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2014-06-28 20:45于惠钧周志伟陈财彪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应用能力导师制

于惠钧 周志伟 陈财彪

【摘 要】独立学院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仍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我们通过采用导师制、毕业设计前移、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方案,对提升独立学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能力;导师制;订单培养

0 引言

随着独立学院这个新型办学模式的开办和发展,其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举重若轻的地位,人们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发展前景也倍加重视。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培养具有较高创新应用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1]。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除了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注重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等素质。假如学生不能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会大打折扣,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随之也会受到威胁。

1 目标与定位

作为一名新世纪一所综合院校的大学生,除了在校内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外,就业和继续深造是毕业后必须面临的选择,但这都要求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知识的应用问题得不到解决,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得不到保障,独立学院的发展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深入分析当今国内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状况,多数院校都是沿袭和照搬母校的教学风格,而自身独立学院的特色没有得到体现,更失去了独立学院“独立、自主、创新”的核心生命力[2]。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着重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非应用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是很不利的。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办学学定位不明晰;独立学院三方主体关系协调不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要求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人才培养的结果严重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应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应用性,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规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针对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对改革有自身特色的、有市场潜力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机电信息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

2 以提升大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实践教学为支撑,建立应用型科研平台

2.1 改革实践教学体制

建立规范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实验教育体系对于提高机电信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非常必要。教学体制要从教材的选取、授课方式等方面去改革。教材内容是我们实践应用的理论基础,授课方式则是我们培养学生以达到应用型必须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超脱于教材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结合社会上的应用,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内容穿插进课堂中去,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应用情况和科研动态,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应用的了解;同时,改革考查方式,减少理论课的数量,把实训、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比重提升上来,并将实践实践应用得分作为某科的主要考察根据;丰富新的教学方法,邀请各类应用型专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做实践应用的学术研讨会、成立实践应用社团等,提升学生的学术应用大氛围。学院要求机电信息类学生大学期间每人必须听取20场讲座和报告会,每人必须参加过一个社会实践社团,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应用能力。

2.2 建立应用型科研平台

实验和生产实习这类实践是大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的基础。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得到的质的改变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教学,以教师被动的进行实验为主,将一切准备好,学生模仿就好,使学生失去了自主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对应用型实验室的投资和建设,都要以最大力度投入,为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搭好硬件基础,保证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结合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机电信息类开设的各专业特点,加大实验中心的建设投入,实施了实验中心开放式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实践实验机会,提倡学生利用课后和周末时间进实验中心参与应用型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应用能力。特别是,结合母体学校的实习资源,我院机电信息类学生大二都会去三峡实习基地参加为期半月的实习,这不仅仅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对实践和科研的兴趣,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

3 以结合所属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和独立学院一般特点为根本,建立特色的校企合作机制

3.1 产学结合培养方案

对机电信息类专业学生,我们加大了“产学”合作的重视,“产学”合作本质上是利用学校优秀的理论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应用环境强强联合,为培养应用型学生,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真实的企业环境相结合,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有着众多优秀的企业资源,以我校东莞包装学院为基地,在学生大三阶段,都会组织我院机电信息类学生,在珠三角地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践,其中包括TCL、美的、易事特等一些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即为学生提供了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场所,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习中遇到实际生产研发中的苦难后,通过分析和查找资料,并在企业技师的指导下融会贯通得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应用能力最终得到质变,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也达到一流的。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产学”合作使企业生产的流程和技术需求更早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从学生实时的跟上了社会大生产的节奏,在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让学生的应用能力紧跟上了社会需求的步伐。“产学”合作方式,使学生应用能力的的培养有效的开花结果,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3.2 “订单班”特色培养方案

“订单班”培养是指由企业选择对象专业,并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决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力量、办学硬件条件、专业技术指导等方面合作,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在学校和企业两地兼顾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免试到企业完成就业[3]。我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小规模的引用了“订单班”培养方式,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独”的特点,使一些特色专业的技能应用以及就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目前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专业学生已经与一些公司小规模的进行了订单班的培养,在学院教学的基础上,由订单班对象公司安排技术专家来校进行工程授课;在寒暑假,订单班学生优先要去企业实践学习。经过我院统计,毕业后,这类学生的应用能力基本全部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东莞易事特、株洲千金药业等企业,对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学生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奖学金”。

4 改革现行教学机制,调整教学规划

4.1 实行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脱胎于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制,比通用辅导员制度更具优越性。本科国高校的辅导员负责是教学、思想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事情,类似于学生的在校保姆[4]。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往往超过200人,且辅导员本身对学生的学业难以有深刻的认识,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等方面基本没很有效的帮助。所以,我院借鉴了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制,将我院机电信息类学生细分到所有专业老师名下,使每个学生都有和专业老师深入学习、交流的机会,导师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心理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对导师和学生进行考核,不仅增强了各导师学生间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跟着导师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最后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这一制度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采取的方法如下:①通过聘请退休教师、兼职教师、企业教师等以满足导师配备,增加导师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②学院支持并鼓励导师课后指导学生,实施了考核方案,引入了考核机制,从而提升导师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导师制的效果。

4.2 毕业设计前移

毕业设计是机电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实践教学四年中培养学生应用教材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为期最长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跟学生找工作学环节冲突比较大,而且准备的时间过于短暂,因此无法在毕业设计上明显提升应用能力。我们适当的将毕业设计开题工作前移至大三第一学期,也就是刚好接触专业课这一学期,正好这时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经也有了比较宏观的认识,利于毕业设计的选题;同时,要求把毕业设计融入到企业实习当中去,这也给学生更加充分的时间在毕业设计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要求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我们通过学生在学习中、实习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各种细节问题,并能够及时的解决和补充,不让问题堆积,这样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又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反过来又将所学知识和实习体会应用到毕业设计中。所以毕业设计前移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

5 坚持一个“根本”、两个“结合”、“三位”一体

即以学生为根本;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学生、教师和学院统一为一体,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5.1 以学生为根本

学生是教学的载体和对象,所有的教学必须已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自己的主观意愿、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自由的选择多数课程,除了最基本的必修课,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只需要专业老师在必要的时候在大方向提供比较切实的参考和建议即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后期的应用能力得以最彻底的提升。

5.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的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必经途径。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学生课内通过授课、学术讲座、科技竞赛以及科研项目的参与,促进了综合专业知识的实践;课外实验应用教学的宗旨是学生亲历亲为,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在校内,把理论基础的功底打扎实,并学会基本的应用,通过校外的企业生产基地使学生对知识应用掌握的更加透彻而实用。

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导师采用梯队培养方式来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储备了充足的学生。近三年,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学生针对不同的竞赛主题进行综合设计和开发,以数学建模、3D设计、电子设计、挑战杯、机器人竞赛等为载体,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种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收获了较满意的战果,每年都会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

5.3 学生、教师和学院统一为一体,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

在学生培养的目标上,国内很多高校都是重理论,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越来越需要的能力方面,有所缺失。同时,教师也偏重于教授书本知识,很少的教学生现实中的应用。造成的后果,学生都是应试教育型的,已至很多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面对这种情况,我院以机电信息类专业为代表,我们把“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培养学生”坚决统一到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从学生、教师、学院三方面共同服从于这一总纲原则下。

6 结语

随着独立学院力量的壮大和影响的提高,我们认真总结了我院机电信息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客观分析了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及时解决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机电信息类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导师制、毕业设计前移、订单班、一个“根本”、两个“结合”、“三位”一体等教学改革,弥补了传统机电信息类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国涛,王娟.复合应用型人才辨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7.

[2]王爱琦.“两强”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新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3]韩耀青.探寻校企合作新模式 提升学子就业有效性[J].科技视界,2013.

[4]何义团,白宁,王志洪,刘增福.基于导师制的“前移一延展”型本科毕业设计运行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应用能力导师制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