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反腐「高地」气象一新

2014-07-02 01:35白云麓
清风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纪委纪检监察官员

文_白云麓

中纪委:反腐「高地」气象一新

文_白云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纪委”)在引导全国性的反腐大潮中雷厉风行,大量的贪腐官员应声落马,令人拍手称快。但更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中纪委也敢于“自我开刀”。曹立新、魏健、金道铭、申维辰等落马,让各级官员和民间都再次看到了中纪委“零容忍”反腐的决心,这对各级官员尤其是潜在的腐败分子无疑将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

机构改革释放反腐决心

机构的调整,力量配置的转移,说明工作重心发生变化,我们似乎能在中纪委这种变化里看到更多的东西。

今年3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中纪委、监察部机关最新的机构改革图及内设机构职责简介,引发广泛关注。通过已公布信息,这次机构改革被认为是党的十八大后中纪委的第二轮自我调整,其机构调整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6个部门被整合,具体为:将办公厅、监察综合室整合为办公厅;党风政风监督室、执法和效能监督室整合为党风政风监督室(在第一轮机构调整中,原党风廉政建设室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室合并,成立“党风政风监督室”;原执法监察室和原绩效管理监察室也合二为一,成立新的“执法和效能监督室”。这意味着,此次整合后的党风政风监督室事实上是“四合一”);预防腐败室、外事局整合为国际合作局。3个部门为新增设,即2个纪检监察室和1个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2个部门重新组建,即在干部室的基础上组建了组织部,在宣传教育室基础上组建了宣传部。

谈到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特点,中纪委副书记陈文清认为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没有增加机构和编制。这次改革不是靠增机构、加人员来强化监督,而是通过体制机制和组织制度的创新,通过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通过走内涵发展道路,盘活存量,调整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来强化监督。尽管对机构和职能进行了调整,工作方式和人员的岗位变化也比较大,但机构和编制没有增加1个,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进行优化整合,使力量更加集中。去年的改革也是这样。

——转职能,聚焦主业。这次机构改革,把更多的机构和力量调配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业上来。这次一共增加3个机构,纪检监察室就有2个,加上去年机构改革增设的2个纪检监察室,纪检监察室总数就由原先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占27个内设机构的将近一半,其中专设了第五纪检监察室,专司监督国资委及央企,这也是王岐山执掌中纪委后的创举;每个纪检监察室均配备人员30名,设立4个处。同时,还增加了案件监督管理室、案件审理室、巡视办的编制。改革后,直接从事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的人员增加了100多名。同时,进一步清理多余的议事机构,即从125个减少到了14个,把职能聚焦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上来。

——转方式,强化监督。这次改革进一步明晰了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责,减少了职能交叉,转变了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增强了监督的力度。中纪委要求纪检监察室全面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而不只是单纯地办案;在查办案件中,要求既查办贪污贿赂案件,又注重查办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的渎职案件。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及时清理;对被反映的同志及时约谈,要求其作出说明,立足于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在巡视工作中,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转作风,加强自身监督。这次机构改革增加3个机构,其中1个就是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编制30名,设4个处,专门负责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直接分管。增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就是为了加强对纪检监察系统自身的监督,防止队伍内部出现“蛀虫”,及时把“害群之马”清理出去。

中纪委新设立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尤其被广为关注,据公布,新设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负责监督检查纪检监察系统干部遵守和执行党章以及其他党内法规,遵守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情况;按照管理权限受理有关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负责问题线索初核及案件审查工作等。一句话,增设该部门就是根据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开始整顿查办案件的人员队伍。正如中纪委常委、中央编办主任张纪南所说的,中央纪委通过加强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形成了监督管理的闭合系统,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中央纪委也更加注重对自身的监督。

“它像是‘纪委内部的纪委’,以解决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问题。”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分析,以往,中纪委干部出现违纪违法行为,并无专门机构查办,大多交由相应科室的主管领导处理,专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后,科室主管领导也将不能再干涉审理和查办。据初步统计,自中纪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成立后,已有曹立新、魏健、申维辰等中纪委“自家人”被查。

曹立新、魏健、金道铭、申维辰等中纪委系统问题官员被揪出,拉开了全国各级地方纪委系统的自净序幕,其中尤以地方纪委系统“要员”的被调查或落马消息夺人眼球。

自我“开刀”的勇气

正如反腐专家指出的,中纪委“断指换血”,看上去是自揭家丑,实则显示其反腐并不包庇“自家人”,向社会展现出铁面无私的反腐姿态。

今年以来,在众多反腐新闻中,有一组新闻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至今年5月底,已至少有4名与中纪委有关的官员被查,除中纪委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曹立新和中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外,还包括曾在中纪委任职14年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金道铭和中纪委原委员、中科协原常务副主席申维辰。

在上述被调查的四名中纪委原官员中,要数申维辰的落马最富有“戏剧性”。申维辰是今年首位被调查的正部级官员。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申维辰被查处前并无明显征兆。4月12日,他从南昌返回北京,一下飞机就被中纪委的人带走了,以致几名接机人员等候多时无果后选择了报警。太原当地知情人透露:“他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其担任太原市委书记期间,当时太原有很多大拆大建的大型房地产项目,牵涉到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及政府官员。”当地对他的行径概括为三句话:“卖了许多地, 拍了一部戏(申曾在电视剧集《乔家大院》任总策划),睡了一群女人。”另据知情人透露,山西前首富张新明为巴结申,曾一次斥资500万,“赞助”一名与他有私情的女歌手开演唱会。

魏健是十八大以来首位在任内落马的正厅级中纪委官员。今年5月4日,魏健上班后从办公室被带走。有分析人士认为,魏健被查可能与他曾分管四川有关。2012年年末,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被查以来,四川已经落马多名高官,成为反腐的风暴眼。今年5月9日,中纪委曝光称魏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现在正接受组织调查”。他是迄今为止中纪委机关内部最高级别的被调查官员。根据2013年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机构架构图来看,当时魏健是中纪委纪检监察室二室的主任,负责联系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海关总署、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工商银行等26家机构。

金道铭可说是中纪委从“自家”挖出的另一只“老虎”,他在中纪委系统“深耕”多年,履职达14年之久,后于2006年8月至2010年9月任山西省纪委书记,为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纪委委员。他被调查,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培中家中被劫案是“导火索”。2011年11月,白培中(一个月后白培中被免职)家中被劫,其妻报案称被劫财物300万元,一审法院认定被抢金额达1078万元。但犯罪嫌疑人被抓后,其供称从白家抢得的赃物总价值却近5000万元。知情者称,时任职务为山西省委副书记的金道铭,主导了对白培中事件的处理,同时,“也是金道铭把这个案件压下去的”。在中央第六巡视组入晋期间,省委省政府一群老干部对此合力举报。此外,金道铭还涉嫌包养多位情妇,干预巨贪白培中案,生活作风堕落,这是迄今为止金道铭被调查后露出水面的两大罪证。

中纪委这一系列“刮骨疗毒”的举动,被外界纷纷“点赞”。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坊间流传有“进入纪委工作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说法,那么,一旦进入中纪委工作,尤其是在中纪委为官,无疑就是群众眼中最为牢固的保“保险箱”了。但就目前中纪委自我“开刀”的力度和魄力来看,哪怕侥幸在中纪委谋得一官半职,也谈不上进了“保险箱”。曹立新、魏健、金道铭、申维辰等中纪委系统问题官员的密集落马,再次向所有官员宣布了一条铁律:高压反腐的态势之下,任何官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问题官员的“保险”之地。

自上而下的强大传导力

中纪委的革故鼎新,除了产生了极强的震撼力之外,也直接给各级地方纪委系统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能量。

检索十八大以来中纪委的革新,不难发现,其变化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内设机构整合,进一步增强办案力量;高频度反腐,不断向“老虎”开刀,增加中纪委的反腐权重;朝自我“开刀”,以树立起“己身正”的刚直形象。中纪委这些革故鼎新的变化,除了产生了极强的震撼力之外,也直接给各级地方纪委系统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能量。

而且,过去一年中,中央进行了一系列以加强纪委对地方党委监督为导向的改革,比如,下级纪委书记的提名权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从人事上强化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各级纪委书记发现办案线索,在向地方党委汇报时,必须同时上报上级纪委,从一个关键性的方面加强了中央纪委对地方案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行“一案双查”,地方主要领导要对辖区内发生的案件负领导责任。

在机构变革方面,在中纪委的带头行动和要求下,全国纪委机构调整已有“时间表”。据报道,在今年年内,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要完成机构调整;明年、后年推进到地市及县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分析认为,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推进的纪委机构调整将延续中纪委“增强办案力量,清理议事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回归监督、问责、执纪的主业”等总体思路来进行。

相关中央部门和多个省市纪委参照中央纪委的做法进行了调整。比如说,国家外汇局纪检组(监察室)对其参与的24个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和领导小组进行了梳理,退出议事协调机构和领导小组4个,取消领导小组3个,保留参加的领导小组4个。重庆市纪委监察局对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或参与的91个市级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取消或不再参与78个,保留13个,精简85.7%。四川省纪委在去年调整机关内设机构的基础上,迅速启动第二轮调整,实现人员配备、工作衔接、后勤保障全面到位,在机构、编制总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执纪监督机构占比达到70%,执纪监督人员占比达到62%。

在净化队伍“揪内鬼”方面,曹立新、魏健、金道铭、申维辰等中纪委系统问题官员被揪出,拉开了全国各级地方纪委系统的自净序幕,其中尤以地方纪委系统“要员”的被调查或落马消息夺人眼球。据新华网2014年3月6日电,山西省监察厅副厅长谢克敏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再往前追溯,曾锦春、王华元等人也曾是显赫一时的地方纪委高官。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也公布了一些纪检系统相关官员被查处的案例。比如5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党组书记,原广西贺州纪委书记徐励明被查处;5月21日,海南临高县纪委副书记陈廷防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4月21日,广州市协作办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继雄涉嫌构成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4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纪检组原组长罗卫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3月6日,山西省监察厅副厅长谢克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1月10日,福建省烟草公司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孙佳和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显然,地方纪委官员接连落马,是在中纪委引导下清除害群之马的大行动,并且,这一“自我净化”式行动还将持续深入下去。

(本文综合引用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资料及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晚报》等媒体报道)

猜你喜欢
中纪委纪检监察官员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试行)》
纪检监察工作也要“高质量”——安康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5年探索
零陵区:学校纪检监察员“充电”
被中纪委报告点名的4个事件
丘琼山巧对官员
“搞”艺术的官员们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
报告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