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畅抒测绘

2014-07-01 22:08黄朋显口述杜永刚赵倩整理
经纬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太原公路测量

□ 黄朋显(口述) 杜永刚 赵倩(整理)

耄耋老人畅抒测绘

□ 黄朋显(口述) 杜永刚 赵倩(整理)

宁武-兴县黑峪口公路测量

1952年11月2日晚上,全队30多人从太原出发乘上北同蒲铁路开往大同的火车,11月3日凌晨3点到宁武车站,从车站行李房取出行李和测量仪器,用平车拉到所住旅店,并对仪器进行检查。

宁武关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北宋名将杨延昭镇守的三关之一(其他两关分别是代州的雁门关和偏关)。关城一半在山坡上、一半在河边,东城墙紧临河滩,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中心交会处为钟鼓楼,雄伟壮观,气势宏伟。从宁武到神池大约30公里,已有的旧公路为碎石泥沙路,坡陡弯急,路况很差,每天只有一辆用作客运的大卡车从宁武开往五寨,当时的货运主要靠马车。测量途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众乘客推卡车上坡的情景。这是因为坡度太大卡车上不去,车上乘客只好下车将汽车推上坡,才能继续乘车前进。

为了改变极度困难的交通状况,政府启动了宁武至兴县黑峪口公路建设,我们承担了前期测量任务。经过20多天的早出晚归、艰苦作业,克服各种困难,测到了神池县。11月22日,交通厅工程处的领导来到神池县测量人员驻地传达新的任务安排,要求我们停下来当前的工作,立即前往长治进行长邯公路(长治——黎城东阳关)测量。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的炮弹很多都是长治兵工厂生产的,需通过长邯公路运到河北省邯郸,然后转火车运到朝鲜前线。当时的长邯公路,路面多为泥土路,而且坡度大、曲线半径小,路况很差,遇到雨雪天气车轮就打滑,汽车经常抛锚。为了改变当时的公路现状,提高运输能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省交通厅将长邯公路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改造列为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需立即停止宁武至兴县公路测量并迅速转战长邯公路建设。

接到命令我们立即行动,从神池步行20多公里到阳方口。阳方口是山西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东西两边山上是长城,中间自南向北有恢河流向桑干河,城堡不大,均为砖石砌筑,很是坚固,有南北两个城门,街道尚整齐,有商店、旅店、饭店等,北同蒲铁路从此经过,并设有车站,南距宁武约10公里,属宁武县的一个镇。我们在此转乘火车回太原,在候车时,去饭店吃饭,吃的是莜面烤栳栳,就是把莜面在手上卷成一个个手指粗细大小的空心卷,上笼蒸熟,放在碗中加上羊肉汤一起吃,非常好吃,这是我第一次吃到最美味的原汁原味的羊肉汤。从阳方口乘火车,经过一夜旅行回到太原,休整一天后赶往长治承担长邯公路测量。

长邯公路测量

1952年11月25日我们从太原乘火车,经榆次西站到太谷县。当时的南同蒲铁路还是1937年修建的窄轨铁路。当年阎锡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山西境内的铁路全部建成窄轨,山西境外的火车要想进山西,必须换乘山西的火车,否则进不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把石太铁路改造为标准轨距,即由宽为1米的窄轨铁路改成宽为1.435米的标准轨距铁路,即现在的通用轨距。太原解放后,1950年政府将北同蒲铁路改造为标准轨距。

窄轨铁路的客车(俗称小火车)较标准轨的长度和宽度均小,长度约15米,宽度约2米,每边座位两个,中间为过道,速度也要慢一些。太原火车站可以大、小火车同时进站,而榆次北站则是石太线准轨车站,西站是窄轨车站。太原距太谷距离约70公里,约两小时路程。当时坐火车需要自己写标签、过磅、填托运单,托运行李,还得自己搬上搬下,很是麻烦。为什么不能直接坐汽车呢?因为当时省内交通运输有分工,凡有火车的线路不许汽车运营,所以只好先乘火车到太谷县。

太谷县是山西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城内街道整齐,工商业发达,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点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下面青砖璇的拱门供车马行人通过。著名食品有“太谷饼”,非常好吃;著名药品有广升远药店的龟令集,广誉远药店的定坤丹。城内当时的县招待所是旧中国孔祥熙的故居(现为旅游景点),城外有孔祥熙办的中学,全是中西合璧的大屋顶砖瓦建筑,非常壮观,现为山西农业大学所在地。

1952年11月26日早上,我们从太谷县乘大卡车沿太长线向晋东南前行。当时1辆大卡车可承载16到20人,我们每4人一排,把行李当座位,经纬仪、水准仪、小平板仪等设备都放在膝盖上两手抱着,防止汽车振动损坏。太长公路都是碎石沙土路面,汽车经过尘土飞扬,一路下来我们几乎变成了土人。途中经过太岳山在一个叫分水岭的镇子停了下来,我们在这里下车吃饭。分水岭是太长公路最高处,山两边群山峻立,山林茂密,公路旁边有溪水。稍作休息后,我们继续乘车前行,下午3点到达沁县。

沁县过去叫沁州,当地盛产小米,“沁州黄”的产地就在该县。在沁县住了一夜,次日早上从沁县继续乘大卡车往东南行,这段公路比较平坦,下午2点到达长治市,住在晋东南专署招待所。所谓招待所,就是两排平瓦房,室内是用木板搭的大通铺,干净卫生,比在太原睡土炕还好。

长治市古称“潞安府”,也称“潞安州”,市内街道宽广,工商业发达,军工企业较多。我们测量长邯公路,就是为了能把路修好,支援抗美援朝。

休整两天后,11月29日,队长孟肇祥带领全体测量队员开始了长邯公路测量。测量线路自长治市经潞城、黎城、东阳关、下浣(省界),全长72公里,历时28天完成外业测量。期间几次碰上暴风雪天气,鞋袜先是被积雪湿透,随后又冻成冰,观测员的手被冻得失去知觉,捂在怀里暖上一会儿继续干。几天后,我们的驻地由长治市搬迁至潞城县翟店村。当时,测量队员先到翟店村,而运送行李的马车受风雪阻拦到不了宿营地,由于行李未到,当天晚上大家只能在老乡家的土炕上将就着,或躺或坐,或围着火炉取暖,终于熬到天亮,大家打起精神继续干活。当年,不仅生活条件差,野外作业也非常辛苦。晋东南的冬季很冷,我们每天都要顶风冒雪、跋山涉水,当时大家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早日测好这条公路,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经过1个月的艰苦奋战,12月底我们完成外业测量任务回到太原。1953年1月份在太原完成长邯公路(长治—东阳关省界)的内业设计工作。

从交通系统转向建筑系统

1953年初国家成立建筑工程部,各省相应成立了建筑工程局,下辖设计公司、工程公司等单位。设计公司由原省工业厅设计公司、太原市设计公司和省交通局工程处、平原省交通局的部分人员组成,办公地点在旧火车站对面的欧式建筑三层红楼(现已拆除),测量队在五一路五一电影院旁二层小楼,共30多人,其中10人由省交通局工程处调来。

我们正月初六便到设计公司上班,随测量一组到晋祠为“山西工人疗养院”进行选址地形测量,共10人,还带炊事员,住的是筹建处盖的平房,就在晋祠镇南边,有三间房支得是木板床,有办公桌凳,还有一间是伙房,炊事员变着花样给大家改善伙食,生活条件比干公路测量好多了。此项任务主要包括:闭合导线,普通水准测量、1/1000地形图测量和地籍图测绘,测绘面积约0.5平方公里。在此项任务中,我承担的工作包括经伟仪观测、记簿(就是记录员)、室内计算等,起到了一名技术员的作用。

临汾机场工程测量

1953年4月下旬,罗文柄队长、李土荣工程师,加上我们一组的10名测量员从太原出发赶往临汾市承担临汾飞机场跑道测量。跑道长度约3公里,跑道的起点、中间点和终点埋设有固定标桩、临时水准点。该机场的施工任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建筑师某团承担,我们的任务是配合做好施工测量,使用的仪器是日本产的经纬仪、西德产的水准仪,测量中线每个桩号和填挖高度。该机场在临汾城南尧庙附近,我们住在尧庙旁边的一个四合院内,10个人挤在东面两个房间,4月的临汾已经很热,蚊蝇很多,晚上睡不好觉,在工地上的大灶吃饭,尽管生活和工作条件较差,但大家的政治觉悟、工作热情都很高,每天早出晚归,希望早日完成任务。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任务主要施工测量,每天早上要测出现场中心桩的地面高程,按照设计高程计算出每个桩号的挖土或填土高度,然后交给施工的战士去施工。有时队长、工程师有事回太原,就由我代理行政和技术工作。在土方工程阶段,对直线和标高的要求不太严格,但是到后期进行碎石基层和六边形水泥混凝土砌块的跑道面层施工时,要求直线精度5厘米、高程在5毫米以内,这个精度比过去严格多了。这在当时的条件下,确保直线方向的精度就成了问题,白天施工现场沙土飞扬,用日本产的经纬仪照准目标,3公里以上就看不清楚。当时施工指挥部要求在党的生日(7月1日)前一定要开始大型六边形砌块的铺筑,为了确保精度、加快进度,北京军区专程为我们送来瑞士产的威尔特T2型经纬仪,这种经纬仪镜头照准目标远、测角精度高(1"级)。为解决白天施工场地灰尘太大影响视线问题,采用了夜间测量的办法,技术员张开明提出用汽灯作目标点,就是将汽灯架在跑道终点的木桩之上约两米左右高度,使汽灯芯中心和木桩中心进行对中,偏差在2厘米以内,3公里长的直线就这样解决了。土方工程结束后,我们的工作改在了晚上,主要任务是每天晚上进行直线定向和水准测量,白天休息。我们苦战40多天顺利完成任务并受到指挥部表扬。

卧虎湾军队营房测量

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陆续回国。为此,12月份我们参与了归国志愿军的营房建设,我和李士荣工程师负责大同市卧虎湾旧兵营改建工程,建筑师的六名战士配合工作,并学习测量业务。12月的大同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当时我们住在装甲兵的旧营房,吃饭在炮兵团灶房,晚上去厕所,楼道没电灯,也没有手电筒,我一不小心碰在走廊柱子上,一只眼睛被撞得疼痛难忍。第二天早上去军营卫生所包扎,吃早饭时,炮兵团长见状忙问,怎么一夜不见成了独眼龙,我赶忙说了昨晚的经过。团长说,你们干脆住在我们炮兵团吧,这里条件比装甲兵团好一些。于是我们便搬到炮兵团住地,我忍着眼痛坚持观测。当时我想,虽然天寒地冻、眼睛负伤,但是比志愿军在朝鲜抛头颅、洒热血,自己受这点苦根本就不算什么。就这样,我们在军营里度过了1953年,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志愿军团长的表扬。

重点工程选址测量

1954年3—4月,罗文柄队长带领全队人员参加了国家物资储备局二二五库的选址测量工作。该库的建设地点在榆次市东赵镇郭村的山沟里,这里都是桃、杏、梨树,当时正值开春季节,这里简直就是花的世界,扑鼻的花香令人陶醉。果树是农民的摇钱树,修了仓库,农民的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为了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农民的觉悟还是很高的。国家占地需要多少,占到谁家的地就要砍谁家的树,没有一户农民说个不字。因这项工程工期要求很紧,全队人员每天早出晚归,中午炊事员挑着饭菜送到工地,因路不好行走,等到了沟底饭菜大都是凉的,我们只能凉着吃,当时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吃苦受累也光荣。

这次因为是在沟里作业,沟深20多米,用导线不好量距,我们首次控制点测量采用了“线形三角锁”作业,基线测量用50米普通钢尺,水平角观测采用西德产芬纳经纬仪(精度20",可以估读2"),望远境和读数都比日本产的高出一个档次。高程测量平坦的地方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高差大的地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假设坐标系,磁北针定方位。假设高程,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绘法测量1/1000地形图。

榆次县是当时榆次行政专署所在地,管辖地区为现在的晋中市和吕梁市的部分县。榆次老城北街为商业街,商店较多,我的手表瑞士产的“炮台克斯”就是在此购买的,大约71元钱,而我的工资标准是五级技术员每月54元。榆次县的工业有晋华纺织厂和发电厂,全国较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厂就建于此。榆次县城内有“文庙”、旧县衙门、晋商大院、南关中心清灵观。城东有五龙池、五龙庙等古迹。当时庙和池被石太铁路从中分割开来,现在修了复线,改在五龙池南边,五龙池、五龙庙才恢复了原样,五龙庙内泥塑神像,彩绘形态,保存完好,五龙池的池边有五个龙头吐水,长年不息,所以这一带农民利用此水还种植水稻。

1954年5-9月,我们承担了燃料工业部义棠工程筹建处两渡煤矿的选址测量。工作范围是以两渡镇向北约3公里至崔家沟,向南沿铁路至索州村,南北约10公里,东西约1-2公里,汾河东岸向山坡方向约1公里,向山沟内约2公里,作业面积较大。我们的第一个驻地在两渡镇,镇中心有水井,吃饭在筹建处食堂。第二个驻地在索州村,这里的条件相对就比较差了,住的土窑洞比汾河岸边高出30多米,自已起伙做饭,吃的汾河水刚挑上来全是浑水,需要存放在三口大水缸中澄清几天后才能食用。驻地离工地有的3-4公里,往返全靠两条腿。8月份,洪水冲坏了驻地附近的铁路约300多米,太原—风陵渡火车停运,火车停运期间,我们回太原开会、办事,需要步行25公里到介休县车站乘火车。中途经义棠镇,汾河西岸山上有虹霁寺,山高坡陡,寺内僧人汲水甚为艰难。传说建筑虹霁塔时,水缸常满,众人异之,待到半夜见一“金钢”以钟汲水,观者失声,“金钢”不见,钟即坠地滚入汾河。寺内有一和尚与镇内一个寡妇私通,寡妇之子后来中了状元,为了镇上人和僧人过汾河涉水之便,便修了一座石拱桥,待其母病逝后,状元就把和尚杀了,名为修桥为母尽孝,杀和尚替父报仇,此桥也称“孝子桥”,现寺与桥均为旅游景点。

此次选址测量,控制测量采用三角锁从北向南,边长约500-1000米左右,南北丈量两条基线,起算坐标和方位利用地质部202勘测队的成果(当时他们也在此勘探);水准测量都是往返测量,高程起算也用地质部202勘测队的资料。地形测图我们采用的方法仍是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的测绘法。

索州村距灵石县和两渡镇均为5千米,回太原出差,乘坐快车就得到灵石车站。灵石县的名称来源是过去天上陨星一块,红褐色,与铁矿石颜色差不多,掉落在县城北边,汾河岸边,当时把天上掉下的石头称灵石,于是县城就叫做灵石县,陨石附近建有吕祖庙,供游人参观。

1954年10月上旬,我们承担了太原线材厂选址测量,住在西铭镇,半个月的任务10天完,厂方给送“基建先锋”锦旗。10月中旬进行“太原第五发电厂”(现为太原二电厂)方格网测量,占地约1平方千米,每100米打一木桩。厂房附近为水泥桩,一般木桩精度5厘米以内,厂房附近5毫米左右,难度很大,使用的芬纳20″经纬仪,普通50米钢尺,经多次返工测量,才达到了施工单位的验收。11月份进行“太原民航飞机场”测量,就是将原来的太原北郊新城镇附近的军用飞机场转交地方民用,测量完后未用,后来此场地给了太钢扩建。这时,国家对粮食采取了统购统销政策,就是说,粮食统一由国家粮食局收购、农民不能自由买卖,城市非农业人口实行定量供给,一般市民、机关人员每人每月30斤,野外勘测人员、工厂矿山工人一般每人每月45斤,粮食品种也是70%细粮(白面、大米),30%粗粮(玉米面、高粱面)。当时人们思想都不通,经过政治学习,大家才逐步接受了,好在饭馆吃饭不要粮票,可以改善一下。

1954年12月接受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第“二四五”厂(现为兴安化工厂)测量任务。此项任务技术上由二机部勘测队的技术员陈培正和任宗林负责,我们负责具体实施。测量中采用了三角网、水准网的平差计算,主网采用“一次平差”,加密采用“二次平差”,都有固定的计算表格,并且有讲义教材,在质量方面有二机部的测量规范,全队技术人员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要向两位技术员学习请教,他们也是毫无保留地为我们讲解,并把《测量平差计算讲义》交给我们复制(因为当时此类技术书书店里买不到,也没有复印技术)。为了尽快复制,我们发动大家加班加点刻腊板,用手工油印机印刷,再装订成册,每个技术人员一册。我们过去采用的是“近似平差,平均配赋”,这本书使我们在技术上提高了一个档次,进入到了能进行“一次平差”和“二次平差”计算的新突破。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太原公路测量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公路断想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