存在独立的关节囊,故当颈椎做屈伸、旋转等运动时,颈椎的椎间隙会被动拉大,此时,关节囊内的滑膜或滑膜皱襞就有可能卡入。成为颈椎疼痛的根源。当实施扳法时,同侧关节突上下关节面相对分开,并做切面的旋转运动,使得上下关节突张开,从而能够解除嵌顿的滑膜,并使得神经根管的容积与小关节粘连得到松解,消除神经根刺激,减轻疼痛的症状。③解除机械性卡压,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资料表明[3],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与颈椎局部的化学刺激及机械性卡压有直接关系。当对患者的颈部实行扳法时,扳法可解除颈椎局部的机械性卡压及炎性刺激。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结果,仰卧位定点扳法与电脑颈椎牵引都能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仰卧位定点扳法疗效更佳,其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动作要领容易掌握,并且对治疗场地要求低,值得推广。只要严格掌握好扳法的操作要领及其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就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同时通过此项研究,也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姜宏,施祀.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4,2(1):49-51.

[2]Triano.J.Studies on the biomechanical.effect of a spinal adjustment.J Mnipulative Phxsiol Ther,1992,15:71.

[3]孙宏文,贺九龙,李宇卫,等.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J].中医正骨,1993,5(3):7-8.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24

:1672-2779(2014)-02-0039-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黄 毅

2013-10-10)

猜你喜欢
扳法根型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颈部扳法所致关节弹响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腰椎扳法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我们民间的两种特殊扳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