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和Android手机终端的WiFi视频监控系统

2014-07-03 03:33沈显庆张炜玮常佳龙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4年11期
关键词:网卡嵌入式摄像头

沈显庆,张炜玮,常佳龙

(黑龙江科技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27)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正在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无线化方向发展[1]。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体积小等优点,再结合无线网络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的优势,无线视频监控与有线视频监控系统相比,体现出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2]。本系统利用USB摄像头采集数据。由于S3C6410处理器内置了(高性能多媒体处理器)硬件编解码模块 MFC(Multi-Format Codec),其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压缩为高效的H.264编码格式,在S3C6410处理器的控制下通过WiFi发送至无线网络,这样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Android手机客户端实现实时的视频监控。

1 系统总体设计

本设计采用服务器/客户端的架构,服务器以S3C6410开发板为控制板,以Android手机为客户端,服务器和客户端通过WiFi进行通信。服务器由嵌入式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组成。硬件部分由S3C6410主控制板、USB摄像头、WiFi组成;操作系统由s3c-Linux-2.6.23内核、YAFFS文件系统、摄像头驱动程序、MFC驱动程序、网卡驱动程序组成;应用程序由视频采集、视频压缩编码和数据发送程序等组成。采用WiFi无线网络作为传输媒介,通过无线网卡接入到接入点AP。客户端为Android手机,利用Android提供的各种API函数来实现功能要求[3]。USB摄像头采集视频数据,经过内置的DSP芯片处理将其转化为YUV格式的图像,再通过USB接口传送到主控制板上。主控制板通过内置的MFC模块将YUV格式图像压缩为H.264编码格式,并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存储,然后利用WiFi将其发送至无线网络。Android手机客户端,通过客户端软件可以实时读取视频流。服务器和客户端都采用宿主机和目标机的交叉开发模式[4]。

本文的研究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系统环境的搭建,包括Bootloader、内核、根文件系统的移植;

②USB摄像头驱动程序、MFC驱动程序、网卡驱动程序的移植;

③V4L2的视频采集和H.264的视频压缩编码;

④RPT协议的数据传送;

⑤Android手机客户端的数据接收和界面显示。

2 系统基本网络拓扑

WiFi是一种成本低、传输速率较高、可靠性高、组网灵活、扩展性强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有两种基本工作模式,Ad hoc自组网络模式和Infrastrcucture组网模式。本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开发模式,WiFi采用Infrastrcucture模式组网,以无线路由作为接入点AP。服务器通过无线网卡与接入点AP相连,接入点AP通过有线链路与IP网络连接,接入到互联网。AP将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连接起来,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视频流通过无线链路发送到接入点AP,这样Android手机端可以通过3G或WiFi网络实现远程的实时视频监控。

图1 组网方案

3 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系统主要由S3C6410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USB摄像头、USB无线网卡、Android手机等组成。考虑到视频数据的存储选用1 TB的移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硬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硬件组成框图

3.1 S3C6410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

S3C6410是一款以ARM1176为处理器核,低功耗、高性价比的RSIC微处理器,提供了存储控制器、USB控制接口以及丰富的外设接口,内置了多格式编解码器MFC。NAND Flash用于存储系统程序,SDRAM则用于存储系统运行时的程序,JATG接口用于烧写程序,RS232接口用于与PC机进行交互[5]。

3.2 摄像头

由于MFC只能从YUV数据转化为H.264格式,所以摄像头采用输出格式为YUV的USB摄像头。此类USB摄像头由图像传感器芯片和DSP芯片两部分组成。景物的光学图像照射在图像传感器上,产生电信号,经A/D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经DSP芯片处理加工生成YUV格式的图像,通过USB传送至主控制板。

3.3 无线网卡

本系统采用USB接口的TP-Link TL-WN322G WiFi无线网卡,传输速率为54 Mbps。较高的传输速率足以满足视频信息的传输要求,覆盖范围室内最远100 m,室外最远300 m。在微控制器的控制下,将其连接到无线路由,无线路由与互联网连接。

3.4 Android手机客户端

Android是以Linux为内核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其源代码的开放性和丰富的硬件选择,促进了Android应用的快速发展[6]。基于Linux的Android手机可以与各种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通信,手机Android成为视频监控系统的主流[7]。

4 系统软件设计

服务器端视频采集与编码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负责视频数据的采集、编码;软件部分负责基本系统环境的建立、视频流的获取及发送。客户端软件部分负责视频数据的获取、解码及显示。

4.1 系统环境和驱动程序的移植

本系统采用Bootloader引导系统、s3c-Linux-2.6.23内核、YAFFS文件系统来构建嵌入式系统环境。Linux操作系统可根据硬件需求进行软件裁减,构建合适的软件环境。

首先,执行 make menuconfig,选择 Multimedia support下的选项支持UVC摄像头,在USB support、HID Devices、SCSI device support中添加对USB总线驱动的支持,选择 USB support、HID Devices、SCSI device support下的选项支持MFC驱动。然后,执行make uImage,编译生成内核。

4.2 V4L2视频采集程序的设计

视频采集程序采用V4L2视频驱动标准,基本流程是:打开视频设备→设置格式→处理数据→关闭设备。通过Linux系统提供的open、ioctl函数来访问视频设备。Linux设备用文件表示,视频设备在/dev/video目录下,可以像普通文件一样去读写。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是YUV420格式的,MFC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压缩。具体步骤如下:

①调用函数open(“/dev/video0”,O_RDWR|O_NOBLOCK,0),以可读可写、非阻塞的方式打开视频设备。

②设定视频设备属性,调用ioctl(fd,VIDIOC_S_FMT,&fmt)设 置 视 频 格 式,ioctl(fd,VIDIOC_REQBUFS,&req)分配 内存空间,mmap(NULL,buf.length,PROT_READ|PROT_WRITE,MAP_SHARED,fd,buf.m.offset)将物理地址转化为内核地址。

③程序采用双缓存的机制来采集数据,ioctl(fd,VIDIOC_DQBUF,&buf)将缓冲中的数据发送出去。与此同时,ioctl(fd,VIDIOC_DQBUF,&buf)采集一段数据放到另一个缓存中。此方法可以提高程序执行的效率。

④调用close(fd)来关闭视频设备。

4.3 H.264视频压缩程序的设计

USB采集的视频流数据量非常大,若直接传输会增加系统负担,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在嵌入式系统中大多采用H.264编码,与其他压缩标准相比,其压缩比高、误码率低、视频质量高、容错能力强,特别适合于网络传输[8]。本设计利用 MFC硬件模块将YUV数据转化为H.264视频流,降低了数据流量和网络带宽的占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压缩比和传输速度[9]。H.264视频压缩具体步骤如下:

①调用open(MFC_DEV_NAME,O_RDWRW|O_NDELAY)打开MFC设备;

②映射空间 mmap(0,BUF_SIZE,PROT_RERD|PROT_WRITE,MAP_SHARED,mfc_fd,0);

③配置编码格式ioctl(mfc_fd,LOCTL_MFC_H264_ENC_INIT,&enc_init);

④获取输入输出缓冲区ioctl(mfc_fd,LOCTL_MFC_H264_ENC_INIT,&get_buf_addr);

⑤进行 H.264编码ioctl(mfc_fd,LOCTL_MFC_H264_ENC_EXE,&enc_exe)。

4.4 视频传输程序的设计

由于TCP的三次握手连接和错误重传机制,系统开销较大,不能满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本设计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视频数据的传输,但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为了保证视频流的实时性和同步性,针对UDP的不足,采用RTP通信方式,RTP建立在UDP之上,将数据封装后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由于本设计基于Linux系统,所以RTP程序采用现成的C语言oRTP库进行开发。RTP的关键步骤如下:

①调用orpt_inin()、ortp_scheduler_init()完成oRTP库的基本初始化;

②rtp_session_new()创建rtp对象,接着设置rpt对象的客户端IP和监听端口;

③发送数据时调用 rtp_session_send_with_ts()库函数;

④发送完毕后调用rtp_session_destroy();销毁RPT对象,ortp_exit()关闭oRTP库资源。

4.5 Android手机客户端

Android客户端采用分层的设计思想,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工作,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整体结构从下到上分别为视频数据获取、视频数据的解码、视频数据的显示以及用户界面4个功能。首先,客户端通过3G或WiFi网络从服务器端进行验证请求,请求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IP地址和端口号;验证通过后,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视频数据,并将其放到视频缓冲区中。然后将经过H.264和RTP编码过的视频数据去除包头信息,对无序的数据进行组帧,再对其进行解码。最后,将视频数据在用户界面上播放。结构模块图如图3所示。

图3 结构模块图

5 系统运行效果测试

测试分两种方式进行,一种在小米2S手机上,另一种在Nexus 7平板电脑上。在登录界面上输入设备名称、地址、端口号、用户名和密码,分别用3G网络和 WiFi网络来访问服务器。选取3个不同的地点进行了12次测试,每次测试1 min,统计客户端接收到的帧数。测试结果表明,客户端不受地点的限制,每秒能接收约12帧,视频数据流畅,没有出现失帧现象。

测试结果如表1所列。测试效果如图4所示。

表1 测试结果

图4 测试效果

结 语

本系统实现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Android手机终端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利用3G或WiFi进行数据通信,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地监控。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增强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由于Linux的可移植性强,客户端还可移植到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上,用户通过WiFi接入到互联网,即可实现视频监控。在后续的研究中,可在此基础上,服务器端增加了多摄像头监控、视频数据的存储,客户端增加图像处理、云台控制、视屏回放等功能。随着嵌入式技术和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Android手机的视频监控系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许雪梅,周文,徐蔚钦.基于ARM9+Linux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11):2475-2477.

[2]马资道,张正炳.基于ARM-Linux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江大学学报,2010,13(12):605-607.

[3]谢慧芝,刘晔,彭煜,等.基于Android的嵌入式加密视频监控系统研究应用[J].电视技术,2014,38(3).70-72.

[4]张雅楠,杨璐,郑丽敏,等.基于Android手机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应用,2013,33(1):283-286.

[5]Samsung Electronics.S3C6410x 32-bit RISC microprocessor user's manual(revision1.2)[EB/OL],2007[2014-04-15].http://www.samstmg.com.

[6]杨明极,毕晶.基于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J].电视技术,2012,36(3):43-47.

[7]魏崇毓,张菲菲.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12,38(14):214-26.

[8]Kostas Pentikousis,Jarno Pinola,Esa Piri,et al.A Measurement Study of Speex VoIP and H.264/AVC Video over IEEE 802.16d and IEEE 802.11g[J].Computers and Communications,2008,6(9):19-24.

[9]Atul Puri,Chen Xueming,Ajay Luthra.Video coding using the H.264/MPEG-4 AVC compression standard[J].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2004,19:793-849.

猜你喜欢
网卡嵌入式摄像头
浙江首试公路非现场执法新型摄像头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Server 2016网卡组合模式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挑战Killer网卡Realtek网游专用Dragon网卡
奔驰360°摄像头系统介绍
RHEL7 Network Teaming(网卡绑定)配置与测试
倍福 CX8091嵌入式控制器