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新品种试验示范

2014-07-01 23:51李玉玲蒙奎军楼爱玲
新疆农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穗长推广站高粱

李玉玲,蒙奎军,楼爱玲

1.和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2.和静县园艺技术推广站3.和静县农业局,新疆巴州 841300

高粱新品种试验示范

李玉玲1,蒙奎军2,楼爱玲3

1.和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2.和静县园艺技术推广站3.和静县农业局,新疆巴州 841300

高粱茎叶是优质饲草料,籽粒酿酒甘醇可口。通过本文高粱品种试验示范,掌握新品种在本地的生长特性、品质和栽培技术,推动农区畜牧业、酿酒业的发展。

高粱;新品种;产量;品质

1 试验设计

1.1 供试作物

辽宁省农科院高梁研究所育成的辽杂10号、辽甜1号、新高粱3号、T601四种高粱新品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田设在和静县和静镇查汗通古村2组农户吐尔洪·塔什家,试验面积3335m2;和静镇巩哈拉村农户肖延林家,试验面积6667m2。

2 田间操作

2.1 适时播种

高粱种子粒小,顶土能力弱,因此整地质量达到深、平、细、碎,以确保全苗。当10cm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和静县最佳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5月9日播种,机播播种量800g/666.7m2,播深3~5cm。地膜平铺种植,一膜两行,膜上行距30cm,膜间行距50cm,穴距24cm。

2.2 田间管理

2.2.1 查苗补种

高粱现行后及时查苗,断行漏播时及时补种,以确保全苗。

2.2.2 间苗定苗

幼苗3~4片叶时间苗,每穴留2~3株;4~6片叶时单株定苗,保苗密度6000~6500株/666.7m2。肥水充足或主穗受伤时,分蘖较多,既消耗养分,又不能成熟,因此根据苗情及时掰去分蘖。

2.2.3 中耕除草

结合间苗、定苗做好中耕培土,以防高粱倒伏,抑制蘖芽生长。

2.2.4 蹲苗

高粱耐旱能力较强,通过蹲苗控制茎杆伸长,促进根系下扎,保证茎粗苗壮。蹲苗时间一般为40~50d,拔节前结束。

2.2.5 水肥管理

拔节前结束蹲苗,6月28日浇头水,以后分别在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各浇水一次。高粱每生产1kg籽粒需N:P2O5:K2O=2~4:1.5~2:3~4,整个生育期施肥40~50kg/666.7m2,一般施入尿素25kg/ 666.7m2、磷酸二铵15kg/666.7m2、钾肥5~10kg/ 666.7m2。其中,拔节期是追肥最大效应期,施肥量要占施肥总量的2/3,其次是孕穗期。浇水时应避开大风天气,以防止倒伏。

2.2.6 虫害、鸟害防治

当蚜虫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开花后用扎草人、人工趋赶等方法防止麻雀等鸟害。

3 收获

当下部籽粒硬化后即可割收整穗,一般在9月中下旬收获。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生育期

辽杂10号、辽甜1号、新高粱3号和T601高粱,生育期分别为125d、126d、116d、115d,地膜栽培可适当提前5~10d。

表1 不同高粱品种生育期记载表

4.2 主要农艺性状

表2 不同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调查表

4.3 鲜杆产量

辽杂10号平均单株鲜重0.64kg、单株杆重0.27kg,生物产量3500~4000kg/666.7m2;辽甜1号平均单株鲜重0.61kg、单株杆重0.30kg,生物产量3930kg/666.7m2;新高粱3号平均单株鲜重0.56kg、单株杆重0.37kg,生物产量2869.7kg/ 666.7m2;T601平均单株鲜重1.01kg、单株杆重0.67kg,生物产量6252.7kg/666.7m2。

4.4 籽粒产量

理论收获株数=666.7m2×10m双行株数/(20 m×平均行距);单株穗重=穗粒数×千粒重/1000;产量=理论收获株数×单株穗重×折扣系数。

辽杂10号平均单株穗重125.3g,辽甜1号平均单株穗重114.0g;新高粱3号平均单株穗重102.0g;T601平均单株穗重80.7g。

表3 不同高粱品种产量构成表

5 小结

辽杂10号,中杆品种,分蘖较多,直茎密穗型,平均穗长33.4cm,白壳白粒,千粒重77.4g。生育期125 d,活秆成熟,不早衰,抗蚜虫,抗倒伏,抗干旱,耐盐碱。

辽甜1号,幼苗红芽鞘,株高278cm,分蘖性较强,茎杆多糖,穗筒形中紧,平均穗长24.9cm,粉壳白粒,千粒重27.4g,茎叶做青贮饲料,牲畜喜食。生育期126d,活秆成熟。

新高粱3号,株高260cm,穗筒形中紧,平均穗长25.4cm,红壳白粒,千粒重32.8g,籽粒是很好的酿酒原料。生育期116d,活秆成熟。

T601,幼苗、叶片均为绿色,高杆品种,株高374cm,茎杆含糖高、味甜,直茎密穗型,平均穗长24.6cm,白壳白粒,千粒重16.9g。生育期115d,活秆成熟,不抗倒伏。

辽杂10号在和静县种植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可以大面积推广。

[1]曹卫星.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1:59-61.

[2]刘春玉,刘国庆.提高高粱制种质量及产量措施[J].农村科技,2010,303(9):28.

[3]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2-25.

[4]孟凡乔.绿色食品[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42-47.

李玉玲(1971年2月—),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2014-02-18

猜你喜欢
穗长推广站高粱
高粱名称考释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鉴定站)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经典诵读集中交流学习活动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基层农技推广站O2O模式的探索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汕头市农机推广站引进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试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