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首富奥佛尔

2014-06-24 08:21刘水欢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4年2期
关键词:船运伯格以色列

刘水欢

船王之子:

财富故事家喻户晓

在以色列,从机场安检员到大街上的百姓,几乎人人都知道奥佛尔的财富故事。

他的办公场所位于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维夫Millenium大厦20层的Lynav船运公司。记者到来时,一位穿着卡其布裤子、戴着粗粗项链的壮汉放下手中的iPadMini,起身从玻璃门窗的会议室踱步出来打招呼。如果不是事先看过照片,或许难以认出眼前这位便是2013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以色列首富、身家达65亿美元的伊丹·奥佛尔。

2014年,奥佛尔58岁。三年前,他辞去以色列集团董事长职务,保留Director(董事)职务。采访中,一位矮个子俄罗斯人进到会议室与奥佛尔交谈一番后离开。“这是我的COO,来问关于在波兰建风电厂的事。”奥佛尔说:“瞧,虽然不是董事长,但我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

采访之前,他把手插进裤袋,站着与大家聊天,带领记者参观他的办公室——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狭小的办公桌、苹果电脑和液晶电视。茶几上一堆书,其中一本的封面上印着大大的“China(中国)”字样。

“这里是我的小办公室——‘私人空间,楼上那间大的才是‘公共空间。”奥佛尔笑着说。白色的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三个小孩簇拥着一位中年男子,那是奥佛尔的父亲及两位叔叔和祖父的合影,算起来至少拍摄于70年前;另一张彩色父子照是年幼的奥佛尔和他已故父亲萨米·奥佛尔的合影,后者曾是以色列船王、首富。

奥佛尔称自己性格“天真”。他带记者四处参观,亲自刷卡开门,送记者进电梯,而他的助理则在一旁与人聊天。采访中,他会不经意间跑题,甚至起身去隔壁办公室翻出一堆他见过的中国企业家的名片,评价太盟投资集团主席单伟建“非常非常聪明,对以色列的了解比我还深”,而SOHO中国的联合创始人、潘石屹的妻子张欣则“口才绝佳,难以置信”。

独闯亚洲:

从1艘油轮到97艘船

“中国的领导人善于长期思考,中国经历了‘文革时代、工业时代和消费时代,接下来将发生什么?”

纵横商海整30年,奥佛尔成功的秘诀之一,正是这种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精准把握。而听奥佛尔讲述他及前辈的经商传奇,似乎是在跟随一位“活化石”式的人物回顾东亚、中国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雁阵形经济起飞过程。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奥佛尔的祖父带着家族从罗马尼亚移民到以色列。上大学时,奥佛尔读了一本在当时很有名的书Shogun(大将军),这本书叙写了英格兰一个家族于20世纪初举家移民到香港后的种种经历,书中对亚洲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的描绘深深地吸引住了奥佛尔。

1982年从伦敦商学院毕业后,27岁的奥佛尔决定前往亚洲,在此拓展家族本业——原油和成品油的贸易、运输。“当时我感觉到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从西方转向东方,但1982年时我预见不到后来中国会发生如此大的巨变。”奥佛尔说。

奥佛尔选择的落脚点是当时的船运中心香港,背靠刚刚启动改革开放的中国内地,香港船运业的发展一日千里,而同期日本船运业则受经济停滞的影响急剧衰落。

初到香港时,奥佛尔仅有一艘油轮,他收购日本人的轮船,与后来成为第一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及来自宁波的一位鲍姓商人展开竞争。

后来,新加坡崛起为新的全球油运和船运中心。1990年,奥佛尔离开香港,前往新加坡继续经营他的船运业务。顶峰时,他拥有97艘船。

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东亚船运业开始走下坡路。7年后,奥佛尔卖掉亚洲的生意,前往纽约开拓船运业。但在美国,那两年他干得并不成功。

闪电出手

复制前辈起飞道路

1999年初,43岁的奥佛尔从泰国回纽约途经以色列中转时,看到报纸上报道索尔·艾森伯格(Saul Eisenberg)去世后,他的六个子女决定出售家产。艾森伯格是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巨富,美国《国防周刊》称其旗下公司的收入曾占据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他也是最早对华出售军火的以色列商人之一。

艾森伯格留下的以色列集团旗下资产包括以色列化工公司、以色列集装箱船公司Zim,以及几家珠宝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奥佛尔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花6亿美元购买了55%的以色列集团的股份,他因此离开纽约回到以色列。

如今,以色列集团的总市值约150亿美元(约940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奥佛尔与他的前辈艾森伯格的事业轨迹有诸多共通之处。两人都从东亚起家,都善于抓住新兴经济体起飞的良机,都跻身最著名的以色列超级富豪之列,他们做生意的路径和偏好也异曲同工。

艾森伯格原是二战难民,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时,9岁的他随家人逃到上海,却被日本人俘虏,奥佛尔说艾森伯格“装在一个罐子里被运到了日本”,但幸存下来的艾森伯格战后定居日本,还娶了一位日本妻子。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时,艾森伯格靠向日本钢铁公司推介铁矿石获得第一桶金。朝鲜战争结束后,艾森伯格又到韩国做生意。他结识韩国的军政领导人朴正熙,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艾森伯格被迫离开韩国回到以色列,3年后从别人手里购买了以色列集团,成为以色列当时的首富。

1982年,艾森伯格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定居北京。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工业设施,艾森伯格成为中国领导人的朋友,重复他上世纪50年代在日本和上世纪70年代在韩国的做法,在中国建立了25个合资和1个独资企业。

“他提供一切中国急需的物资和商品,玻璃、石油、电力、食用油等等。”奥佛尔说,“他只做大项目。”

全球扩张:

以中国为事业重心

收购以色列集团后,奥佛尔的兴趣由船运转向工业,其间他也做过一年以色列第三大银行的董事长,但发现自己不喜欢金融业,“我喜欢制造东西。”

此后几年,奥佛尔重新梳理以色列集团的业务。2003年至2005年间,他卖掉了很多不感兴趣的资产,比如比萨连锁店、连锁酒店、房地产等。他也出资回购了旗下船运公司Zim的另一半由政府持有的股份。

但船运行业江河日下,奥佛尔必须寻找新的市场机遇。

他选择进入拉丁美洲电力市场,因为意识到拉美经济将与中国经历同样的高增长阶段,那里最大的产业是矿业,而矿业最需要的是电力。于是他投资了10亿美元,在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建造了当地最大的水力发电厂。随后,他在非洲做同样的事。

他还进入超深水钻井船行业,为此建立了总部位于美国休斯敦的PacificDrilling公司,后来该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超过20亿美元。

此外,以色列集团旗下的TowerJazz半导体公司还在日本、美国投建半导体厂,生产用于发电设备和相机的芯片,“我不与台湾人竞争,只做利润很高的缝隙市场。”

但中国仍然是奥佛尔的事业重心,以色列集团在中国的鞍山、昆明、潍坊、连云港、青浦等地有7家合资或独资公司,业务涵盖水处理、化工、杀菌剂等,年销售收入高达8.4亿美元。

奥佛尔在中国倾力打造的新事业,则是观致汽车公司。2005年时,有人把正寻觅合作伙伴的奇瑞汽车公司介绍给他。

于是他投资了2.7亿美元,与奇瑞成立股权各半的合资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江苏常熟投建工厂。他的目标是,“我们能向欧洲、德国出口观致汽车,让德国人见识一下中国产的车。”(编辑/张本科)

猜你喜欢
船运伯格以色列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我的爸爸叫焦尼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秋收
船运信息资源整合模式优化及对策研究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以色列IWI公司ACE SAR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