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贫困家庭的“三全”职校

2014-06-27 01:11王晓霞
中国扶贫 2014年9期
关键词:三全太原慈善

王晓霞

这是一所“三全”学校:招收的全部是贫困学生,学生就读期间全部免费,毕业后全部安排就业;

这是一所被当地市委、市政府厚爱三分的学校,它的创建、发展倾注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慈善大爱;

这是一所凝聚全市爱心的学校,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都来源于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

阳春三月,本刊记者走进龙城太原,专访了这所全国唯一的“三全”学校——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

聚沙成塔 聚爱成行

水有源头树有根,说起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就不能不提太原市慈善总会。

2007年1月19日,按照“募集慈善基金,救助贫困人群,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文明和谐”的工作思路,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时任市长担任会长的太原市慈善总会成立了,这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家由市政府主办的慈善机构,发展至今,仅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达的文件就有11个。它的成立,为培育城市慈善风气、增加城市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7年来,共募集社会各界捐赠3.27亿元,其中,用于慈善助学、助医、助困、助残、助孤、助老和抗震救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累计达2.84亿元,救助贫困人群101.5万人次,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笔笔爱心捐赠,为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2007年8月,作为学校的前身,由太原市慈善总会创办的“慈善爱心烹饪班”开班了,该班在全市城乡招收了75名贫困家庭子女,免收学习、生活、住宿、服装等一切费用。当年12月14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带队调研时,看到学生们苦练技能的劲头,深受感动,提出不但要办好“慈善爱心烹饪班”,还要创办一所高水平的慈善职业技术学校。

2008年,太原市政府下发了《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太原慈善技术学校的通知》,决定慈善学校由市政府主办、市慈善总会主管,慈善学校经省编办批准编制260名,教职工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按照同等技工学校经费标准列入财政全额预算。学校的创建,成为太原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慈善学校的建设,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重视支持,也凝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康培集团捐赠400万元为学校做了绿化美化工程,市公交公司提供48座公交车负责师生的接送,中华慈善总会向学校捐赠了‘周大福音乐教室、‘万达放映室,山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阳曲联社捐赠7套投影教学仪器,山西黄河医院为所有新生免费进行全面体检……”谈到学校的建设,校长林建华如数家珍地介绍道。

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却实现了全就业,且毕业生供不应求,其原因除了围绕市场需求选专业、招聘名师育学生外,严把生源关、严格要求学生也是重要因素。校训“下苦功读书练技,出好活养家报国”成为该校的真实写照。

识别贫困 严格要求

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对象全部来自贫困家庭:城乡低保户、残疾人困难户、重点优抚对象,有的学生还是孤儿。学生的学费、教材费、生活费、住宿费和服装等各项费用全免。学生经过二至三年的学习,考核合格后颁发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中、高级证书,全部安排就业。

学校的招生工作从每年五月份就开始,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和县区慈善会推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生源的初步甄别。每年中高考后的七、八月份,会安排20多名教师分成四、五组深入学生家中家访。在经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技能测试多个环节的考核后,将家境贫寒、品学兼优、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录取进来。谈到家访,负责学生管理的副校长刘杰感受很多。他说,有些村子无法进车,就步行入村。三伏天酷暑难耐,走到贫困学生家中时都是汗流浃背,一进门就得先打上盆凉水洗把脸。农村生活条件差,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听说学校能免费上学,还管吃住不用花钱,毕业还给安排工作,这些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真的?快让孩子去好好学,这下生活可有盼头了”。

企业参与招生,也是该校的一个特色。从该校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吃苦耐劳、技艺精湛,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几年下来,要求进行合作定向培养的企业越来越多。北京湘鄂情、太原钢铁集团、康培集团、山西东港饮食集团、山西美特好等企业主动安排人力资源部门与学校一同家访,在目睹一些贫困生的艰难家境时,参与家访的企业人员深受震撼,“他们以前还没见过日子这么困难的,有的男同志都掉眼泪,当场说,这孩子他们要定了。” 刘杰介绍道。招到满意的生源后,在日后的教学中,这些企业也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前传播给同学们,以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

除了家境贫寒,慈善学校在挑选学生时还有如下要求:纹身的、抽烟、有劣迹的都不录取。经过多个环节进入学校就读的学生,十分珍惜这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仅如饥似渴地练习专业技能,且都能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这些出生贫寒的学生们在校勤学苦练,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在多个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李萍,2010年在全省技工学校系统技能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焊接加工班学生王志军和郝国峰,在2011年3月第十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焊工组第五名和第六名;李平学酒店管理专业,2013年在山西省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中餐宴会摆台二等奖。此外,一些从车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毕业的学生,还考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深造。endprint

除了专业技能过硬,感恩教育也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日常的教学内容也会贯穿感恩主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记者采访当天,看到同学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教学楼一楼大厅,要观看电影《雷锋的故事》。“我们希望孩子们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党、政府和社会的温暖,成为慈善火种,在以后有能力时回报社会、照亮他人。”太原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孔福良说。

当被问到学生的特点时,孔福良说,由于孩子们全部来自贫困家庭,因此他们非常渴望学到一技之长来养家报国,学习中非常吃苦,有的女孩子练习拉面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甩得膀子疼,但从不叫苦。另外,学生非常遵守纪律,宿舍整理得干干净净,待人接物很有礼貌。

“学生毕业后,我们都会进行跟踪了解。学生之所以在用人单位受欢迎、加薪快,不仅因为他们技术过硬,还因为他们保持了农村孩子吃苦耐劳、淳朴厚道的本色。”谈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常务副校长赵清自豪地说。

各在一方 养家报国

慈善学校从2008年9月创办招收第一批新生,截至目前共招收2000余名学生,开设的专业有烹饪、酒店管理、市场营销、药物制剂、车工、焊接加工、模具钳工、计算机网络、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等。1300余名毕业生全部走上工作岗位,就业单位包括北京全国人大机关、武警总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湘鄂情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东港饮食集团、国贸大饭店、海外海大酒店、海世界、金伯爵婚礼主题酒店、山西美特好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山西电机厂、信联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制药厂等,还有在广东、上海等地发展的学生。他们中月收入最高的过万,多数达到2500元。

吴伟宏、吴伟杰:用双手改变家庭命运

吴伟宏、吴伟杰是双胞胎兄弟,老家是阳曲县的一个贫困山村,父亲原本是村里有名“能人”,但在一次事故中摔伤导致高位截瘫,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全家仅靠母亲在几亩贫瘠的土地上“刨”生活。懂事的兄弟俩初中还未毕业就开始帮母亲下地劳作,父母亲在背后不知抹干了多少无奈而又伤心的泪水。

2009年夏天,慈善学校入村家访,任原生副校长给他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后,一家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朴实的母亲只是一个劲告诫孩子,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学本事。父亲说:两个孩子到慈善学校上学后,家里每个月面粉也能少买一袋了。在学校期间,兄弟俩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训练上,很快就在同学中崭露头角,以过硬的厨艺、优秀的学业、良好的品德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0年底,兄弟俩被第一批选送到全国人大机关服务中心实习。他们不但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全用到了工作中,还积极向老师傅请教,努力提高各项专业技能,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工作流程和要求,工作表现受到服务中心领导和就餐首长的好评。第一个月,兄弟俩每人领到了1700元的实习工资,他们各留下200元的零用钱,将3000元寄回了老家。收到孩子寄来的钱,母亲激动得泪流满面,拿着钱在村里逢人便讲:孩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孩子挣钱了,我们的苦日子熬出来了!瘫痪在家的父亲,十年来第一次让老伴用轮椅推出家门,脸上挂满自豪。三年来,这对双胞胎兄弟已给父母寄回十几万元。

杨雪(化名):我的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精彩

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杨雪,2009年进入慈善学校的烹饪专业学习。杨雪13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为一个运输车队开票,以每月700元的收入养活着女儿。懂事的杨雪深知母亲养家的不易,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非常用心、肯吃苦,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由于表现优秀,2010年12月,她被选送到北京西城区湘鄂情公司的面点房工作。湘鄂情是京城大型餐饮连锁品牌,杨雪每天早晨4点多就起床,晚上12点多才休息,“我必须得比别人多吃苦,才能立住脚”。

由于工作积极、肯吃苦,性格开朗热情,之后杨雪被酒店安排到前台做接待。只过了半年,她便晋升为前台经理,又过了几个月,她成为营销经理。因工作出色,她被提升到另一家分店做业务经理,仅仅半年,她的业绩就超过了来此五年的同事,收入也非常可观,最低时8000元,最高时能达到12000元。几年下来,她给家里寄去6万元,每次回家都要给亲戚带去各种礼物。

反“四风”以来,国内高档饭店客流量骤减,多家湘鄂情饭店关闭。2013年12月,为方便照顾家人,在外打拼了3年的杨雪回到太原后,被一家妇儿机构聘用,看到幼教事业的发展潜力,她目前又在考幼师资格证。她说:“是慈善学校无偿为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我才能看到一扇扇窗户外的精彩风景,朝着自己的梦想拼搏。”

刘晋强:校领导就像亲人

天安门广场附近,当高大帅气、身着天蓝色运动装的刘晋强站在约定地点时,记者眼前一亮。

刘晋强1991年出生于阳曲县一个穷村,村里迄今无任何产业,连个卖菜、卖水果的也没有,“人家不来俺们村卖,拉上菜、水果来了,俺们村的人也不买,白费油钱。”村民夏天吃自己种的蔬菜,到了冬天,就只能是土豆烩白菜。

刘晋强还有个弟弟,在农村,家里有两个儿子,做父母的压力很大,懂事的刘晋强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上学时一到寒暑假就去打零工洗车,冬天的前挡风玻璃刚冲完水就结冰,他的手全是裂口。

2009年夏天,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刘晋强来到慈善学校,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吃得太好了,原先在家时,过年或者来亲戚才能吃上肉,到学校后天天有肉吃”。

刘晋强学的是中式烹调专业,削面、炒菜、刀工、雕刻都学,“给我们上课的都是省里有名的老师,我最喜欢雕刻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由于学习刻苦、表现优秀,2011年1月,他被《人民日报》食堂招去做面点,现在在全国人大机关服务中心餐饮处任厨师,负责面点的现场制作。现场制作不仅要求技艺成熟,且要和客人直接接触,刘晋强由于态度好、善解人意,经常受到就餐的机关工作人员表扬。在这里工作管食宿,刘晋强扣除各种保险后每月能开到近3000元,可以攒下2000多元给家里。

弟弟比他晚一年也上了慈善学校的同一专业,现在在总后勤基地食堂做厨师,弟兄俩收入相当。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北京工作,刘晋强的父母很被乡亲们羡慕。刘晋强在技校时担任班长,也是现在在京工作的十二三位同学的核心,他们之间时常联系,学校的校长们也多次看望他们。“每次校长和老师来,我就把同学们召集到一起,老师对我们很亲,问我们有什么困难,告诉我们要努力工作,他们就像亲人一样,我们都毕业好几年了,他们还这么关心我们。”刘晋强感动地说。

当被问到来京后最大的感受时,刘晋强说:“北京生活太方便了。俺们村没有卖菜的、没有医院、没有学校,买药得到三十里外的乡镇,看病得跑六七十里才能到县城。”他希望乡亲们也能有菜、有肉吃,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谈到今后的打算,他说,过几年打算回太原发展,以便于照顾父母,让弟弟在外闯荡,“给弟弟提供机会,是我这个当哥哥的该做的。”

1300多名学生通过在慈善技校的学习改变了个人和家庭命运,但经费紧张却一直制约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太原市慈善总会募集到的善款流向有六个方面,办慈善学校只是其中之一,目前,慈善总会用于学校的投入已达到6000多万元,占总捐赠的五分之一。职业教育需要专业设备的投入,由于资金困难,各专业工种技能实训的用品用具还亟待添置,教室急需配置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学校体育场也急需硬化,学生每年的学习、住宿、生活、服装等各项费用也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帮助。

如何能让慈善改变更多穷孩子和贫困家庭的命运?如何将慈善之路走得更久、让慈善之光照得更远?在给予型慈善救助向发展型慈善救助转型之路上,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也渴望全社会的理论支持、经济援助。

发展型慈善救助,需要更多人携手同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全太原慈善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慈善义卖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质量管理研究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